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突出高技能人才建设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2025-05-21 11:17   安徽网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合肥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76.06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1.62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主要通过技工院校培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高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培养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全市24所技工院校,在校生7.2万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近2万人。

树牢安全底线,规范技能人才培育。压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坚持涉校信访日通报制度,将校园警情、安全事故、舆情事件等与招生指标挂钩。强化学籍管理和资金拨付核查,建立民办技工院校资金管理年度审计制度,防控办学风险。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教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办学水平,育人质效提能升级。支持技工院校参加省级“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引导技工院校在办好优质特色专业同时,压缩供过于求专业,逐步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群,18所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强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由2023年7500人增加至1.1万人,增幅达68%。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推进合肥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组织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技工院校开办各类校企合作班202个,其中冠名班34个、订单班88个、共建班64个,其他合作班16个,培养学生近8509人。

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前全市358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0万人次。

完善制度,规范培训行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培训机构设立、培训过程监管、资金拨付、风险防范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实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级评定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打造职业培训品牌。

聚焦产业需求,实施产业链技能人才赋能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24年培训4.1万人。开展制造业企业急需紧缺工种调查,结合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发布《合肥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指导目录(2024版)》。

发挥技能培训托底作用,促进重点群体提技能。引导年满16周岁、不超过65周岁未就业或灵活就业且不具有按月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及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参加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稳定就业。

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强化政策引导,多渠道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的通知》,打通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通知》,构建“四个一批”的培养模式(技工院校培育一批、技能竞赛产生一批、企业自主培养一批,评价机构认定一批)。

建强技能平台,提升培养质量。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家、省级基地7家,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省级59家、市级128家。每年认定20家左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培养市场急需技师、高级技师。

坚持以赛强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办各类大赛,支持市直单位办赛,指导县区开展竞赛,组织企业职工及技工院校师生参加重要赛事。2023年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该市获得1枚金牌、1枚铜牌以及1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获得人社部、省政府和省人社厅通报表扬。2024年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项,取得该市参赛以来最好成绩。

(范家生)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合肥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76.06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1.62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主要通过技工院校培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高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培养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全市24所技工院校,在校生7.2万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近2万人。

树牢安全底线,规范技能人才培育。压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坚持涉校信访日通报制度,将校园警情、安全事故、舆情事件等与招生指标挂钩。强化学籍管理和资金拨付核查,建立民办技工院校资金管理年度审计制度,防控办学风险。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教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办学水平,育人质效提能升级。支持技工院校参加省级“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引导技工院校在办好优质特色专业同时,压缩供过于求专业,逐步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群,18所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强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由2023年7500人增加至1.1万人,增幅达68%。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推进合肥市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组织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技工院校开办各类校企合作班202个,其中冠名班34个、订单班88个、共建班64个,其他合作班16个,培养学生近8509人。

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前全市358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0万人次。

完善制度,规范培训行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培训机构设立、培训过程监管、资金拨付、风险防范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实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级评定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打造职业培训品牌。

聚焦产业需求,实施产业链技能人才赋能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24年培训4.1万人。开展制造业企业急需紧缺工种调查,结合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发布《合肥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指导目录(2024版)》。

发挥技能培训托底作用,促进重点群体提技能。引导年满16周岁、不超过65周岁未就业或灵活就业且不具有按月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及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参加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稳定就业。

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强化政策引导,多渠道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的通知》,打通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通知》,构建“四个一批”的培养模式(技工院校培育一批、技能竞赛产生一批、企业自主培养一批,评价机构认定一批)。

建强技能平台,提升培养质量。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家、省级基地7家,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省级59家、市级128家。每年认定20家左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培养市场急需技师、高级技师。

坚持以赛强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办各类大赛,支持市直单位办赛,指导县区开展竞赛,组织企业职工及技工院校师生参加重要赛事。2023年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该市获得1枚金牌、1枚铜牌以及1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获得人社部、省政府和省人社厅通报表扬。2024年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项,取得该市参赛以来最好成绩。

(范家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