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县新庄镇马郑庄村,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脱下军装后,迅速转换角色,扎根乡土,以军人的果敢和担当,带领村民在大棚种植产业中闯出一条致富路,他就是马郑庄村支部副书记杜海灯。
杜海灯退役回到家乡后,看到村里土地资源丰富,却因传统农业效益低,村民收入增长缓慢,心中便燃起了改变的火苗。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他敏锐地察觉到大棚种植具有巨大潜力,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有效抵御自然因素影响,实现农产品错峰上市,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担任马郑庄村支部副书记后,杜海灯将发展大棚种植产业作为工作重点。然而,推广新事物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对大棚种植技术不了解,担心投入打水漂,参与积极性不高。杜海灯没有退缩,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讲解大棚种植的优势和前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成本与收益。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看到成效,他自掏腰包,率先在自家土地上搭建起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他都一丝不苟,积极向农业专家请教,不断摸索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种植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杜海灯的大棚迎来了丰收。新鲜、优质的蔬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后,纷纷心动。杜海灯抓住时机,组织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产品,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他还邀请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大棚种植技术培训,从大棚搭建、温度湿度控制到病虫害防治,进行全方位教学。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大棚种植队伍中来,马郑庄村的大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销售渠道成为新的问题。杜海灯又主动跑市场、找销路,与多家超市、批发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顺利销售。同时,他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马郑庄村的大棚蔬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走进马郑庄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棚里,各类蔬果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杜海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的使命担当,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马郑庄村村民的致富之路,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