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淮南市公安局副局长卢胜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该局按照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发挥公安主动主导作用,充分依托社区综治网格,推动部门融入、资源融合、力量整合,着力打造多维度、多层级的融合警务新模式,努力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微事不出格”的基层治理工作目标。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努力构架融合治理新格局
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努力构建综治网格、社区警格、政府部门、基层力量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高起点谋划。市公安局立足全市平安建设全局,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紧盯基层治理难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发动依靠基层群众,探索建立融合警务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作用,推动专业治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高站位部署。市公安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印发全市“融合警务”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双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推动“融合警务”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程和平安建设重点项目。
高标准建设。以社区警务室和基层综治中心为基础,高标准建设融合化基层治理平台,依托社区警务团队、社区警校、社区便民服务站等载体,在群众“家门口”解决急难愁盼,让群众感受到关爱陪伴就在身边。
立足网格,深化拓展
全力增强融合治理新动能
市公安局以“警格+网格”为基点,不断深化拓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内涵外延,推动多领域、多层级、多部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加快形成基层治理新质战斗力。
深化融合警务内涵。依托城乡社区警务团队,以社区民警为主导,充分融入网格员、保安员、“双报到”党员、“六老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以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团队,打造邻里警务、关爱陪伴、联户联防等工作品牌,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开展联合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深化和丰富融合警务的工作内涵。
拓展融合警务外延。结合校园、医院、社区、农村等实际治安情况,紧盯突出事件、恶性案件、安全事故等突出治安问题,不断扩大融合警务的覆盖面,打造警企融合、警医融合、警景融合、警地融合的融合警务体系,构建全社会、多领域共同参与平安创建的系统性格局。
示范引领,全面推广
奋力开创融合治理新局面
目前,融合警务工作经历了试点建设,多领域选点打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市公安局将继续发挥统筹推动作用,坚持“专业+机制+大数据”的工作导向,推动机制健全、保障提升、力量强化,努力将点上的盆景转化为面上风景乃至全市全景。
全面深化推广。在全市推广融合警务基层治理模式,充分考虑治安环境、群众需求,重点聚焦治安形势复杂、人员居住密集、矛盾纠纷突出等重点区域,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把“融合警务”工作站建到治安管理所需、服务群众所需、企业园区所需、重点工作推进所需的地方。
全面支撑保障。加强人员、资源、手段保障,定期组织培训演练,优化考核考评体系,努力提升能力、激励斗志,进一步巩固融合警务阵地。
全面优化提升。完善融合警务工作机制,深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融合。依托大数据中心构建融合警务信息化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深化智慧安防应用,为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赋能增效。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