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铜陵市召开和美乡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5-01-22 13:25

安徽网铜陵消息 1月21日,铜陵市召开和美乡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美丽办常务副主任翟晓红,市美丽办副主任吴炳辉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会议指出,2024年以来,铜陵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牢牢把握“一号工程”定位,始终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同步抓好“千村引领”与“万村升级”,通过抓千带万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千村引领上做到“五抓五加”,在万村升级上做到“五有五能”,实现了乡村“颜值”和村落“气质”双提升,在2024年全省开展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实地调研工作中,该市“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成效获得省调研组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一是因村制宜抓产业。要立足村庄实际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村,推深做实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如: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以农旅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凸显“农”和“生态”两大重点,乡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展示农家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独具浓厚地方特色的精品村。成功招引总投资10.1亿元的金埔园林园艺示范项目签约开工。义安区顺安镇凤凰山村引入辖区内凤丹科技、禾田药业、丰霖农业等企业和部分种植大户组成“凤丹产业联盟”,参与凤丹种植与加工销售,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牡丹种植产业园,打造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中国药用牡丹之乡”。郊区大通镇大院村以“白姜故里·大院人家”为目标定位,借助交通优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产业特征明显、生态环境优美、乡村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投资930万元建设大院白姜基地、“山礼会客厅”民宿餐饮两个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枞阳县钱铺镇鹿狮村依托三公山旅游景区(国家3A级),重点推进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以茶叶、毛竹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900万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二是聚焦重点抓基础。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山水铜韵的“四宜四美”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实施“5511”规划,市委农办、市美丽办会同20家市直单位研究制定系列配套文件,构建“1+3+22”政策体系。与组织部等部门共同制定《和美乡村公共服务配套内容和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统一规范乡村建设标准。围绕“保护自然、留住乡愁”“乡土本色、经济实用”等“十要”内容和“推山填塘、破坏生态”“大兴土木、贪大求洋”等“十不要”内容研究印发《铜陵市和美乡村建设“十要十不要”正负面清单》,指导县区在编制规划和安排项目时对照落实。在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既抓好“千村引领”又抓好“万村升级”,全部自然村达到“五有”和“五能”标准。聚焦农民群众所急所盼,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并向村覆盖。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通公交比例达95%。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示范站点7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快递”,5G网络通达率达98%,义安区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枞阳县枞阳镇获评“省级电商强镇”。建成3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新增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7个,完成412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62%,自来水普及率达98.6%,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位于全省前列。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三是市场理念抓项目。通过强化多渠道资金整合,重点向精品示范村建设倾斜,多维度提升精品村建设资金力量,吸引银行和社会资本加入,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全面开展2023年度首批9个精品示范村和2024年度第二批6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大比武、擂台赛”活动。精品示范村以项目建设计划倒排工期,排出每月的工作计划、进度和完成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是着眼长效抓机制。在建管机制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在每月“三农”重点调度会上定期调度推进,实现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时间节点化。通过“周督导、月通报、季总结”及时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对口联系精品示范村建设的长效包保机制。在运营机制上,坚持“规划设计、品牌策划、乡村运营、施工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由品牌策划方提出总概念,运营方做好落地,在策划的同步进行招商,以谋划先行激发后发优势,如:安徽金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12月与安徽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铜陵犁桥水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犁桥水镇景区,自2023年4月28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

五是多方联动抓合力。汇聚村两委、村民、能人等各方力量,同向发力,形成强大合力,创新“村企联合党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9个,建成发展项目31个。推广“书记夜话”“庭院夜话”“议事树”“红色屋场会”等做法。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乡土人才队伍,涌现出以全国人大代表、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法人余青青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人”“乡创客”。

会议强调,2025年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5511”规划,按照“由点及面、抓点带面”工作思路,聚焦“三度五强”工作重点,围绕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强规划引领、强产业导入、强要素保障、强组织领航、强共建共享,培育6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3个省级中心村、15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着力建设彰显山水铜韵的干净宜居环境美、富民宜业生活美、魅力宜游生态美、田园宜养乡风美“四宜四美”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推进“万村清万塘”暨村庄清洁行动,一体推进垃圾、厕所、污水革命,实施8000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记者提问。(余国章 黄言为)


安徽网铜陵消息 1月21日,铜陵市召开和美乡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美丽办常务副主任翟晓红,市美丽办副主任吴炳辉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会议指出,2024年以来,铜陵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牢牢把握“一号工程”定位,始终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同步抓好“千村引领”与“万村升级”,通过抓千带万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千村引领上做到“五抓五加”,在万村升级上做到“五有五能”,实现了乡村“颜值”和村落“气质”双提升,在2024年全省开展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实地调研工作中,该市“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成效获得省调研组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一是因村制宜抓产业。要立足村庄实际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村,推深做实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如: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以农旅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凸显“农”和“生态”两大重点,乡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展示农家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独具浓厚地方特色的精品村。成功招引总投资10.1亿元的金埔园林园艺示范项目签约开工。义安区顺安镇凤凰山村引入辖区内凤丹科技、禾田药业、丰霖农业等企业和部分种植大户组成“凤丹产业联盟”,参与凤丹种植与加工销售,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牡丹种植产业园,打造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中国药用牡丹之乡”。郊区大通镇大院村以“白姜故里·大院人家”为目标定位,借助交通优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产业特征明显、生态环境优美、乡村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投资930万元建设大院白姜基地、“山礼会客厅”民宿餐饮两个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枞阳县钱铺镇鹿狮村依托三公山旅游景区(国家3A级),重点推进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以茶叶、毛竹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900万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二是聚焦重点抓基础。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山水铜韵的“四宜四美”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实施“5511”规划,市委农办、市美丽办会同20家市直单位研究制定系列配套文件,构建“1+3+22”政策体系。与组织部等部门共同制定《和美乡村公共服务配套内容和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统一规范乡村建设标准。围绕“保护自然、留住乡愁”“乡土本色、经济实用”等“十要”内容和“推山填塘、破坏生态”“大兴土木、贪大求洋”等“十不要”内容研究印发《铜陵市和美乡村建设“十要十不要”正负面清单》,指导县区在编制规划和安排项目时对照落实。在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既抓好“千村引领”又抓好“万村升级”,全部自然村达到“五有”和“五能”标准。聚焦农民群众所急所盼,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并向村覆盖。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通公交比例达95%。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示范站点7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快递”,5G网络通达率达98%,义安区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枞阳县枞阳镇获评“省级电商强镇”。建成3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新增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7个,完成412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62%,自来水普及率达98.6%,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位于全省前列。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三是市场理念抓项目。通过强化多渠道资金整合,重点向精品示范村建设倾斜,多维度提升精品村建设资金力量,吸引银行和社会资本加入,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全面开展2023年度首批9个精品示范村和2024年度第二批6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大比武、擂台赛”活动。精品示范村以项目建设计划倒排工期,排出每月的工作计划、进度和完成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是着眼长效抓机制。在建管机制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在每月“三农”重点调度会上定期调度推进,实现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时间节点化。通过“周督导、月通报、季总结”及时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对口联系精品示范村建设的长效包保机制。在运营机制上,坚持“规划设计、品牌策划、乡村运营、施工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由品牌策划方提出总概念,运营方做好落地,在策划的同步进行招商,以谋划先行激发后发优势,如:安徽金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12月与安徽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铜陵犁桥水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犁桥水镇景区,自2023年4月28日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

五是多方联动抓合力。汇聚村两委、村民、能人等各方力量,同向发力,形成强大合力,创新“村企联合党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9个,建成发展项目31个。推广“书记夜话”“庭院夜话”“议事树”“红色屋场会”等做法。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乡土人才队伍,涌现出以全国人大代表、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法人余青青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人”“乡创客”。

会议强调,2025年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5511”规划,按照“由点及面、抓点带面”工作思路,聚焦“三度五强”工作重点,围绕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强规划引领、强产业导入、强要素保障、强组织领航、强共建共享,培育6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3个省级中心村、15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着力建设彰显山水铜韵的干净宜居环境美、富民宜业生活美、魅力宜游生态美、田园宜养乡风美“四宜四美”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推进“万村清万塘”暨村庄清洁行动,一体推进垃圾、厕所、污水革命,实施8000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记者提问。(余国章 黄言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