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淮南消息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始终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推进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强化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为基础,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燃“红色引擎”,强化组织建设。泥河镇党委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思想先进的基层队伍。2024年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集中培训2次,党务工作培训班3期,举办主题宣讲4期72场次;组织开展党员春训冬训,累计受训党员1500余人次。
优化“动力引擎”,彰显党建力量。村级后备力量来源不宽、能力不足等现状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难题。为聚力破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泥河镇通过精心选拔、帮带培养等举措,做实做细“选育用”全链条工作,持续提升村级后备力量能力素质。通过村级初审、镇级复审、区级联审流程,最终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8人,其中35周岁以下22人,占比78.57%,为村级组织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注重从35周岁以下致富带头人、农民工、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2024年新发展党员16名,其中35周岁以下11名,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6名,在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1名。
校准“方向引擎”,引领经济发展。近年来,泥河镇坚持发挥各村优势,盘活闲置资源,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持续擦亮“红色头雁竞飞领航”党建特色品牌,把党建工作转化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泥河产业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32余万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区第一方阵。完成小田并大田1.26万亩,新增家庭农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申报并获批乡村振兴衔接项目12个。完成14个村信用等级评定,持续开发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场景。110KV变电站等一批项目在泥河落地生根。(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