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在带孩子做视力检查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远视储备”这个概念。那究竟什么是远视储备呢?它和近视又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多多益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什么是远视储备?
刚出生的婴儿眼球较小、眼轴较短,一般处于远视状态,这时候的远视又被称为“生理性远视”。据统计,新生儿的平均屈光度为远视200度。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变大、眼轴变长,远视的度数会越来越低,逐步发育成正视眼。从生理性远视到正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正视化”。
“远视储备”就是生理性远视的度数,即孩子在发育为正视眼之前的远视度数。远视储备在正视化的过程中是会不断降低的,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12岁后才由生理性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远视储备和近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远视储备就像是孩子出生时把度数作为固定储备金存在银行账户里,而这个储备金是定额的,只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被消耗,而不具有增值功能。收支平衡(眼轴正常)就是正视,即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过度透支(眼轴过长)则会导致近视。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写字、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缺乏,用眼习惯不好、遗传、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眼轴长得太快,相应的远视储备过早过快消耗,那么近视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远视储备是越多越好吗?
并不是!
远视储备需要通过散瞳验光获得,不同年龄远视储备参考数值也不同,下表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幼儿园防控近视手册》中列出的远视储备参考数值。
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是评估判断会否近视的重要指标之一,该图反映的是大多数儿童远视储备数值。
然而,远视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如果远视度数过大(远视储备过多),超出自身调节能力范围,为了看清楚而过度使用调节功能时,更容易出现视疲劳,并有可能影响视力正常发育,导致斜视的发生,危害不容小觑。
那么,远视储备值一旦过度消耗,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数值,就意味着近视了吗?也不是,这种情况只是增加了近视的风险,而不代表表孩子一定会近视或已经近视。
就像每个孩子长个子有早有晚一样,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在不同年龄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也不尽相同,需要结合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这个时候家长们不必过度焦虑,但需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检查。
如何维护孩子的远视储备?
首先,对于 0~3 岁的孩子来说,应到医院排查一些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眼病。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等。
其次,建议自3岁起即可至眼科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6个月进行一次屈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测量以及眼底健康检查等,关注眼睛发育过程,做好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科学地进行近视防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
①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间隔休息,通过眺望远方、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看屏幕20分钟,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以外)以外20秒以上。
②端正读写姿势。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注意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一拳:胸前与桌子间隔一个拳头的距离;一尺: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一寸:握笔手指与笔尖之间距离一寸(3厘米)。不要在动荡的车厢内、走路时、平躺或侧躺时看书或者使用电子产品。
③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建议每天不低于2小时,让眼睛“目浴阳光”。研究证实,光线可以促进眼底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促进眼球的正常发育,可以减缓眼轴长度的伸长,从而达到预防近视发生或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
④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饮食方面注意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花青素的食物,少吃甜食。
⑤定期复查视力。建议3周岁以上的孩子每3-6个月定期到医院进行一次眼科常规检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包括角膜曲率、眼轴、散瞳验光、眼压等),记录眼睛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近视,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其他眼病。
远视储备是指生理性远视的度数,而不是视力检查的结果。真正的远视储备度数需要散瞳后才能准确测出,但是如果孩子的视力、眼位没有异常,自然状态下的屈光度数也在正常范围内,没必要仅为了查远视储备度数而特意去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