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潜山市五庙乡:紧握产业发展“金钥匙”叩开村集体经济“致富门”

2024-06-24 10:45

近年来,潜山市五庙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谋划实施特色项目,着力在整合农村集体三资上精准施策,探索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茶叶主导产业,筑牢集体经济发展“主心骨”。充分发挥乡党委牵头抓总作用,以“整乡”为作战单元,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工作计划及责任清单,明确工作任务,由乡党委书记牵头亲自抓、包村干部蹲村一线办、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干,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出台五庙乡茶产业管理办法,推动乡内制茶企业的自我升级,建成“五妙香”、“银剑”等中高端茶叶品牌,以技术入股形式聘请岳西翠兰传承人进行高端茶叶技术指导,形成高中端茶叶覆盖格局,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高标准建设6个村有机茶园,打通茶产业的上游链,完善茶产业销售链。按照“乡村搭台、经营主体唱戏、村民受益”的模式,形成“村控股、经营主体管护、农户参与分红”的发展路径。积极拓宽茶产业链和提升茶叶附加值,投资近300万元在程冲村进行茶叶衍生产品增收开发(茶酒)项目建设,增加村级收入的同时,有效增加群众茶叶采摘收入。同时,利用山区地形,打造创意茶谷景观点和银杏林打卡点,探索茶旅融合协同发展,不断整合提炼特色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充分挖掘利用乡内资源禀赋,积极盘活农业特色,因村施策实施发展项目。通过构建党组织“领”、合作社“带”、群众“参”、政策“扶”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完善“收、管、包、销”一体联农带农机制。瞄准生姜加工产业,建设新建村“姜心工坊”项目,建成潜山市首家大型生姜加工厂,集生姜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发展。整合本地茶叶、生姜等优势资源,创新产业振兴发展思路,实施“姜茶相伴”特色产业振兴项目,开发生产姜茶、袋装茶、保健茶等系列衍生产品,改变五庙生姜粗放型、低价值原材料供应情况,直接带动姜农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提升新建村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为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在高山培育种植食用菌,建成新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以上。建成五庙乡电商中心,成功引进6家电商企业入驻,“筑巢引凤”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邀请网红大咖直播带货,拓宽电商产业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好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下足产业发展“绣花功夫”,积极探索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实现村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效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抢抓机遇“建电站”,整合帮扶资金700万元建设集中连片式村户联建光伏电站,实现了光伏电站全覆盖、村级收益上台阶、群众增收有出路的目标。新建村瞄准乡村林木资源,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对接帮扶单位安庆供水集团,将帮扶资金入股木托盘厂,打造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标准化厂房近1000平米,年生产木托盘5万件,产值达300余万元,综合收益近100万元,同时吸纳26名村民就业,带动脱贫户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年增收35万余元。活化利用五庙乡红色资源优势,以“恰同学少年”为主题,建成潜山市首家红色文化主题民宿,带动红光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以上。

(储著春  汪恒)


近年来,潜山市五庙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谋划实施特色项目,着力在整合农村集体三资上精准施策,探索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茶叶主导产业,筑牢集体经济发展“主心骨”。充分发挥乡党委牵头抓总作用,以“整乡”为作战单元,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工作计划及责任清单,明确工作任务,由乡党委书记牵头亲自抓、包村干部蹲村一线办、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干,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出台五庙乡茶产业管理办法,推动乡内制茶企业的自我升级,建成“五妙香”、“银剑”等中高端茶叶品牌,以技术入股形式聘请岳西翠兰传承人进行高端茶叶技术指导,形成高中端茶叶覆盖格局,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高标准建设6个村有机茶园,打通茶产业的上游链,完善茶产业销售链。按照“乡村搭台、经营主体唱戏、村民受益”的模式,形成“村控股、经营主体管护、农户参与分红”的发展路径。积极拓宽茶产业链和提升茶叶附加值,投资近300万元在程冲村进行茶叶衍生产品增收开发(茶酒)项目建设,增加村级收入的同时,有效增加群众茶叶采摘收入。同时,利用山区地形,打造创意茶谷景观点和银杏林打卡点,探索茶旅融合协同发展,不断整合提炼特色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充分挖掘利用乡内资源禀赋,积极盘活农业特色,因村施策实施发展项目。通过构建党组织“领”、合作社“带”、群众“参”、政策“扶”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完善“收、管、包、销”一体联农带农机制。瞄准生姜加工产业,建设新建村“姜心工坊”项目,建成潜山市首家大型生姜加工厂,集生姜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发展。整合本地茶叶、生姜等优势资源,创新产业振兴发展思路,实施“姜茶相伴”特色产业振兴项目,开发生产姜茶、袋装茶、保健茶等系列衍生产品,改变五庙生姜粗放型、低价值原材料供应情况,直接带动姜农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提升新建村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为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在高山培育种植食用菌,建成新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以上。建成五庙乡电商中心,成功引进6家电商企业入驻,“筑巢引凤”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邀请网红大咖直播带货,拓宽电商产业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好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下足产业发展“绣花功夫”,积极探索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实现村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效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抢抓机遇“建电站”,整合帮扶资金700万元建设集中连片式村户联建光伏电站,实现了光伏电站全覆盖、村级收益上台阶、群众增收有出路的目标。新建村瞄准乡村林木资源,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对接帮扶单位安庆供水集团,将帮扶资金入股木托盘厂,打造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标准化厂房近1000平米,年生产木托盘5万件,产值达300余万元,综合收益近100万元,同时吸纳26名村民就业,带动脱贫户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年增收35万余元。活化利用五庙乡红色资源优势,以“恰同学少年”为主题,建成潜山市首家红色文化主题民宿,带动红光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以上。

(储著春  汪恒)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