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六安市构建非遗传播新格局

2024-12-17 09:20   皖西日报

据皖西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六安市积极探索非遗传播之路,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全年投入非遗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新增省级传承人9人,市级传承人47人。

活动有“新意”。通过送戏下乡、文艺调演、农民合唱团等文艺活动,将大别山民歌、皖西庐剧、锣鼓书、四弦书等具有皖西特色的非遗节目在乡村、社区展演。举办非遗过大年、皋陶祭典、天堂寨天贶节等非遗主题活动。创新举办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2024鄂豫皖三省五市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皖西庐剧演唱大赛、非遗采风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

传承出“新招”。设立“武克英庐剧”“余述凡大别山民歌”“田孝琴雕塑艺术馆”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依托1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家省级非遗工坊、27家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深入开展“非遗+研学”、非遗进校园、暑期非遗实践活动1万余场。剪纸、茶艺、庐剧、竹编等个性化课程在20余家中小学开课。建成非遗专题展示馆26处,推出互动式、沉浸式非遗研学游路线12条。

宣传跟“新潮”。打造非遗“文化符号”,拍摄《非遗·六安》等宣传片10余部。在新媒体开辟“跟着非遗游六安”“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等专题栏目,线上推出非遗精品旅游线路20余条。徐集花生糖、六安蒿子粑粑等制作技艺参加2024中国(淮北)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10个非遗项目上线安徽电视台《活起来的技艺》节目。

据皖西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六安市积极探索非遗传播之路,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全年投入非遗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新增省级传承人9人,市级传承人47人。

活动有“新意”。通过送戏下乡、文艺调演、农民合唱团等文艺活动,将大别山民歌、皖西庐剧、锣鼓书、四弦书等具有皖西特色的非遗节目在乡村、社区展演。举办非遗过大年、皋陶祭典、天堂寨天贶节等非遗主题活动。创新举办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2024鄂豫皖三省五市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皖西庐剧演唱大赛、非遗采风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

传承出“新招”。设立“武克英庐剧”“余述凡大别山民歌”“田孝琴雕塑艺术馆”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依托1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家省级非遗工坊、27家市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深入开展“非遗+研学”、非遗进校园、暑期非遗实践活动1万余场。剪纸、茶艺、庐剧、竹编等个性化课程在20余家中小学开课。建成非遗专题展示馆26处,推出互动式、沉浸式非遗研学游路线12条。

宣传跟“新潮”。打造非遗“文化符号”,拍摄《非遗·六安》等宣传片10余部。在新媒体开辟“跟着非遗游六安”“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等专题栏目,线上推出非遗精品旅游线路20余条。徐集花生糖、六安蒿子粑粑等制作技艺参加2024中国(淮北)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10个非遗项目上线安徽电视台《活起来的技艺》节目。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