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叶集区姚李镇:聚力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2024-07-11 09:24

近年来,叶集区姚李镇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任务,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抓在手上,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积极作为,在理顺增收思路、盘活资源资产、挖掘特色亮点上下功夫,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一、党建引领增收“新思路”

树牢主体责任,发挥头雁作用。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党建第一项目,将其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述职和村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乡村振兴创先争优“擂台赛”,17个村党支部书记谈具体做法、话创新模式、晒特色亮点,以直观的数据、现实的场景、具体的成效充分展示乡村振兴工作实绩。同时,利用每周重点工作部署会,调度“同台竞技”,讲工作、讲成效,目前已开展20余次。抓实学习培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开展“沉浸式”跟学、“背包式”培训等,利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场地资源,举办“稻虾综养”“果岭种植”“农机操作”等专题培训班,选派2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培育高素质农民30余人,拓宽发展思路,吸收先进经验。重点培育双红、合兴、漫山红、龙凤、关山等村,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小南瓜为主特色种植等方式,以点带面,打开集体增收新局面。强化支部能力,巩固堡垒作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的村“两委”干部。利用村干部集中分析,对115名村干部队伍进行研判,将作用发挥不好、运行不畅、能力不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切实推动村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2023年以来,组织8名后备干部到镇跟班学习,调整1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2名村书记挂任党委委员。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均由党支部牵头成立经济合作社,切实带动村集体增收。

二、巧用资源拓宽“新渠道”

用活土地资源赋能。将集体土地、撂荒地、林地等资源整合集中,采取“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自己种养”模式和“保底收益+年终分红”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小南瓜特色产业。目前,村集体经营流转土地2.9万余亩,有效提高集体收入。实施村企优化组合。开展为民农事服务全程工作部署,坚持资源整合工作思路,让小农户“牵手”托管公司,积极构建“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组织形式,推进为民农事服务面积1.4万亩,促进功能互补、利益分享、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村民共享成果红利。积极构建集体经济与农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机制,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集体经济项目,获取财产性收入。规范集体收益分配,统筹用于扩大生产、公益投入、成员分红,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截至目前,项目实现收益161.48万元,分红86万元,惠及脱贫户1926人次。

三、挖掘特色打造“新引擎”

立足禀赋培育特色农业。江淮果岭面积增至1.31万亩,稻虾综养面积增至3.7万亩,建成稻虾综养高产示范户55户1.88万亩,亩产值约5000元。黄淮白山羊、皖西麻黄鸡、养牛等产业与上年同比增幅在20%以上。积极对接六安海洋羽绒厂开展合作,3万只标准化白鹅养殖基地建设加速推进。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助力昇顺轩生态农业、鼎傲农业、鲜必达果蔬、宏瑞电子等电商企业发展,年农产品网销额突破5000万元。融合文旅带动群众增收。以农业开发为依托,以乡土文化为支撑,逐步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深入推进国家3A级景区创建,自留地景区已通过景观质量专家评审,入选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六安市首批“大别•乡宿”一星店。成功举办“无事”找书记灯光音乐节、姚李镇第二届龙虾啤酒文化节、姚李镇第四届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线上线下参与近5万人次,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稳步实现乡村振兴。借助电商拓宽渠道发展。将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建立机制、增强载体、树立标杆。建成汇文、光华村农村电商创业园,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通过培育、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化、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姚李镇昇顺商贸完成入驻。鼓励电商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模式和脱贫户合作,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以“兜底”方式增加种植户信心。截至目前,鼎傲公司带动农户212户,帮助脱贫户37户,户均增收5000元。公司抖音平台农产品销售额11.3万元,总营业额501万元。

四、撬动资金健全“新保障”

“选派干部”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站位高、能力强、资源广等自身优势,拉动外来资源、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内功”“外功”兼修为派驻村赋能。省商务厅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制定3年乡村振兴项目库,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7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06万元。通过引进鲜必达果蔬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1.4万元收入。合兴村贝贝南瓜挂面被评为安徽省百佳好网货,村集体荣获多项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重点项目助力产业腾飞。把建设重点项目作为增加集体收入、发展产业行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实际情况,建成16处扶贫光伏项目、3处蔬菜种植大棚项目,惠及17个村千余户群众,2024年预计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收益1300余万。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荐脱贫户到项目中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开发公益岗位253个,帮助253人实现稳定就业。优化运管保障项目实效。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规范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紧盯资产清产核资、运营管护和收益分配三个环节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促进项目健康运行,保证群众受益。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存档检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已实施项目现状、效益发挥、资产登记、收益分红等情况,全镇确权资产48个,资产总金额近3000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个、资产总额1100余万元;公益性资产30个、资产总额1800余万元,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

(徐维刚)

近年来,叶集区姚李镇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任务,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抓在手上,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积极作为,在理顺增收思路、盘活资源资产、挖掘特色亮点上下功夫,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一、党建引领增收“新思路”

树牢主体责任,发挥头雁作用。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党建第一项目,将其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述职和村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乡村振兴创先争优“擂台赛”,17个村党支部书记谈具体做法、话创新模式、晒特色亮点,以直观的数据、现实的场景、具体的成效充分展示乡村振兴工作实绩。同时,利用每周重点工作部署会,调度“同台竞技”,讲工作、讲成效,目前已开展20余次。抓实学习培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开展“沉浸式”跟学、“背包式”培训等,利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场地资源,举办“稻虾综养”“果岭种植”“农机操作”等专题培训班,选派2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培育高素质农民30余人,拓宽发展思路,吸收先进经验。重点培育双红、合兴、漫山红、龙凤、关山等村,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小南瓜为主特色种植等方式,以点带面,打开集体增收新局面。强化支部能力,巩固堡垒作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的村“两委”干部。利用村干部集中分析,对115名村干部队伍进行研判,将作用发挥不好、运行不畅、能力不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切实推动村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2023年以来,组织8名后备干部到镇跟班学习,调整1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2名村书记挂任党委委员。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均由党支部牵头成立经济合作社,切实带动村集体增收。

二、巧用资源拓宽“新渠道”

用活土地资源赋能。将集体土地、撂荒地、林地等资源整合集中,采取“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自己种养”模式和“保底收益+年终分红”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小南瓜特色产业。目前,村集体经营流转土地2.9万余亩,有效提高集体收入。实施村企优化组合。开展为民农事服务全程工作部署,坚持资源整合工作思路,让小农户“牵手”托管公司,积极构建“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组织形式,推进为民农事服务面积1.4万亩,促进功能互补、利益分享、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村民共享成果红利。积极构建集体经济与农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机制,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集体经济项目,获取财产性收入。规范集体收益分配,统筹用于扩大生产、公益投入、成员分红,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截至目前,项目实现收益161.48万元,分红86万元,惠及脱贫户1926人次。

三、挖掘特色打造“新引擎”

立足禀赋培育特色农业。江淮果岭面积增至1.31万亩,稻虾综养面积增至3.7万亩,建成稻虾综养高产示范户55户1.88万亩,亩产值约5000元。黄淮白山羊、皖西麻黄鸡、养牛等产业与上年同比增幅在20%以上。积极对接六安海洋羽绒厂开展合作,3万只标准化白鹅养殖基地建设加速推进。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助力昇顺轩生态农业、鼎傲农业、鲜必达果蔬、宏瑞电子等电商企业发展,年农产品网销额突破5000万元。融合文旅带动群众增收。以农业开发为依托,以乡土文化为支撑,逐步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深入推进国家3A级景区创建,自留地景区已通过景观质量专家评审,入选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六安市首批“大别•乡宿”一星店。成功举办“无事”找书记灯光音乐节、姚李镇第二届龙虾啤酒文化节、姚李镇第四届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线上线下参与近5万人次,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稳步实现乡村振兴。借助电商拓宽渠道发展。将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建立机制、增强载体、树立标杆。建成汇文、光华村农村电商创业园,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通过培育、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化、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姚李镇昇顺商贸完成入驻。鼓励电商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模式和脱贫户合作,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以“兜底”方式增加种植户信心。截至目前,鼎傲公司带动农户212户,帮助脱贫户37户,户均增收5000元。公司抖音平台农产品销售额11.3万元,总营业额501万元。

四、撬动资金健全“新保障”

“选派干部”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站位高、能力强、资源广等自身优势,拉动外来资源、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内功”“外功”兼修为派驻村赋能。省商务厅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制定3年乡村振兴项目库,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7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06万元。通过引进鲜必达果蔬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1.4万元收入。合兴村贝贝南瓜挂面被评为安徽省百佳好网货,村集体荣获多项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重点项目助力产业腾飞。把建设重点项目作为增加集体收入、发展产业行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实际情况,建成16处扶贫光伏项目、3处蔬菜种植大棚项目,惠及17个村千余户群众,2024年预计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收益1300余万。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荐脱贫户到项目中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开发公益岗位253个,帮助253人实现稳定就业。优化运管保障项目实效。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规范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紧盯资产清产核资、运营管护和收益分配三个环节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促进项目健康运行,保证群众受益。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存档检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已实施项目现状、效益发挥、资产登记、收益分红等情况,全镇确权资产48个,资产总金额近3000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个、资产总额1100余万元;公益性资产30个、资产总额1800余万元,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

(徐维刚)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