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时。丹枫未辞林,黄菊犹残枝。六安市金寨县关庙乡X449大埠口至墨园段道路升级改造路段上,宛如苍龙卧波的牛山河大桥即将迎来通车的第一个冬日。
新建成的牛山河大桥
“桥”见担当,攻坚克难。“‘X449大埠口至墨园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以来,每一位参建者都默默坚守,每一滴汗水都见证了无尽的辛劳与付出,见证了墨园、大埠口的时代变迁,见证了胜家山、下八斗的四季变幻!随着路面沥青上面层摊铺结束,项目即将全面建成通车,标志着墨园村人民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行路难、难行路的时代,望水兴叹、晴通雨雪阻的时光将一去永不复返。”负责实施该项目的公路建设规划股股长金涛感慨道。
大埠口至墨园山势险峻,原有道路狭窄,会车困难,村民出行不便。金寨县交通运输局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将该道路的升级改造工作提上了日程。牛山河大桥正是金寨县“X449大埠口至墨园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重要控制节点。为保障项目顺利完工,金寨县交通运输局在项目协调服务上组建工作专班,加快征地拆迁工作进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终于在12月迎来了通车在即的好消息。两载春秋,每一位参建者都以无比的坚韧与毅力,铸就了不凡的篇章。
“桥”见民生,畅通出行。“墨园三座山,一眼看不穿。”这首民谣曾是墨园村最真实的写照。长期以来,墨园村面临着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由于道路狭窄崎岖,村民们的出行十分不便,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往年,祖祖辈辈在雨季汛期,墨园的学生们只能望水兴叹,要绕行十几公里才能去上学,村民们看病更是面临着时间和交通的双重压力。
随着“X449大埠口至墨园段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完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新建的牛山河大桥全长182.06米,全宽8.5米,公路Ⅱ级设计载荷标准,结构采用7×25米PC组合箱梁,最大桥高13.5米。较原来的漫水桥相比,新建的牛山河大桥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为车辆和行人通行提供安全保障。“这座桥是我们出行的必经之路,村民们早就盼着修了,现在终于盼到了希望,大家都很高兴。”村里覃大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道出广大村民的心声。这座大桥,不仅改变了关庙乡的路网结构,更在无声无息中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
“桥”见发展,助力振兴。关庙乡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被誉为“大别山山核桃之乡”。山核桃林中,一排排新树错落有致、迎风挺立。眼下,正是大别山山核桃生产加工旺季,伴着机器轰鸣声,一颗颗“金果果”从加工车间生产线上经过脱壳、烘焙等层层严选,装车后跨过一座座桥梁,通过四通八达的路网运输到各大商超。
一颗颗金灿灿的山核桃,扮靓了荒山,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截至目前,关庙乡大别山山核桃栽植面积达到3万亩,投产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核桃干果550吨,产值3600万元,带动脱贫人口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牛山河大桥的建成,促进天麻、黄精、山核桃等农产品能够外运转销,将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与公路紧密连接起来,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更便捷地运往城市和其他销售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
“桥”见山水,纵览美景。悠悠史河水,哺育了几十万的金寨人。史河是皖西地区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内众多的水利设施形成史河灌区和梅山灌区,为中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山河便是史河的上源。
一路一连接,一桥一跨越。牛山河大桥以其独特的姿态连接着两岸崭新的山路,坐落于大山之间,横跨于牛山河之上,既是通行的要道,也是观赏山水美景的绝佳之地。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它源自高山之巅,或是隐匿于岩石缝隙之中,细流涓涓,汇聚成溪,穿林越石,向着远方缓缓流淌。初冬的大别山区,峰峦叠嶂、层林渐染。四周的山峦层层叠叠,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山势或陡峭峻拔,或平缓绵延,被大自然的调色盘装点得分外妖娆。
曾经,崇山峻岭制约着大别山腹地儿女的出行生活。现在,一座座桥梁横跨沟谷,一条条道路穿山破雾,让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大别山腹地,成为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平原”,“路”与“桥”已成为了美丽金寨的独特注脚。
(金涛、邓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