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金安区:社保服务“零距离” 温暖直达百姓心

2025-04-28 15:43

社保服务小窗口,却是千家万户的“民生晴雨表”。在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有这样一群“跑腿员”“解说员”“代办员”,他们年轻、热情、朝气蓬勃。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纾解民忧,将“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在点滴实践中诠释“民生温度”。

政策解读“绣花功”:群众疑惑在哪,服务就跟到哪  

“我要把我的养老保险缴费退了,家里出了大事,急需用钱!”参保人员黄阿姨一脸沉重地说,她的儿子站在一旁很是沉默。经查询,黄阿姨已满55周岁,符合一次性退费政策要求,但其养老保险缴费已达14年10个月,再缴费2个月就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此时退费损失很大。本着保护参保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窗口工作人员没有轻易办理,而是详细地向黄阿姨解释一次性退费和按月领取退休金的政策区别以及得失,劝说其不能因一时的困难,放弃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请她和家人一定考虑清楚再做决定。黄阿姨还想坚持,其儿子很坚决地说:“我听懂了,这是你一辈子养老的钱,再急也不能退!”随后劝着其母亲离开了,并一再对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表示感谢!

针对遗属待遇申领,人社窗口更是推出“家庭式服务包”。“我丈夫以前在合肥上班交的也有养老保险,能不能也算上?我识字不多,不知道手续怎么办?”刘女士为亡夫申领遗属待遇时伤心地说。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查询并告知她合肥缴费可以合并计算缴费年限。待其情绪稳定后,又详细向其解读“抚恤金+丧葬费”申领流程,以及遗属待遇结算的标准、金额。同时帮助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承诺三天内办结全部手续。刘女士含泪感慨:“这时候的关心,比什么都暖人心!”  

上门认证“春风行”:特殊群体在哪,服务就延伸到哪

82岁的赵奶奶因中风卧床,每年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成了全家心病。得知情况后,人社窗口主动对接,将信息反馈给区社保中心,由“党员小分队”主动上门服务,利用皖事通APP,通过企业职工养老资格协助认证模块,为赵奶奶认证成功。并向其家属发放养老资格认证宣传手册,指导其家人进行认证。像这样的上门认证服务每年开展200余人次。看着工作人员蹲在床前操作手机进行认证的身影,赵奶奶儿子连声道谢:“你们这是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心窝里!”  

疑难杂症“攻坚记”:宁可自己麻烦,不让群众为难 

面对复杂业务,工作人员化身“社保侦探”,在为参保职工周先生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时得知,周先生10年前就办过一次社保转移,因2014年转出金额有误,被深圳社保部门2021年退回。工作人员翻遍10年前档案,找到当年经办的转移材料,查找原因、核对金额,为其重新办理转移,保障了群众权益。参保人李女士的社保转移因原单位破产改制遇阻时,金安区人社局协同多部门组成“工作专班”,从政策文档、改制文件中“挖”出补缴材料,与深圳社保部门多次沟通协调,重建转移通道。针对张阿姨对退休养老金测算的疑问,用“政策解读+耐心服务”逐项拆解缴费指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过程,耐心细致的服务换来群众安心的笑容。  

服务升级“组合拳”:从“能办”到“好办”的创新实践

为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品牌,金安区社保中心推动业务办理数字赋能,将缴费账单、参保记录、结算清单等历史数据电子化,查档时间从1天缩至10分钟;把晦涩条文解释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把养老资格认证流程制作成精品小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过万;针对遗属待遇结算、退保等复杂业务,提供“材料整理-部门对接-进度跟踪”一站式服务,群众只需“签个字、露个脸”,通过组合拳发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每个服务故事都是一份民生答卷。工作人员用“将心比心”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带着责任与温度前行,让优质服务润满群众心田。       

(汪朝)

社保服务小窗口,却是千家万户的“民生晴雨表”。在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有这样一群“跑腿员”“解说员”“代办员”,他们年轻、热情、朝气蓬勃。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纾解民忧,将“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在点滴实践中诠释“民生温度”。

政策解读“绣花功”:群众疑惑在哪,服务就跟到哪  

“我要把我的养老保险缴费退了,家里出了大事,急需用钱!”参保人员黄阿姨一脸沉重地说,她的儿子站在一旁很是沉默。经查询,黄阿姨已满55周岁,符合一次性退费政策要求,但其养老保险缴费已达14年10个月,再缴费2个月就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此时退费损失很大。本着保护参保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窗口工作人员没有轻易办理,而是详细地向黄阿姨解释一次性退费和按月领取退休金的政策区别以及得失,劝说其不能因一时的困难,放弃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请她和家人一定考虑清楚再做决定。黄阿姨还想坚持,其儿子很坚决地说:“我听懂了,这是你一辈子养老的钱,再急也不能退!”随后劝着其母亲离开了,并一再对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表示感谢!

针对遗属待遇申领,人社窗口更是推出“家庭式服务包”。“我丈夫以前在合肥上班交的也有养老保险,能不能也算上?我识字不多,不知道手续怎么办?”刘女士为亡夫申领遗属待遇时伤心地说。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查询并告知她合肥缴费可以合并计算缴费年限。待其情绪稳定后,又详细向其解读“抚恤金+丧葬费”申领流程,以及遗属待遇结算的标准、金额。同时帮助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承诺三天内办结全部手续。刘女士含泪感慨:“这时候的关心,比什么都暖人心!”  

上门认证“春风行”:特殊群体在哪,服务就延伸到哪

82岁的赵奶奶因中风卧床,每年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成了全家心病。得知情况后,人社窗口主动对接,将信息反馈给区社保中心,由“党员小分队”主动上门服务,利用皖事通APP,通过企业职工养老资格协助认证模块,为赵奶奶认证成功。并向其家属发放养老资格认证宣传手册,指导其家人进行认证。像这样的上门认证服务每年开展200余人次。看着工作人员蹲在床前操作手机进行认证的身影,赵奶奶儿子连声道谢:“你们这是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心窝里!”  

疑难杂症“攻坚记”:宁可自己麻烦,不让群众为难 

面对复杂业务,工作人员化身“社保侦探”,在为参保职工周先生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时得知,周先生10年前就办过一次社保转移,因2014年转出金额有误,被深圳社保部门2021年退回。工作人员翻遍10年前档案,找到当年经办的转移材料,查找原因、核对金额,为其重新办理转移,保障了群众权益。参保人李女士的社保转移因原单位破产改制遇阻时,金安区人社局协同多部门组成“工作专班”,从政策文档、改制文件中“挖”出补缴材料,与深圳社保部门多次沟通协调,重建转移通道。针对张阿姨对退休养老金测算的疑问,用“政策解读+耐心服务”逐项拆解缴费指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过程,耐心细致的服务换来群众安心的笑容。  

服务升级“组合拳”:从“能办”到“好办”的创新实践

为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品牌,金安区社保中心推动业务办理数字赋能,将缴费账单、参保记录、结算清单等历史数据电子化,查档时间从1天缩至10分钟;把晦涩条文解释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把养老资格认证流程制作成精品小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过万;针对遗属待遇结算、退保等复杂业务,提供“材料整理-部门对接-进度跟踪”一站式服务,群众只需“签个字、露个脸”,通过组合拳发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金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每个服务故事都是一份民生答卷。工作人员用“将心比心”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带着责任与温度前行,让优质服务润满群众心田。       

(汪朝)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