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寿县正阳关镇:发挥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2024-03-21 13:46

近年来,寿县正阳关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同向共进,切实做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抓队伍,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秉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念,统筹谋划全面振兴的总体布局,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抓村级“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政治上靠得住、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的优秀人才中选拔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把具有一定经济头脑、致富本领的农村经济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村干部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进一步增强。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党内监督,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为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抓教育,增强乡村治理“思想力”。扎实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优化细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及综合素质水平,注重培养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思想觉悟更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坚持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等作为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注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办种养殖培训班、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市场经营规律、种养科技等知识,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抓产业,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村级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致力于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积极做好土地大托管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解放剩余劳动力,鼓励群众勇于把土地流转给带头人、种田能手,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土专家”,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土地大托管,实现合作经营,加入合作社获取分红,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挖掘本村电商人才,加强同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经济来源。以农业强促进乡村美、带动农民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抓乡风,激发基层治理“原动力”。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星级创评”等评选活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点亮“红马甲”,认领“微心愿”、解决“微诉求”。深化一门式服务,进一步落实结对帮扶,特别是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提高民生保障,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行“帮代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用好“群众议事会”、灯下议事会、板凳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多方收集问题、倾心排忧解难,精准“排雷拆弹”,实现小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推进村道路面硬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将12个村(社区)全部纳入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实现全转运,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建设,提高农民卫生条件,改善村容村貌。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王倩)

近年来,寿县正阳关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同向共进,切实做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抓队伍,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秉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念,统筹谋划全面振兴的总体布局,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抓村级“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政治上靠得住、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的优秀人才中选拔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把具有一定经济头脑、致富本领的农村经济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村干部年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进一步增强。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党内监督,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为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抓教育,增强乡村治理“思想力”。扎实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优化细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及综合素质水平,注重培养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思想觉悟更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坚持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等作为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注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办种养殖培训班、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市场经营规律、种养科技等知识,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抓产业,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村级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致力于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积极做好土地大托管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解放剩余劳动力,鼓励群众勇于把土地流转给带头人、种田能手,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土专家”,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土地大托管,实现合作经营,加入合作社获取分红,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挖掘本村电商人才,加强同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销售经济来源。以农业强促进乡村美、带动农民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抓乡风,激发基层治理“原动力”。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星级创评”等评选活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点亮“红马甲”,认领“微心愿”、解决“微诉求”。深化一门式服务,进一步落实结对帮扶,特别是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提高民生保障,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行“帮代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用好“群众议事会”、灯下议事会、板凳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多方收集问题、倾心排忧解难,精准“排雷拆弹”,实现小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推进村道路面硬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将12个村(社区)全部纳入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实现全转运,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建设,提高农民卫生条件,改善村容村貌。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王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