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宿州市埇桥区打造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024-07-29 16:06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深挖“原字号”农产品潜力,把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引擎,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16亿元,面向沪苏浙销售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总产值达281亿元,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十强县。

推进种植基地建设  保障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

做大生产基地。埇桥区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紧缺、专用优质农产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在35个粮食主产村打造30万亩优质订单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辐射建设116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在埇桥区北部地区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全区优质高蛋白大豆面积达78.06万亩。

科技赋能发展。埇桥区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高成熟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为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2023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311名,提供田间实地指导服务3.5万人次,推广新品种312个、新技术290项,实现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年增产粮食15.72万吨,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7.5%。

建立溯源体系。埇桥区实施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管理,严控农兽药残留。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组织企业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率达100%,487家企业入驻省、市、区级平台。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区建成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面积9739.8公顷,培育绿色有机食品企业54家、产品59个,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

紧盯三产融合发展  做强龙头引领价值链提升

打造龙头企业。埇桥区出台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2家,总产值378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总产值21.5亿元;省级龙头企业21家,总产值23.8亿元;市级龙头企业190家,总产值233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家。

延伸产业链条。埇桥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建成绿色家居产业园、符离食品加工园等5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形成粮食、畜牧、林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一季度,全区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产值达56亿元。皖神、草源牧业、皖豆香等5家农业经营主体入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带动农民增收。埇桥区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已覆盖全区28个镇(街道)200多个村,订单农业签约面积达100多万亩,带动20多万户农户增收。推行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全区现有家庭农场10616个、农民合作社2685个、社会化服务主体1498家,2023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2年增长8.2%。

深耕品牌强农战略  擦亮“皖美农品”埇桥新名片

加强品牌培育。埇桥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出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在品牌培育、“两品一标”认证等方面提高奖补标准,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安排4618.9万元用于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皖字号”商标品牌。

助力品牌融资。埇桥区加强与银行机构合作,帮助涉农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商标使用许可、无形资产出资等途径进行融资。2023年以来,共帮助涉农企业办理商标质押4件,质押金额3900万元;完成专利权质押2件,质押融资金额1500万元;完成植物新品种质押1件,质押金额500万元。

注重品牌保护。埇桥区聚焦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86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3件。全面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依法查处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案件455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营强)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深挖“原字号”农产品潜力,把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引擎,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16亿元,面向沪苏浙销售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总产值达281亿元,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十强县。

推进种植基地建设  保障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

做大生产基地。埇桥区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紧缺、专用优质农产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在35个粮食主产村打造30万亩优质订单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辐射建设116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在埇桥区北部地区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全区优质高蛋白大豆面积达78.06万亩。

科技赋能发展。埇桥区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高成熟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为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2023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311名,提供田间实地指导服务3.5万人次,推广新品种312个、新技术290项,实现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年增产粮食15.72万吨,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7.5%。

建立溯源体系。埇桥区实施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管理,严控农兽药残留。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组织企业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率达100%,487家企业入驻省、市、区级平台。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区建成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面积9739.8公顷,培育绿色有机食品企业54家、产品59个,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

紧盯三产融合发展  做强龙头引领价值链提升

打造龙头企业。埇桥区出台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2家,总产值378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总产值21.5亿元;省级龙头企业21家,总产值23.8亿元;市级龙头企业190家,总产值233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家。

延伸产业链条。埇桥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建成绿色家居产业园、符离食品加工园等5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形成粮食、畜牧、林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一季度,全区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产值达56亿元。皖神、草源牧业、皖豆香等5家农业经营主体入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带动农民增收。埇桥区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已覆盖全区28个镇(街道)200多个村,订单农业签约面积达100多万亩,带动20多万户农户增收。推行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全区现有家庭农场10616个、农民合作社2685个、社会化服务主体1498家,2023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2年增长8.2%。

深耕品牌强农战略  擦亮“皖美农品”埇桥新名片

加强品牌培育。埇桥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出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在品牌培育、“两品一标”认证等方面提高奖补标准,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安排4618.9万元用于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皖字号”商标品牌。

助力品牌融资。埇桥区加强与银行机构合作,帮助涉农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商标使用许可、无形资产出资等途径进行融资。2023年以来,共帮助涉农企业办理商标质押4件,质押金额3900万元;完成专利权质押2件,质押融资金额1500万元;完成植物新品种质押1件,质押金额500万元。

注重品牌保护。埇桥区聚焦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86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3件。全面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依法查处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案件455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营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