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从教以来,宿州市通济小学教师王娅平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她在支教路上绽放青春,教育教学路上做好“领头雁”,当孩子的“好妈妈”。她扎根在这块田地里用责任,智慧,奉献,爱心,勇于钻研的精神,铸就一个个辉煌,她在耕耘的田野里送去了欢歌笑语,遍地芳香。
支教路上绽放的“格桑花”
王娅平于1997年毕业后走进课堂,一直坚守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始终把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心系教师,心系教坛,心系学生,为了追求教育事业,一腔热血写人生。
2006年,王娅平放弃了城里优越的更好条件,来到埇桥区灰古镇刘闸小学支教。从城里来到农村学校,当时,正在修路,一半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碰上下雨天就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一半就是重新动工的路,路面上全部是大石块,坐了30分钟的公交车后,还要转乘三轮车才能到学校。
王娅平每天照顾好一岁多孩子后,天没亮就早早乘车赶往学校。到学校忙于上课、辅导留守儿童,晚上待孩子熟睡后,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
风里来雨里去,王娅平把学生们看成自己的孩子,用宽容照亮了他们一片童心,用信任的春风滋润了他们的心田,用宽容的种子让幼小的孩子心灵萌发着生命,用信任的良药转变着一个个学困生。
王娅平带头上示范课。手把手教当地老师制作课件,开展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活动,在实践对比中让当地老师得到历练。
她每天按时上完课,晚上,一边精心准备自己的示范课,一边帮助结队子的老师修改教案、课件,有时每天只睡几个多小时。她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在艰苦的岗位上,倾心尽力地工作着,为该校建立了一支“打不走”的教研队伍。
王娅平和学生一起散步、聊天,去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心声,时间久了,她们之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那真诚的态度、谦虚进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称赞。
学生心中的“好妈妈”
“教师的活是良心活。”王娅平老师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老师是辛苦的,当留守儿童的老师更辛苦。有时为了解决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问题,她把孩子带回家,给学生盛饭打菜,补习功课。
王娅平对待学生一直保持和善态度,与学生及家长相处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把对学生严格要求与慈爱的教育教学方式处理的尽善尽美。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王娅平耐心地帮助孩子擦去身上的脏物,然后拿来笤帚扫地上的呕吐物,老师默默地打扫着,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小孩子和旁边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
王娅平经常走在孩子身边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家庭情况,走进孩子心里,和孩子打成一片,她用自己的艰辛换取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丰富的童年,为孩子们拥有一个丰盈的人生注入真善美,打好了精神基石。
多年来,王娅平在教育的路上不懈追求,取得了累累硕果。2017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2018年11月,课例《数学好玩-——优化》,在安徽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课”; 2019年3月在“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中,制作微课《正比例》被评为“区级二等奖”;2021年9月被授予“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10月参加全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王娅平带领学校年轻教师团队申请市级课题,“基于说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已经立项并带领年轻教师正在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