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歙县郑村镇防汛救灾第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有“60”后“70”后、又有“80”后。他们是防汛一线的“主心骨”“领头雁”“排头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村书记”。这些“村书记们”在郑村镇防汛救灾第一线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夜雨中的“警报员”
持续的汛情打破了郑村镇潭渡村的宁静,河道水位上涨,农田被淹、土地滑坡等问题随之而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他身先士卒,始终站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潭渡村党总支书记赵成华。
潭渡村委会距离丰乐河很近,防汛形势严峻。6 月19日下午,受强降雨影响,丰乐河水位不断上涨,进村道路开始积水,看到此情景,赵成华高度警惕,立刻在村委工作群发布紧急通知,要求立即通知各片村干部马上转移低洼弱势群众,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涨得太快了,请大家赶紧挪车、迅速转移!”赵成华冒着暴雨、脚踩淤泥,挨家挨户告知村民汛情。正是赵成华这份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防汛经验,一发现水情不对,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低洼弱势群众先行转移,全村无人员伤亡;洪水倒灌进屋时,村民的小车和贵重物品基本转移完毕,在此次水漫线超2020年“7·7”洪灾的情况下,农户损失远远小于当时。
防汛救灾中的“保障员”
巡组查险、防汛排涝、处置险情、恢复生产,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郑村镇向杲村党总支书记程荣辉。自进入汛期以来,随着连日暴雨,向杲村部分道路积水严重,树木倒伏、边坡塌方,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面对汛情,人员转移是重中之重。程荣辉组织村干部连夜上门挨家挨户安排切坡建房、低洼易淹等群众进行转移,截止目前共转移13户25人,集中安置于宾馆内,并安排每日定时送餐,确保群众吃得好、住得好。
因山坑片为林区,连日暴雨导致山体滑坡10余处,阻断道路,童坑、查坑群众出行不便,程荣辉立即安排挖机、铲车等设备进行清理,并再三叮嘱施工人员注意二次滑坡造成意外伤害,并安排专人在立新水库日夜值守,及时观测水位变化,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6月22日,在安排好本村防汛事务后,程荣辉还组织了向杲村50名志愿者到歙县城区参与道路清理,共清理道路500余米,清除垃圾80余吨。6月24日,向杲村爱心人士筹集了4万斤蔬菜运至歙县粮食产业园,程荣辉又组织志愿者搬运蔬菜,为王村镇、森村镇等7个受灾严重乡镇送去冬瓜、土豆等新鲜蔬菜。
“多亏了有程书记这位防汛救灾‘保障员’,这次暴雨洪水灾害咱们村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大家伙儿财产也没有太大损失。”说起程荣辉,村民洪奶奶十分感慨。
身兼数职的“铁娘子”
在郑村村有这样一位“铁娘子”,她坚守基层,风雨无阻,是防汛救灾的“急先锋”,是百姓心中的“暖心人”。应对“汛期大考”,她把组织的托付扛在肩上,将自己“钉”在村里,守护着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她就是郑村村党总支书记蔡丽萍。
6月19日,歙县普降暴雨。蔡丽萍以“7·7洪灾”的标准及时迅速地通知到位,及时将弱势人群转移到位确保了灾情超“7·7洪灾”,损失远远小于“7·7洪灾”,20号面对郑村村迅速上升的水位,淌水逐户检查,确保人员安全。有着多年防汛经验的蔡丽萍说“只有群众都安置好了,我才没有后顾之忧!”她周密部署防汛工作,带领村防汛党员先锋队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将住房有隐患、易涝地段的群众转移至安全避难场所,用心、用情安置好灾区居民群众。
6月30日晚上,蔡丽萍走访转移人员郑某贵时,发现郑某贵靠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头痛难耐、持续冒冷汗,蔡丽萍立即联系郑村卫生院对其进行检查,判断其可能是脑梗发作,需要立刻送往医院救治。于是当机立断,立刻联系其同村的侄子,将郑某贵送往医院救治。最终,郑某贵脱离生命危险,在歙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多亏了蔡书记,不然我这命怕是保不住了,感谢呀!”郑某贵感激地说道。
村民们的“守护者”
雨暴风狂,挡不住他冲锋在前、防汛救灾的脚步;靠前指挥,体现出他吃苦在先、战胜灾害的意志。他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写在了棠樾村群众的心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了防汛救灾的每个细节里,他就是郑村镇棠樾村党总支书记刘玉雷。
6月20日,持续暴雨席卷徽州大地,全镇水位大幅度上涨,大量房屋、村道、街道、农田被淹。刘玉雷迅速响应镇党委的防汛号召,棠樾村虽然地势较高,受水淹风险小,但持续的降雨,村中年份较长的房屋不同状况的存在险情,网格员在发现王某花厨房屋顶有渗水情况后,多次上门动员其转移都没有成功。“转,必须转移到安全地方”,磨了整整一天嘴皮子,终于成功将其就近安置。
自歙县启动城区防洪一级响应以来,刘玉雷总是主动要求值夜班,白天坚守岗位。“住在车里,我更安心,有情况随时我就赶过去。”面临突如其来的防汛救灾“大考”,刘玉雷要求防汛一线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镇村干部24小时值班值守在网格上,虽然家里并不远,但他始终将车停在村委会,就住在车上,随时准备出动。作为一名“80后”年轻村书记,自感防汛救灾经验还不足的他主动向村里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请教,怎样做好巡组查险,怎么处理散渗浸漏,如何开沟导渗……除了听一听、看一看,刘玉雷还亲自上阵,排查、处置险情,老党员们都叫他村民们的“守护者”。
槐塘村作为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施工项目多。“时间不等人,大雨搭棚干、小雨淋着干、没雨抓紧干”,在镇村干部的齐心协力谋划推动下,刘玉雷一手抓防汛、一手抓生产,抢抓工期,边清淤边施工,确保和美乡村建设受灾情影响降到最低。
勇担使命的“奉献者”
应急值守、察看灾情、转移群众、上门帮扶、道路排水、房屋清淤……这是郑村镇堨田村党总支书记王林生近一周来的工作状态。
6月19日晚11点,王林生在巡查时发现,由于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三号沟水位上涨速度很快,有漫上路面的风险。经过几番查找,发现是闸道口没有打开。为了消除路面风险,他不顾自身安危,立即俯身趴在闸道上,用力拉出闸板,由于闸板太重和流水湍急,在上拉时打滑导致了腿部受伤,他也并没在意,尽力疏通沟渠,水位迅速下降。
6月20日晚,受强降雨影响,郑村镇境内丰乐河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加之丰乐水库开闸放水,河水有漫过河堤的风险。堨田村老街片有100多户沿河居民,河水一旦上岸,将威胁沿河居民人身安全和造成财产损失。面对此情,王林生赶紧安排村干部逐一排查,并身体力行帮助身处安全隐患的受灾群众安全转移。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小孩,通过点对点接送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面对不愿转移的群众,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反复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暴雨带来的危害。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着雨情、水情、汛情及灾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措施,在积水较深区域拉设警戒线、设置警示牌,及时劝阻周边村民过往,确保村民生命安全万无一失。
以担当守护生命,必须是无私的“奉献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王林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群众共战险情,有力保障了村内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面对村民们的感谢,他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着“我是村书记,我不操心,谁操心。”有力彰显了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正是有这些“60”后“70”后“80”后的村书记们,毅然坚守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切实当好全村的“当家人”,保护一村平安,守护一方安全。
(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