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025年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号角,既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标注了党员干部躬身笃行的精神坐标。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党员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落下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脚印。
以思想自觉铸魂,在深学细悟中校准信仰坐标。新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把淬炼党性修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中坚定政治方向、强化理论武装、把准行动遵循。思想自觉的深度决定着行动自觉的高度,党员干部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核心要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中找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的号召中把握产业升级的突破口,让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贯穿工作始终。要将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与乡村振兴贯通融合,既通过集中研讨、专题培训筑牢思想根基,又借助“云端课堂”“指尖学习”等载体实现常态浸润,更要在政策落实的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要警惕“学用脱节”的倾向,杜绝“口号式落实”的虚功,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唯有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方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以行动自觉砺剑,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担当本色。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多重约束,党员干部尤需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培育难题,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又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突破瓶颈;应对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既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能,又要保持“面对面”“心贴心”的质朴情怀,在解决群众“天大的小事”中彰显担当。党员干部要主动跳出“惯性思维”的窠臼,打破“路径依赖”的束缚,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勇当先锋。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任务,既能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治理模式,又要积极探索碳汇交易、生态价值转化等制度创新。要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隐形壁垒,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宗旨自觉固本,在为民服务中永葆初心本色。“人民”二字始终是最厚重的底色,为民服务的温度取决于宗旨意识的纯度。党员干部当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在为民造福的具体实践中诠释初心使命。要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民意,坐上群众炕头感知冷暖,真正将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关切转化为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于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既要建立“发现—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又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破解一类问题”跃升,让群众感受到“呼声有人听、诉求有回应、困难有解决”。党员干部需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止“数字赋能”异化为“数字负担”,始终坚守“面对面”服务的温情底色。在推进智慧养老、远程医疗等创新举措时,要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通过手语服务、盲文指引等人性化设计填补“数字鸿沟”;在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既要确保“阳光普照”的公平性,又要体现“精准滴灌”的针对性,让政策的春风温暖每个角落。
(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