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百川归巢 裕溪河篇|一溪襟江 裕其众庶

2024-09-25 09:41   合肥日报

鱼道

巢湖船闸监控中心

龟山塔

河流小档案:裕溪河,古称濡须水,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上起巢湖闸,下至裕溪口入江。流经巢湖、含山、无为、和县四市县,是合肥市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之一。

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一陷一涨,唯此巢湖。大泽浩渺,百川归纳,唯有一条流淌千年,拥怀长江。她就是本期“百川归巢 大湖交响”系列策划中,我们要说的主角——裕溪河。遍翻史志,皆载裕溪古称“濡须”,而“濡须”又来源于哪里,总无定论。倒是《辞海》小注引发遐想:濡须,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巢湖市西巢湖,经无为东南流入长江……思及如今巢湖东南无为、庐江、枞阳、桐城一带方言特点,总感觉“裕溪”化自“濡须”。随着岁月流淌,终究名字已不再重要,亦如她襟江控湖、三国两晋兵家要冲一样,自古及今流淌过几多英雄豪杰,流传过几多魏晋风流。

八百里巢湖吸纳了百川之水后从这里缓缓地向东奔赴长江,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巢湖的东大门有两道闸门,一门水闸,一门船闸,两道大闸如同禁卫,一边守望着大湖安澜,一边擎握起幸福锁钥。

守一川碧水 护大湖安澜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秋阳下的裕溪河,水草丰美,夹岸碧树。眼前的濡须故河,已不见丝毫战场云烟,唯见苍翠映带间,往来商船百舸争流。

作为巢湖曾经的唯一通江河道,裕溪河串起了巢湖、含山、无为、和县四市县,全长60.4公里,总流域面积达12938平方公里。

位于入湖口北侧的巢湖闸,作为长江流域巢湖出口控制枢纽工程,集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巢湖闸与裕溪闸、铜城闸、新桥闸和兆河闸等联合运用来防御巢湖和长江洪水,是省会合肥市的第二道防洪屏障,也是控制巢湖蓄水位、调节冬春季径流的必要措施。

巢湖闸工程始建于1959年,1962年老节制闸建成,共10孔,单孔净宽5.0米,为中型水闸。2002年进行扩建加固,共扩建6孔。扩建后16孔闸总设计泄洪流量为1370立方米每秒。2016年实施灾后应急加固工程,2020年12月24日竣工验收。

日前,记者从合肥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这里,站在闸口一侧的平台上,标线显示巢湖水位已降至9米左右,这距离今夏最高水位已下降了两米多。“今年梅雨季,巢湖流域遭遇连续性降雨,裕溪河和巢湖水位均有所抬高,巢湖闸在7月14日开闸泄洪,当时16孔全部开启,为当时巢湖流域防汛工作争取了更多有利条件。”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巢湖闸管理所工会主席孙盛介绍。

龟山静卧,新建的巢湖大桥似凌空飞虹俯瞰着一湾碧水;粼粼波光上,时而孤鹜贴水飞过,惊起岸边一阵鱼群泛花……如今,随着巢湖综合治理和生态湿地保护不断加强,巢湖生物资源不断恢复,合肥“最好名片”在持续擦亮。

为了给巢湖鱼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省巢湖管理局在裕溪河河道上设置了一条130米长、1.23米宽的鱼道,供鱼类自由畅行。“鱼道常年在9米深,我们还在鱼道上设置了一些水箱摄像头,24小时监控巢湖鱼类种群及习性。”孙盛说。

一个多月前,省巢湖管理局、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合肥市引江济淮公司联合组织召开巢湖闸鱼道运行情况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部门专家为巢湖闸鱼道现场“把脉”。

专家们针对鱼道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鱼道现状、巢湖鱼类生长生活习性、巢湖水位调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鱼道闸门和防护改造、制定鱼道运行管理办法等建议。在不远的将来,这条鱼儿进出巢湖的“专线”,也将更富有科技感。

“黄金水道” 使命必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甲辰秋阳依然炙烈,而一艘艘商船或列队西进,或列队过闸,又把这份炙烈推向高潮。距离巢湖闸不远处的巢湖船闸是合裕航道重要节点之一,作为合肥通江达海的“咽喉”,上游距离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70公里,下游距长江干线航道61公里,现有一线和复线两座船闸。

“我们这一船建筑用沙是从池州装货,运到合肥去的。”在巢湖复线船闸等待过闸的宏济3001船船员陈济(化名)介绍,现在水路运输很方便,这一趟活儿,船上装了3000吨沙,整个航程仅需一天时间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巢湖船闸过闸量9207万吨,全年过闸船舶数(双向)达到了4.6万艘次。通过巢湖船闸主要外运货物为集装箱、水泥熟料、煤炭等,主要运入货物为石子石粉、沙、钢材钢铁等。面对合裕线航道快速增长的货运量和日渐增多的通航需求,巢湖船闸扩容改造也提上了日程。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审核通过了合裕线航道巢湖船闸扩容改造工程航评报告。记者从安徽港航合巢水运有限公司获悉,巢湖船闸扩容改造拟建工程位于巢湖复线船闸左侧,系现有巢湖一线船闸原位改建工程。据了解,一线船闸始建于1959年,1962年建成,原设计单向通过能力为780万吨/年,年最大通过能力约2400万吨。巢湖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相距80米,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船闸主体试通航。设计单向通过能力2014万吨/年,年最大通过能力约6000万吨。此次扩容改造后,一线船闸长度将由195米扩展到240米,门槛水深由2.93米下探到4.5米深,通航能力将有明显提升。

百水融而为渎,百阜结而为峦,低调柔顺的裕溪河,依旧一如她千年风云飞渡,静静地守望着这一片湖天江阔,静静地一头奔赴江海的接纳,一头托起合肥的未来。

记者手记

采访当日,晴空万里。在裕溪河上方,两只白鹭低空悬飞。待肥美的鱼儿在水中泛起涟漪时,它们便一头扎下去将其精准捕获。“你看,现在这鸟儿都养得很肥了。环境好了,食物充足,想瘦都难。”指着不远处口衔鲢鱼的白鹭,孙盛打趣道。

巢湖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

守一湖碧水安澜,畅一路江海通达。随着巢湖闸门缓缓打开,一艘艘满载两三千吨货物的船舶鱼贯而出,沿着合裕航道“黄金水道”向着长江的方向驶去。

“万里长江客,东风过裕溪。”300多年前,明末清初学者彭孙贻在写下这句诗时,想必心情大抵也是如此轻松吧!

策划: 崔学章 吴林红

统筹: 宋功林

文字: 记者 宋功林 赵军

摄影:记者 马丰成

鱼道

巢湖船闸监控中心

龟山塔

河流小档案:裕溪河,古称濡须水,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上起巢湖闸,下至裕溪口入江。流经巢湖、含山、无为、和县四市县,是合肥市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之一。

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一陷一涨,唯此巢湖。大泽浩渺,百川归纳,唯有一条流淌千年,拥怀长江。她就是本期“百川归巢 大湖交响”系列策划中,我们要说的主角——裕溪河。遍翻史志,皆载裕溪古称“濡须”,而“濡须”又来源于哪里,总无定论。倒是《辞海》小注引发遐想:濡须,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巢湖市西巢湖,经无为东南流入长江……思及如今巢湖东南无为、庐江、枞阳、桐城一带方言特点,总感觉“裕溪”化自“濡须”。随着岁月流淌,终究名字已不再重要,亦如她襟江控湖、三国两晋兵家要冲一样,自古及今流淌过几多英雄豪杰,流传过几多魏晋风流。

八百里巢湖吸纳了百川之水后从这里缓缓地向东奔赴长江,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巢湖的东大门有两道闸门,一门水闸,一门船闸,两道大闸如同禁卫,一边守望着大湖安澜,一边擎握起幸福锁钥。

守一川碧水 护大湖安澜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秋阳下的裕溪河,水草丰美,夹岸碧树。眼前的濡须故河,已不见丝毫战场云烟,唯见苍翠映带间,往来商船百舸争流。

作为巢湖曾经的唯一通江河道,裕溪河串起了巢湖、含山、无为、和县四市县,全长60.4公里,总流域面积达12938平方公里。

位于入湖口北侧的巢湖闸,作为长江流域巢湖出口控制枢纽工程,集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巢湖闸与裕溪闸、铜城闸、新桥闸和兆河闸等联合运用来防御巢湖和长江洪水,是省会合肥市的第二道防洪屏障,也是控制巢湖蓄水位、调节冬春季径流的必要措施。

巢湖闸工程始建于1959年,1962年老节制闸建成,共10孔,单孔净宽5.0米,为中型水闸。2002年进行扩建加固,共扩建6孔。扩建后16孔闸总设计泄洪流量为1370立方米每秒。2016年实施灾后应急加固工程,2020年12月24日竣工验收。

日前,记者从合肥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这里,站在闸口一侧的平台上,标线显示巢湖水位已降至9米左右,这距离今夏最高水位已下降了两米多。“今年梅雨季,巢湖流域遭遇连续性降雨,裕溪河和巢湖水位均有所抬高,巢湖闸在7月14日开闸泄洪,当时16孔全部开启,为当时巢湖流域防汛工作争取了更多有利条件。”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巢湖闸管理所工会主席孙盛介绍。

龟山静卧,新建的巢湖大桥似凌空飞虹俯瞰着一湾碧水;粼粼波光上,时而孤鹜贴水飞过,惊起岸边一阵鱼群泛花……如今,随着巢湖综合治理和生态湿地保护不断加强,巢湖生物资源不断恢复,合肥“最好名片”在持续擦亮。

为了给巢湖鱼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省巢湖管理局在裕溪河河道上设置了一条130米长、1.23米宽的鱼道,供鱼类自由畅行。“鱼道常年在9米深,我们还在鱼道上设置了一些水箱摄像头,24小时监控巢湖鱼类种群及习性。”孙盛说。

一个多月前,省巢湖管理局、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合肥市引江济淮公司联合组织召开巢湖闸鱼道运行情况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部门专家为巢湖闸鱼道现场“把脉”。

专家们针对鱼道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鱼道现状、巢湖鱼类生长生活习性、巢湖水位调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鱼道闸门和防护改造、制定鱼道运行管理办法等建议。在不远的将来,这条鱼儿进出巢湖的“专线”,也将更富有科技感。

“黄金水道” 使命必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甲辰秋阳依然炙烈,而一艘艘商船或列队西进,或列队过闸,又把这份炙烈推向高潮。距离巢湖闸不远处的巢湖船闸是合裕航道重要节点之一,作为合肥通江达海的“咽喉”,上游距离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70公里,下游距长江干线航道61公里,现有一线和复线两座船闸。

“我们这一船建筑用沙是从池州装货,运到合肥去的。”在巢湖复线船闸等待过闸的宏济3001船船员陈济(化名)介绍,现在水路运输很方便,这一趟活儿,船上装了3000吨沙,整个航程仅需一天时间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巢湖船闸过闸量9207万吨,全年过闸船舶数(双向)达到了4.6万艘次。通过巢湖船闸主要外运货物为集装箱、水泥熟料、煤炭等,主要运入货物为石子石粉、沙、钢材钢铁等。面对合裕线航道快速增长的货运量和日渐增多的通航需求,巢湖船闸扩容改造也提上了日程。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审核通过了合裕线航道巢湖船闸扩容改造工程航评报告。记者从安徽港航合巢水运有限公司获悉,巢湖船闸扩容改造拟建工程位于巢湖复线船闸左侧,系现有巢湖一线船闸原位改建工程。据了解,一线船闸始建于1959年,1962年建成,原设计单向通过能力为780万吨/年,年最大通过能力约2400万吨。巢湖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相距80米,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船闸主体试通航。设计单向通过能力2014万吨/年,年最大通过能力约6000万吨。此次扩容改造后,一线船闸长度将由195米扩展到240米,门槛水深由2.93米下探到4.5米深,通航能力将有明显提升。

百水融而为渎,百阜结而为峦,低调柔顺的裕溪河,依旧一如她千年风云飞渡,静静地守望着这一片湖天江阔,静静地一头奔赴江海的接纳,一头托起合肥的未来。

记者手记

采访当日,晴空万里。在裕溪河上方,两只白鹭低空悬飞。待肥美的鱼儿在水中泛起涟漪时,它们便一头扎下去将其精准捕获。“你看,现在这鸟儿都养得很肥了。环境好了,食物充足,想瘦都难。”指着不远处口衔鲢鱼的白鹭,孙盛打趣道。

巢湖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

守一湖碧水安澜,畅一路江海通达。随着巢湖闸门缓缓打开,一艘艘满载两三千吨货物的船舶鱼贯而出,沿着合裕航道“黄金水道”向着长江的方向驶去。

“万里长江客,东风过裕溪。”300多年前,明末清初学者彭孙贻在写下这句诗时,想必心情大抵也是如此轻松吧!

策划: 崔学章 吴林红

统筹: 宋功林

文字: 记者 宋功林 赵军

摄影:记者 马丰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