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探索农民增收路径,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达22870元,高于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44 元8.16个百分点,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以“农业”为根本,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回归农业。推动“大托管”改革提质扩面,鼓励有条件的村采取整村托管方式推进改革,经过土地整理,格田成方,减少了沟渠塘、埂坝路,播种面积增加5%,亩均节本增效350元以上,增产15%以上。依托城郊村区位优势,围绕“引进新技术,坚持绿色发展,专攻蔬菜生产”的发展思路,引导李咀等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
扶持创业。以八公山创业创新园区为依托,带动个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创业,在市场准入、创业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清理阻碍创业的各类行业性、经营性壁垒。建立包保联系制度,选派干部包保联系全区5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全区所有行政村,主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期,组织科技专家下乡帮扶300余人次,为乡村自主创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要素支撑。细化“两强一增”任务分解,强化助农增收政策扶持。与淮南联大共建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乡村振兴供需对接,打通科技与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建行“裕农通”、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农惠农贷款项目落地落实,助力主体就业、创业增收。
以“产业”为重点,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产业培育。高度重视绿色产业发展,围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食品加工园区、豆腐文化产业园招商引资企业建成达产,稳住并增加农民工本地就业岗位600余个。下郢村注册安徽豆福豆制品公司已入驻园区并投入运营,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带动就业100余人。旭咚食品的淮南牛肉汤生产线有效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带动就业200余人。
品牌创建。抢抓市委、市政府打造“淮畔良品”区域公共品牌契机,扶持本地8家名特优新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认证,“欧里棘”野茶、“白龙潭”优质大米等8个品牌入选“淮畔良品”市级公共品牌库。通过不断挖掘和打造农业品牌价值,逐步培育壮大产业优势,打造品牌效应,带动全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旅融合。积极盘活闲置资源,逐步开发建设以“书”“茶”为主题,包含品质民宿、特色餐饮、农事体验、户外拓展等功能的特色休闲旅游小镇。妙山村和闪冲村盘活利用闲置农房,依山建成了拥有60个房间100个床位的乡村民宿,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以“改革”为牵引,构建农民增收机制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围绕“激活资源要素、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多形式、多载体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空壳村”全部清零和“三变”改革村全覆盖。2023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86.18万元,村均56.5万元,50万元以上的强村12个,占比57.1%,年度分红205.33万元。
创新政策。出台《八公山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奖补办法》,对特色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两闲盘活”、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和展出来、休闲农业发展等进行奖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出台《八公山区豆制品产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使用办法》,区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引导、扶持本地豆制品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农户发展特色豆制品产业致富增收。
优化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市级试点建设,引导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规范有序流转交易,全力激发乡村潜能,释放乡村价值,打造具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讯员 / 郑璐璐 苏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