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河早报消息 在电视剧《六姊妹》中,多次出现淮南牛肉汤的场景,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中享用热气腾腾、滋味醇厚的牛肉汤,那种弥漫亲情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是直达心灵深处的温暖。一碗汤、一座城,从电视剧所呈现的剧情来看,淮南牛肉汤已不仅仅是一碗简单的汤品,更是一剂滋养人心的良方。
《六姊妹》在央视热播后,在近期媒体的回访中,这碗香气扑鼻、暖心暖胃的淮南牛肉汤,勾起了《六姊妹》剧组演员们一致的回忆,不约而同地都想起了这碗汤。何家丽的扮演者梅婷、张建国的扮演者陆毅、爸爸何常胜的扮演者刘钧及妈妈刘美心的饰演者邬君梅等,都说起了淮南美食牛肉汤和豆腐宴。是的,城市最温暖的生活烟火总是让人记忆犹新,值得回味,让他们都还想再回来品尝。另外,梅婷和邬君梅还特别提到了去年春节前淮南下的那场大雪,好大好厚,雪景好美,让人难忘。有了漫天飘雪的衬托,也让电视剧里冬天的季节特点更为凸显。
《六姊妹》剧中淮南牛肉汤的拍摄地,有老北头的马家清真牛肉汤店。2月下旬,身为淮南市影视表演艺术协会会长、《六姊妹》剧组外联制片陈学芝介绍,在8年前来淮拍摄的一部院线电影中,就有马家牛肉汤店的场景,当年就是他帮着剧组联系的。而在电视剧《六姊妹》的拍摄中,在这家店里又拍了2天,当时是封闭拍摄的。
2月下旬,记者便找到了这家“宝藏小店”,在老北头田家庵港口一路南端,与淮河路交叉口。这里人流量不多,拍摄时干扰小,不似福乐街网红牛肉汤店的喧嚣,这正是剧组所中意的。落座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便与这家店的主人攀谈了起来。目前,店面由一对老夫妻经营,夫妻俩都姓马,其中男主人马云海年近70。马云海告诉记者,这家清真牛肉汤店是他从父亲手里接下的,两代人已经营60多年了,也是田家庵最早的牛肉汤店之一。
马云海介绍,自己这家老店是1962年开的,正巧与《六姊妹》电视剧中的开篇时间一致。那一年,电视剧中的奶奶何文氏带着10岁的何家丽,从扬州江都赶到父亲何常胜的工作地淮南,祖孙俩从田家庵码头下船,时间正是1962年,电视剧的剧情也随后展开。马云海的父亲是从当时的“回民饭店”出来开的店,办了正规的营业执照,当时的经营证件控制很严。刚开店时,经营的是羊肉汤,那时牛肉很少——因为耕牛是生产资料,只有老病耕牛失去劳动能力才能屠宰,还得经过审批,拿到屠宰证才行。直到若干年后,待限制条件放开后,便经营了牛肉汤。直至1982年,当时社会上都在搞承包,那一年,时年26岁的马云海和同在“回民饭店”工作的妻子离开了饭店,接了父亲的班,经营起“马家牛肉汤”,直至今日。
马云海回忆,当时的店还在港口一路靠北的位置,再往北就是打铁巷。那时,城市中心尚在田家庵老北头,东城市场也是最火的时候,他家牛肉汤店所在的港口路,也是繁华之地,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老北头的马家牛肉汤,两代人都是出身于“回民饭店”,已掌握烧制牛羊肉的精髓,所经营的汤品自然滋味醇厚、鲜香扑鼻。虽然那时大多数人还舍不得在街上吃饭,但在这个繁忙的地段,是不愁客源的,经营一直很好。随着时代的前行,牛肉汤也从最便宜时的每碗1角5分,涨到3角、5角,直至现在的9块钱一碗。
每天凌晨不到4点钟,马云海就得起床,做些牛肉汤的准备工作,把牛肉、牛骨放在大锅里,再加入料包起火煮,然后烫粉丝,切千张,码好豆饼,还得把葱花、香菜切出准备好,再拿出前一天下午切好的牛肉片、牛杂碎等。忙完这些,就到凌晨5点左右了,牛肉汤店便开始上人,直至8点半达到客流高峰。从上人开始,老马夫妻俩就不得闲了。在上午9点以后,顾客就慢慢减少了,马云海的妻子一个人招呼就可以了。由于起得早,客人稀少了,马云海的困意也就来了,他会去小眯一会儿补补觉。待中午又上人时,马云海又得忙了。下午4、5点钟,他要切出大锅里煮好凉透的牛肉,留待第2天用。傍晚时,他要把生牛肉、牛骨放在水里,以泡去血水去腥。老夫妻每天周而复始,熬出鲜香的汤,留下了良好的口碑,门店人流量不大,但多是回头客,一天能卖出200来碗。
回忆起去年《六姊妹》剧组拍摄情景,老夫妻介绍,在剧组来考察确定拍摄后,在拍摄的头一天,剧组送来了一块淮南牛肉汤的背景画贴在墙上,又贴了副春联在门口,重新粉刷了室内墙壁,掺了些暗色做旧处理,更好地反映那个年代。来拍摄时,架起很多灯光器材,演员有扮演妈妈刘美心的邬君梅,还有二女儿何家文的饰演者高露等。拍摄第二天,正是去年那场大雪开始下的时候,马云海印象特别深。拍戏时,店面外清场了,都是剧组和群演在店里喝牛肉汤。能为《六姊妹》拍摄作贡献,让马家老夫妻感到很高兴、很自豪。
陈学芝补充说,为避免拍戏时的干扰,马家牛肉汤所在地的田家庵区淮滨街道金太阳社区和东城社区组织志愿者,在各个路口进行了封闭,外人不得入内。在各个拍摄地,各级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六姊妹》剧组提供方便,保障了拍摄的顺利进行。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