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淮南市高新区发展,2015年9月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辖区实有人口超过20万人,入驻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其中登记企业6300余家。随着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各类优质资源不断聚拢集中,高新区快速成为淮南市的科创高地、改革热土、宜居新城,对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建改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山南公安按照市局党委“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融合警务”的总体部署,立足辖区实际、服务转型发展,实践“警企融合”新模式,研究出台了“警企融合”工作方案,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区政法办、公安分局双“一把手”任组长的警企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合议事、联合会商、联合执法的常态化部门联动机制,将融合警务工作纳入全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和平安建设重点考评项目,充分激发部门参与联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安全感、获得感,努力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山南实践版”。
力量下沉,夯基垒台
搭建一窗通办平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在企业密集的产业园一期,高标准投建为企服务警务室,将办公室设在企业大门口。全力推进“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依托辖区警务室搭建为企服务平台,开辟了“为企服务绿色通道”,配套简化环节、优化流程,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综合政务服务,提供矛盾调处、安防培训、法律宣教等集约服务,推出不见面审批、在线办理和委托代办等贴心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畅通警企沟通平台。坚持为企服务“亲而有度、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打通“线上”+“线下”双路径沟通渠道,建立了9个“警企议事微信群”,每季度召开一次“亲清高新·警跟企盼”线下警企恳谈会,全面掌握企业需求和困难,在管委会统一协调下逐项解决办理。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意见建议24条、犯罪线索1条,均已办结。
打造警务前置平台。积极打造“企业门口的派出所”,开通局长、所长为企服务直通车,采取驻点办公、电话热线、警企下午茶等方式,面对面听企需、解企难。构建“一站式”公安服务、“超前性”安防指导、“零距离”法制宣传、“即时性”案件侦办、“全天候”巡逻防控的“企业安全监管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初,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一公司员工报案称,其在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进行视频巡查,发现公司的西南角仓库楼梯口堆放的电缆线和用于生产的材料被盗走,价值20余万元。
为及时挽回企业和重点工程损失,山南分局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仅用48小时就将此案成功告破,被盗电缆和生产原材料全部追回。
分局坚持涉企违法犯罪“快侦快办快结”和涉企案件“防侦破追”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宣传服务、源头防范、案件侦办、追赃挽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跟进服务与办理,保障重点工程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建章立制,立柱架梁
以警企融合工作站为支点,聚焦便民利企,以提升服务“软实力”作为撬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杠杆,不断建立完善机制,助推部门联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做实三级联动包保机制。制定重点工程项目公安机关三级联动包保工作措施,推出“警务管家”模式,将辖区17个重点在建工程项目,交由市局领导、分局领导和派出所班子成员共同落实包保联系工作,开展常态化联系走访、警情处置、公安事项跟盯、涉企难题调度、重大案件督办,当好工程项目的“护航员”。
2024年1月,高新区智慧谷一企业主要负责人陈女士报警称,其被电诈犯罪嫌疑人以冒充微信客服人员为由实施了诈骗,共计损失40万元。
山南分局高度重视,由分管党委委员、副局长丁怀友领办,刑侦大队迅速开展侦查工作,成功研判出外省涉案人员1人,随即组织精干警力远赴外省开展工作。办案组克服恶劣天气,行程超千余里,连续作战、攻坚克难,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积极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全额追回被骗资金40万元。2024年3月,山南分局将全额追回的被骗资金返还给受害者陈女士。
据介绍,山南分局坚持涉企重大案件“领导领办包保”,针对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重大敏感违法犯罪案件,分局、所队领导领办包案,组织优势力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产生的影响,让企业安心经营。截至目前,分局已帮助企业解决反馈问题12条,护航5个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探索涉企柔性执法机制。在省厅、市局指导下,不断深化“首违免罚”、“轻微不罚”、“无错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性强制措施,坚决杜绝因机械执法、过度执法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执法行为。
深化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进一步整合专职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力量,打造“安‘薪’无忧”主题调解室,联合高新区政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部门共同做好涉农民工薪酬线索核处、调解等事宜,为涉企矛盾纠纷提供快速解决通道,帮助企业“精准排雷”。今年以来,先后化解87起涉企矛盾纠纷,已累计帮助12批次共百余名农民工协调解决欠薪570余万元。
特色举措,添砖加瓦
落实安防服务“超前一步”。主动向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问需,组织安全防范专家民警开展实地指导评估,围绕企业项目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防范套餐,帮助企业完善内部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保卫工作举措。积极对接“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辖区重点企业项目周边增设了一批监控探头,整合园区视频监控资源汇聚“警企融合”工作站,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监控覆盖,全天候进行视频巡控,有效增强企业发展的“安全系数”。
精准风险提示“快人一步”。分局注重做好涉企案、事件处置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复盘回溯方式帮助企业查找、堵塞安全防范管理方面的漏洞。今年上半年,在成功调解某企业因辞工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后,分局举一反三,及时向辖区用工单位发布了预警提示,联合高新区相关单位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规章制度等风险评估,将风险隐患消解在萌芽状态。
律师团队送法“跟进一步”。针对企业高发纠纷和安全隐患,分局9名公职律师组成送法进企“宣讲团”,对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安全隐患做到事前提醒,在市场交易、企业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预警。今年以来,共开展上门普法活动25次,为提供法律咨询5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法治保障。
致远义警护企“安心一步”。深化“警务网格+企业网格”融合,发动高新产业园区三大物业公司保安员成立“致远义警”为企服务队,组建“巡防警力+社区民警+致远义警”联勤队,划定巡逻路线,最大限度增加项目工地、企业周边巡逻巡查密度力度,做到警车常见、义警常在、警灯常亮,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快速处置能力。今年以来,辖区盗窃工地案件环比下降43%,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涉企案事件。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通讯员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