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淝河 新引擎”|动能澎湃,激活产业升级

2025-03-20 10:37

淝河之畔,曾经的老旧城中村,如今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地,无人机产业的“起飞”成为这场华丽蝶变的点睛之笔。如今的包河区淝河镇,不仅是无人机的“大本营”,更是“智造”领域的上进生。这里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制造的限制,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中,“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被重点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淝河片区以“数字赋能”为秘密武器,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的新标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言人。通过中国视界等“黑科技”平台,无人机与AI、大数据实现了深度“跨界合作”,从研发到应用,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示了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新淝河,新引擎,淝河镇正为合肥的高质量发展蓄能续航。

低空起飞,领跑产业转型破局路

“我们的无人机从10点半开始转运血液样本,大约到12点半,所有标本就能全部送到检验机构了,下午3点就能出结果,市民们就可以马上看病。”

曾几何时,淝河还是个“老旧地儿”,传统老旧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人们畅享新生活。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的飞速推进,淝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开拓出产业升级的破局之路,更是凭借优势行业成为区域领跑者。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其全资子公司合肥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去年 “落户”淝河新兴产业园区“中国视界”,迅蚁全国运营监控中心也随之迁入这里。

迅蚁是一家致力于构建城市空中无人机运行网络的科技公司,2019年10月,获得了全球首个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批准函,其无人机配送医疗物资市场占有率超80%,拥有全球第一的城市商业运行里程,累计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超100万公里。

随着迅蚁在淝河的落地生根,全势生长,无人机技术催生的低空经济成为了淝河的新名片并迅速辐散。如今,从淝河“起飞“的无人机已经飞往全市全省全国。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国运行总监孙宣楠介绍,自从2024年3月开通首条血液运输航线后,目前迅蚁已经和合肥19家医院展开了合作,为患者们提供空中血液转运服务。“无人机转运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和成本低,空中没有红绿灯和堵车,同时不用再付出车辆和驾驶人员成本。”

除了繁忙的市内运输,迅蚁的无人机还飞行在巢湖上空。自从打通外卖配送平台和商业综合体服务链条后,迅蚁的无人机便成了巢湖岸边的 “外卖飞侠”,将咖啡等餐食运送到岸上草原,市民们在帐篷里一边欣赏湖景,一边品尝美味,往来起落的无人机成为巢湖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虽然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产品最终是运用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领域中的。”孙宣楠介绍,迅蚁还开通了巢湖中庙镇到姥山岛的航线,用于配送岛上居民的快递包裹。同时,“空铁联运”实现了末端加干线的跨城运输,比如无人机将加急办理的证件配送到邮政集散中心,每天下午5点钟,火车站站点统一收集来自全市的证件,通过高铁送到南京,再从南京运送到全国各地。

目前,迅蚁的两款主流无人机是RA3和TR9,分别适用15公里短距离和27公里中长距离运输,最高载重9公斤,在中雨中雪和6级风以下天气中仍然可以正常飞行。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性,迅蚁还对无人机进行了冗余设计,当一只机翼突发故障,对应的机翼就会放慢速度保持机身平稳,另外四只机翼正常运转,继续完成飞行任务。

低空加医疗,低空加集市配送,低空加邮政,低空加高铁,为生命争分夺秒,让物资更快抵达街巷之间,将便捷送到千家万户,更以协同之势对接高铁网络,编织出一张“天地联动”的智慧物流网。

从淝河“起飞”的无人机,以低空为舞台,以场景为脉络,将技术创新融入生活点滴,让低空经济焕发出无限可能,为未来描绘出一幅高效、智能、温暖的物流新图景。

技能满点,催开低空经济“多面花”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生和便利,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安全隐患。黑飞、扰航、窃密……如何有效应对?无人机反制技术应运而生。在淝河,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已经形成,以技术为支点的无人机产业多面开花。

坐落在“中国视界“的安徽天科智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行业内无线安防技术领先于在反无人机的应用,成为淝河低空经济的另一大靓点。

天科智戬核心技术来源于中科院物质院研究员孟宪伟及多名曾任科研所技术总工,深耕无线电雷达领域多年并且与多所院校共建研发实验室,创新突破无线通信和大数据应用两大核心技术。公司研发的无人机侦测、跟踪和反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公安特勤反恐、治安巡逻、重大安保等场景。

在无人机反制领域,天科智戬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探测、定位和诱捕及干扰反制四大模块。公司综合运用雷达探测、光电/红外探测、无线电频谱探测和声学探测等多种手段,实现对无人机的精准识别。

“我们的技术可以获取无人机的位置、速度和距离信息,其中光电/红外探测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捕捉无人机的热特征,确保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测能力。”工作人员李剑表示,天科智戬能够精确计算无人机的三维坐标,为后续反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此外,导航诱骗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干扰无人机的导航系统,迫使其降落至特定区域。公司还研发了定向能武器和网络攻击技术,通过高能束照射或入侵无人机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打击和远程接管。

天科智戬的技术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领先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强大的效能。

目前,其无人机反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公共安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领域。尤其在公共安全领域,天科智戬的技术为重大活动、公共集会的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到跨年和重大节假日,淮河路步行街、罍街这些街区就格外热闹,以及在演唱会和音乐节现场,公共安全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为这些场所提供安防服务。”从天科监控大屏上看到,在部署了天科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某一重点位置,2月以来,已经发现并处置10000余架次无人机飞入。

李剑介绍,天科智戬将计划进一步拓展其技术应用领域,将无人机反制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为城市管理、交通调度、应急救援等场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持续加码安全、智能、高效的低空生态。

可以想见,从“起飞”到“远航”,距离淝河的下一次“闪亮登场”不会太久。

科技赋能,打造淝河智造“新标杆”

无人机产业双面开花,低空经济紧锣密鼓,淝河正以“加速度”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2024年经济指标高歌猛进,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年完成178.24亿元,连续三年破百亿,同比增长15.05%。目前,51个在库投资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其中30个续建项目更是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服务业表现同样抢眼,12家在库企业全年营收7.35亿元,增幅53.7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收5.48亿元,增幅25.16%,远超9%的年度目标。社消零完成1.61亿元,增速12.1%。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50万元,入库税金3.41亿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淝河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成果。

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龙川路与上海路交口的中国视界,是淝河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园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着重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乃至全球领先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中心。

园区先后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技术市场协会AI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21、2022年度GAIE“最佳产业服务平台奖”、2023年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包河区2023年度数字经济产业园区、2024“科大硅谷”首批创新单元试点、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3月13日,科大硅谷中国视界园区揭牌仪式在中国视界举行。“2024年,中国视界园区入选科大硅谷首批创新单元,园区企业可以享受科大硅谷的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河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科大硅谷中国视界园区的揭牌,标志着园区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目前,中国视界园区注册企业已有128家,注册规模达87亿元。省人工智能母基金、八度云计算总部、河姆渡第二总部、中电科、天科智戬总部、迅蚁全国运营中心、众擎机器人等多个项目入驻。园区企业专利数累计193件,企业获软件著作权数累计达684件。2024年园区企业营收突破10亿元,税收超7600万,已吸纳就业人数近2000人。今后,中国视界将继续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科技成果“由内向外”掘金行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园区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标杆。

未来,淝河镇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绘就一幅活力四射的经济新图景。

王瑞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悦 刘哲 / 文  曹悦琦 张家怡 / 图

淝河之畔,曾经的老旧城中村,如今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地,无人机产业的“起飞”成为这场华丽蝶变的点睛之笔。如今的包河区淝河镇,不仅是无人机的“大本营”,更是“智造”领域的上进生。这里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制造的限制,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中,“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被重点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淝河片区以“数字赋能”为秘密武器,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的新标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言人。通过中国视界等“黑科技”平台,无人机与AI、大数据实现了深度“跨界合作”,从研发到应用,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示了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新淝河,新引擎,淝河镇正为合肥的高质量发展蓄能续航。

低空起飞,领跑产业转型破局路

“我们的无人机从10点半开始转运血液样本,大约到12点半,所有标本就能全部送到检验机构了,下午3点就能出结果,市民们就可以马上看病。”

曾几何时,淝河还是个“老旧地儿”,传统老旧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人们畅享新生活。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的飞速推进,淝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开拓出产业升级的破局之路,更是凭借优势行业成为区域领跑者。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其全资子公司合肥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去年 “落户”淝河新兴产业园区“中国视界”,迅蚁全国运营监控中心也随之迁入这里。

迅蚁是一家致力于构建城市空中无人机运行网络的科技公司,2019年10月,获得了全球首个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批准函,其无人机配送医疗物资市场占有率超80%,拥有全球第一的城市商业运行里程,累计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超100万公里。

随着迅蚁在淝河的落地生根,全势生长,无人机技术催生的低空经济成为了淝河的新名片并迅速辐散。如今,从淝河“起飞“的无人机已经飞往全市全省全国。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国运行总监孙宣楠介绍,自从2024年3月开通首条血液运输航线后,目前迅蚁已经和合肥19家医院展开了合作,为患者们提供空中血液转运服务。“无人机转运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和成本低,空中没有红绿灯和堵车,同时不用再付出车辆和驾驶人员成本。”

除了繁忙的市内运输,迅蚁的无人机还飞行在巢湖上空。自从打通外卖配送平台和商业综合体服务链条后,迅蚁的无人机便成了巢湖岸边的 “外卖飞侠”,将咖啡等餐食运送到岸上草原,市民们在帐篷里一边欣赏湖景,一边品尝美味,往来起落的无人机成为巢湖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虽然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产品最终是运用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领域中的。”孙宣楠介绍,迅蚁还开通了巢湖中庙镇到姥山岛的航线,用于配送岛上居民的快递包裹。同时,“空铁联运”实现了末端加干线的跨城运输,比如无人机将加急办理的证件配送到邮政集散中心,每天下午5点钟,火车站站点统一收集来自全市的证件,通过高铁送到南京,再从南京运送到全国各地。

目前,迅蚁的两款主流无人机是RA3和TR9,分别适用15公里短距离和27公里中长距离运输,最高载重9公斤,在中雨中雪和6级风以下天气中仍然可以正常飞行。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性,迅蚁还对无人机进行了冗余设计,当一只机翼突发故障,对应的机翼就会放慢速度保持机身平稳,另外四只机翼正常运转,继续完成飞行任务。

低空加医疗,低空加集市配送,低空加邮政,低空加高铁,为生命争分夺秒,让物资更快抵达街巷之间,将便捷送到千家万户,更以协同之势对接高铁网络,编织出一张“天地联动”的智慧物流网。

从淝河“起飞”的无人机,以低空为舞台,以场景为脉络,将技术创新融入生活点滴,让低空经济焕发出无限可能,为未来描绘出一幅高效、智能、温暖的物流新图景。

技能满点,催开低空经济“多面花”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生和便利,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安全隐患。黑飞、扰航、窃密……如何有效应对?无人机反制技术应运而生。在淝河,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已经形成,以技术为支点的无人机产业多面开花。

坐落在“中国视界“的安徽天科智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行业内无线安防技术领先于在反无人机的应用,成为淝河低空经济的另一大靓点。

天科智戬核心技术来源于中科院物质院研究员孟宪伟及多名曾任科研所技术总工,深耕无线电雷达领域多年并且与多所院校共建研发实验室,创新突破无线通信和大数据应用两大核心技术。公司研发的无人机侦测、跟踪和反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公安特勤反恐、治安巡逻、重大安保等场景。

在无人机反制领域,天科智戬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探测、定位和诱捕及干扰反制四大模块。公司综合运用雷达探测、光电/红外探测、无线电频谱探测和声学探测等多种手段,实现对无人机的精准识别。

“我们的技术可以获取无人机的位置、速度和距离信息,其中光电/红外探测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捕捉无人机的热特征,确保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测能力。”工作人员李剑表示,天科智戬能够精确计算无人机的三维坐标,为后续反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此外,导航诱骗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干扰无人机的导航系统,迫使其降落至特定区域。公司还研发了定向能武器和网络攻击技术,通过高能束照射或入侵无人机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打击和远程接管。

天科智戬的技术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领先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强大的效能。

目前,其无人机反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公共安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领域。尤其在公共安全领域,天科智戬的技术为重大活动、公共集会的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到跨年和重大节假日,淮河路步行街、罍街这些街区就格外热闹,以及在演唱会和音乐节现场,公共安全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为这些场所提供安防服务。”从天科监控大屏上看到,在部署了天科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某一重点位置,2月以来,已经发现并处置10000余架次无人机飞入。

李剑介绍,天科智戬将计划进一步拓展其技术应用领域,将无人机反制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为城市管理、交通调度、应急救援等场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持续加码安全、智能、高效的低空生态。

可以想见,从“起飞”到“远航”,距离淝河的下一次“闪亮登场”不会太久。

科技赋能,打造淝河智造“新标杆”

无人机产业双面开花,低空经济紧锣密鼓,淝河正以“加速度”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2024年经济指标高歌猛进,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年完成178.24亿元,连续三年破百亿,同比增长15.05%。目前,51个在库投资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其中30个续建项目更是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服务业表现同样抢眼,12家在库企业全年营收7.35亿元,增幅53.7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收5.48亿元,增幅25.16%,远超9%的年度目标。社消零完成1.61亿元,增速12.1%。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50万元,入库税金3.41亿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淝河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成果。

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龙川路与上海路交口的中国视界,是淝河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园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着重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乃至全球领先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中心。

园区先后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技术市场协会AI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21、2022年度GAIE“最佳产业服务平台奖”、2023年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包河区2023年度数字经济产业园区、2024“科大硅谷”首批创新单元试点、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3月13日,科大硅谷中国视界园区揭牌仪式在中国视界举行。“2024年,中国视界园区入选科大硅谷首批创新单元,园区企业可以享受科大硅谷的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河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科大硅谷中国视界园区的揭牌,标志着园区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目前,中国视界园区注册企业已有128家,注册规模达87亿元。省人工智能母基金、八度云计算总部、河姆渡第二总部、中电科、天科智戬总部、迅蚁全国运营中心、众擎机器人等多个项目入驻。园区企业专利数累计193件,企业获软件著作权数累计达684件。2024年园区企业营收突破10亿元,税收超7600万,已吸纳就业人数近2000人。今后,中国视界将继续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科技成果“由内向外”掘金行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园区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标杆。

未来,淝河镇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绘就一幅活力四射的经济新图景。

王瑞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悦 刘哲 / 文  曹悦琦 张家怡 / 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