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安庆消息 2024年春节前,笔者前往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杨八房村民组体验乡村风情,感受特色“和美”文化,遇到了这里正在举办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村民纷纷前来喜领入股“分红金”,好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笔者深受感染,不由得将采风加上了采访,与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复兴联合党委书记查正严,来了一次心灵对话,对其心路历程投射“复兴”密钥、走出一段乡村振兴之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初心与文心:精神源泉,动力汩汩不竭
在复兴村,很容易让人想到“复兴”二字蕴含的意义。查正严于2010年当选为复兴村党支部书记,他果断放弃辛苦经营十多年状况很好的公司,全身心投入复兴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和社会建设。实际上,在此之前,2008年他就以收入达百万元的农民企业家的身份,高票当选复兴村主任,角色转换而成为复兴村致富带头人。“当村主任虽然不会给我个人带来什么经济收益,但我当时不为别的,就是想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告诉笔者。当选村支书后,复兴的蓝图,在他心里更加清晰、明亮。带领村“两委”班子实行集体坐班制、党员代表议事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建+村务工作”考评等制度,形成“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组长+党员”的党建工作网络,让广大党员牢记身份使命,践行服务承诺,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查正严践行使命的制胜法宝。复兴村现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52名。查正严注重活动阵地和工作机制建设,先后建起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开设党务公开栏,公示党员创星榜,建立党建工作微信群,将优秀党员事迹列入村史料馆展示,实现党建活动有场所、党务工作有平台、党员践诺有监督。十几年来,复兴村按照“党建+”工作法推动乡村建设与发展,始终践行“为复兴村做点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将昔日的贫困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生态村。
查正严深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首先做到“文化自信”,不仅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要传承红色文化。复兴村党支部对周边的红色资源(杨兆成烈士墓、无名烈士墓等)认真搜集发掘和呈现。要求村干部和党员恪守初心,牢记使命,以红色精神鼓舞自己,奋发图强,带领群众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及乡村发展(以及后来和美乡村建设)道路,并通过支部领学、组长带学、党员先学的模式,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党史的洗礼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年轻人了解红色家谱,向他们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载体,复兴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爱国影片,并利用清明等活动时间,由老师家长陪同青少年学生,带上鲜花给杨兆成烈士献花、扫墓,让红色基因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月山镇是怀宁县文化强镇,曾被授予全省“群众文化先进镇”称号。复兴村文化底蕴深厚,多个村民组有数百年的历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结合新时代、新元素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迎新年文艺汇演,乡村春晚,为民义务写春联送祝福、文化广场大舞台,以及各级文化部门的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等乡村活动而更加流光溢彩。复兴村文化建设,着重夯实村民对自身身份和价值的认同基础,物化于人文环境的改善,有形于精神面貌的塑造,“否则文化只是一张皮,好看不实用;我们不光要娱乐怡情,更要以文化人,以新的形式表现和传播道德风尚,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查正严如此表示。
在村史馆,笔者发现,所谓“史馆”之“史”主要展示的是改革开放、尤其是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建设的征程,文化寓于事迹之中,事迹彰显文化之光。这是怀宁县第一家村史馆,建于2018年。“村史村情”“薪火相传”“红色经典”“家规家训”“乡村记忆”“复兴工艺”“农耕文化”……在“传承美德、树立新风”的文化墙上,58位村民“上榜”。他们是敬老孝亲、邻里互助、热心公益、带动发展等方面的典型。笔者游览“好儿女”、“好媳女”、“好父亲”、“文明家庭”及乡贤事迹时,不由得肃然起敬。查正严说:“展示的内容会更新,换下来的将通过数字馆的形式展示,永久作为弘扬孝老爱亲文化、建设和美乡村的人文脉络,成为群众缅古思今、自我教育、凝聚人心、励志笃行的‘精神家园’。”
经了解,复兴村是通过“榜样评选”活动,更好地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向。村里每年都会让群众自评自选,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好母亲”“好丈夫”“文明家庭”等模范人物和家庭。在乡村春晚活动现场,先进人物身披红绶带、坐在观众席最前排。数年来,村里通过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树立起一批敬老爱亲、邻里相助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引领民风,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一位老党员告诉笔者,过去村干部调解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真头痛,甚至会通知派出所来处理。如今家和德美,人和心美,吵架纠纷的没有了,赌博的没有了,也没有人搞封建迷信活动了。即使出现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也很快就消除了,不会升级和扩大。
笔者以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树立以德治村理念,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涵养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复兴村无疑做到了,并且做得有声有色。
当然,在文化赋能经济建设方面,复兴村也有所作为。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里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富于创意的特色文化来体验的。在古村杨八房,农家小院外墙上各色各样的彩色墙绘格外引人注目,每一幢房屋上的绘图都各不相同,有些画上有卡通动漫形象,有些则是山水田园画,还有时髦的3D画很有艺术特色,非常生动逼真,令观者心生愉悦,流连忘返。
同心与热心:命运相系,动力铮铮强锐
“大家同一条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村落在缔结命运共同体上有优势,我们要做的是把同心圆画好,形成向心力,使大家都能热心集体事业,共同把乡村建设好,治理好。”查正严说。
复兴村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山多耕地少,十分贫困。查正严初中毕业后到石子厂打石头、放炮,吃苦耐劳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境有所好转,过年过节全家人能吃上肉,两个弟弟能读得上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纷纷通过改制,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1995年,20岁的查正严凭着一股子敢于挑战和不服输的劲头,承包了一家石子厂,带领村民一起干,几年后他的收入即达百万元。
先富起来的查正严,意识到若要不“忘本”,就得和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分享改革红利。于是,加大投入,提升产能,安置更多村民就业。同时,村里有难处,他出人出钱出力;谁家遇上了为难的事儿,他也总是鼎力相助。
2008年元月,查正严关闭了自己的石子厂,决心要带领全村老百姓一起致富。6月,当选复兴村主任。上任后,他心中就想着一个事,怎样让复兴村富起来、群众富起来,不辜负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希望?当时复兴村有一大片荒山常年无人问津,查正严思考:假如我将这几片山林承包经营下来,不仅可以开发出山更绿、水更清、效益更好的新山林,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一番酝酿,查正严与镇里签订了5000亩的山体承包经营协议,成立月山东山特色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场“绿色革命”在荒山上打响。开发生态林园和生态旅游是一项投资较大的项目,为了让复兴村早日绿起来,为了复兴农民早日依山而富,查正严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因为开垦荒山这不可能急功近利,需要不断追加投入,到2023年底,累计投资已达3000多万元。如今,村民们见证了昔日荒山变成苗圃成林,绿树成荫的现实,他们跟着查书记,发展生态经济,过上了好日子。
在林木和苗圃上,查正严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由他投资翻耕荒山,开沟,打垄,修路,做好基础设施,提供树苗,由农户提供劳动力,以劳动力入股,获取收益。现在,复兴村有100多名群众在公司上班,每人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同时还有50多户群众在他的带动下,承包荒山踏上了致富路。同时,查正严靠着办企业的成功经验,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他倡导并发起成立了复兴供销合作社、盛联水果种植合作社,村里还引进了5家企业入驻。村里33名贫困户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2021年,成立怀宁县复兴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低糖大米、紫薯等产业。
“查书记是个很有热心的带头人,他以劳模精神,专注于乡村振兴。”村民老杨告诉笔者。复兴村是个山区村庄,群众行路十分不便,查正严自筹资金60多万元在乡村修建了一条长5公里、宽5米的水泥道路;复兴村没有通自来水,群众吃水要到很远的水塘挑水吃,查正严就想方设法打出8口水井;村里有12户五保户,他们住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查正严自己出资5万多元帮助修缮,逢年过节他还和村班子成员带着油、米、衣被和现金上门看望慰问。“既然我选择了乡村建设和致富带头人,就要有全局眼光,想方设法把大家的事办好,设身处地为每个人着想,‘人心齐,泰山移’,我是相信这句话的。”查正严就是靠着这种朴素的信念和实干精神,使一个近1500人的村子产生了巨大的内动力。
查正严是全国劳动模范,他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庆市先进工作者、安庆市青年创业之星、怀宁县杰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怀宁县总工会成立劳模志愿扶贫服务队,他任队长。一方面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开展特色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努力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贫困户余显芳夫妇年老体弱多病,急需将无法经营下去的12万元的积压货物销售出去,老人急得整夜睡不着。查正严组织多名企业家劳模来到余显芳老人的店里,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将货物全部购买,让老人一家感激不尽。
查正严热衷于抓民生,在他看来“同心圆”里不能遗漏全村任何人,包括老弱病残、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家庭。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和五保,切实解决他们吃饭、穿衣、住房、取暖等方面的困难。他采取自己出资一部分,村里拿一部分的方式,为全村17户五保户修葺改建了住房。他每年定期走访全村老弱病残户和五保户,切实解决他们吃饭、穿衣和取暖等方面的困难,自费购买一些生活用品送到困难老人手中。2019年冬天,新屋组五保户方海宽突然晕倒,查正严得知后,立即安排车辆送他去,医院检查治疗。当得知老人患上脑瘤,必须尽快手术,但无力承担昂贵的手术费时,查正严立即请来驻村各企业的负责人和爱心人士,请他们施以援手,自己率先捐款,在他的感召下,大家很快凑齐了手术所需的20万元费用,他还为老人联系了南京的一家医院,当晚安排车辆送到南京就医。
复兴村经过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成为乡村治理优秀案例。他们的“同心”得以生辉,形成同频共振,破除了治理道路上的种种难题,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复兴村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壮心与信心:探索创新,动力隆隆报春
2020年2月,复兴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021年9月,复兴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复兴村上榜。2023年10月,复兴村被评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近些年,复兴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查正严既有干一番事业的壮心,又有对未来的信心。2020年,复兴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一场场“乡村夜话”共谋发展路径。干群“话”出一个共同的结果——复兴村流转全村1300多亩田地和2000多亩山场,将村民从农活中解放出来,全村1400多人变成“股民”,共享集体经济“红利”。
随后,复兴村“两委”鼓励大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重新诠释“荒山”,证明它完全要以变成“金山银山”。曾经,查正严改变的是荒山森林覆盖率,绿色生态建设的能人大户,奇迹般的使该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接着,种植经济树种,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将这里变成带动群众致富的阵地。“利用承包30年的山场,借鉴江浙经验种植广玉兰、紫薇、女贞、马褂木、望春花等城市绿化树种,吸纳50多名本村村民在这里就业,每人每年收入2万多元。同时,带动10多户群众承包荒山,种植绿化树种,走上了致富道路。”查正严说。另外,全村种植蓝莓200亩,增种黄金茶、金镶玉茶苗各100亩,采摘后可年增收500万元。村民的农田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预计每年增收4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大约6万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进行分红,盘活资产,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资源,真正实现了将土地“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对于发展乡村产业,查正严提出,以“书记项目”为引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模式。现在主要产业有400亩的低糖大米,1500亩的红薯,还有8000平的“二产”加工,200亩的蓝莓、100亩的黄金茶,100亩的果园,解决当地劳动力500余人,平均增收8000多块钱。2023年集体经济产业,从“一产”延伸“二产”,建造红薯二产加工生产线,再次涣发强劲的内生动力,有效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2023年冬季,复兴村及周边村的众多妇女纷纷离开棋牌室,或者走出冬闲无所事的状态,到复兴村设置的加工点,参加削山芋皮、切山芋饼工作,充实“钱袋子”,快乐迎新年。
在村口,查正严站望着东山,在他眼里4700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梦想已成为现实。“当年这一大片荒山无人问津,全是杂草、石子山和毫无利用价值的灌木丛。”他说这话时,分明有些骄傲。他告诉笔者,接下来,复兴村持续围绕“一核两翼三轴”总体规划,盘活资源,发展产业,激活农文旅“新经济”,促进强村富民,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查正严表示:“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将铭记这份责任,牢记‘为复兴村做点事’的承诺,坚定不移把‘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旗帜性抓手、牵引性工程,铆足干劲,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宣业、农民富裕富足上出实招、求实效、见实功,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目前,复兴村正在积极建设国家级“和美乡村”示范点。在开展资源整合的同时,借助各项惠民政策,全村大力硬化道路、安装监控、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等对街巷村社进行了绿化亮化;整治河道,美化环境,解决绿化用水,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让“和美”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导向,拥有一种平和而温暖的生活“在场”感。(涂汪杰 陈唯忆 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