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助残圆梦” 陪伴成长托举未来|宿州市特教中心打造“助残圆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 让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24-02-21 16:46

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于2015年发起并实施,参与项目的76名志愿者组成了15支“送教上门”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埇桥区36个镇(街道),服务重度残疾儿童558名,入户开展康复训练、语言交流、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5万余小时,让埇桥区特殊儿童享有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2019年,该项目实施组织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该项目在2021年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中荣获三等奖,2023年项目被评为第二季度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23年8月份获评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因材施教“填空白”

埇桥区适龄残疾儿童(6--15岁)约1470人,其中,265名在籍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天之翼”志愿服务队“助残圆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有效保证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建强专业队伍。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每年面向社会大学生定期招募送教上门志愿者,组织特教中心优秀教师对志愿者进行送教上门政策和技能培训,并对志愿者开展岗前测试,保障项目志愿者掌握必备的技能,组建一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细化项目内容。项目每学期为每名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分别送一本生活语文、一本生活数学、一本生活适应和绘本方面的学习教材和玩具,截至目前累计送出5000余套,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创新活动形式。实施“1+1”送教模式,即一名志愿者,服务一名残疾儿童,根据每一位残疾儿童特点,志愿服务项目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前期评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和康复训练。长期的坚持,使大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在知识、精神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家长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康复知识显著增加、对残疾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授之以渔”助成长

宿州市特教中心志愿者们定期深入中轻度残疾孩子的家庭,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国家特殊教育政策,详细了解特殊孩子的基本状况与家庭状况,并通过行为纠正方式,对他们进行康复性训练。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强化对家长的培训引领,将康复训练的技巧与技能传授给家长,坚持“授之以渔”,为长期性康复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

线下传技能。抓住上门送教服务的重要契机,把学生家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传授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的技巧与技能,使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到教育的温暖。

线上重交流。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组建“助残圆梦送教上门交流微信群”“助残圆梦送教上门交流QQ群”,打造线上交流平台。首先利用交流平台播放教育视频、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等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享受先进的教育资源。其次是针对项目服务对象家长在与孩子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志愿者在线上及时给予解答,第一时间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生一档”计长远

不管是知识教育,还是康复训练,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残疾人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能够为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

该项目在坚持送教上门的基础上,全面摸排残疾人的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人的发展方向,编写送教上门学生评估手册和送教上门工作手册,每学年收集整理送教上门学生的残疾证、户口本、身份证、学籍表、评估表、送教计划、送教上门手册等材料,完善600余份送教上门残疾学生的“一生一档”台账,并根据学习进度和改善情况做好长远规划。对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身体残疾恢复较好的孩子,建议和引导他们进入正常学校就读,先后并不间断地对232名进行后期指导。

对不能适应正常学校节奏的孩子,则引导他们进入特殊学校就读,让孩子获得更加系统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年龄较大的残疾人,则积极联系埇桥区残联,组织128名残疾人参加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尽可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建立幸福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助残圆梦”情暖人心,陪伴成长托举未来。“助残圆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将始终在爱与奉献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筑梦、护梦、圆梦。

乔文

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于2015年发起并实施,参与项目的76名志愿者组成了15支“送教上门”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埇桥区36个镇(街道),服务重度残疾儿童558名,入户开展康复训练、语言交流、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5万余小时,让埇桥区特殊儿童享有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2019年,该项目实施组织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该项目在2021年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中荣获三等奖,2023年项目被评为第二季度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23年8月份获评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因材施教“填空白”

埇桥区适龄残疾儿童(6--15岁)约1470人,其中,265名在籍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天之翼”志愿服务队“助残圆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有效保证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建强专业队伍。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每年面向社会大学生定期招募送教上门志愿者,组织特教中心优秀教师对志愿者进行送教上门政策和技能培训,并对志愿者开展岗前测试,保障项目志愿者掌握必备的技能,组建一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细化项目内容。项目每学期为每名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分别送一本生活语文、一本生活数学、一本生活适应和绘本方面的学习教材和玩具,截至目前累计送出5000余套,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创新活动形式。实施“1+1”送教模式,即一名志愿者,服务一名残疾儿童,根据每一位残疾儿童特点,志愿服务项目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前期评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和康复训练。长期的坚持,使大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在知识、精神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家长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康复知识显著增加、对残疾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授之以渔”助成长

宿州市特教中心志愿者们定期深入中轻度残疾孩子的家庭,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国家特殊教育政策,详细了解特殊孩子的基本状况与家庭状况,并通过行为纠正方式,对他们进行康复性训练。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强化对家长的培训引领,将康复训练的技巧与技能传授给家长,坚持“授之以渔”,为长期性康复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

线下传技能。抓住上门送教服务的重要契机,把学生家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传授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的技巧与技能,使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到教育的温暖。

线上重交流。宿州市特教中心“天之翼”志愿服务队组建“助残圆梦送教上门交流微信群”“助残圆梦送教上门交流QQ群”,打造线上交流平台。首先利用交流平台播放教育视频、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等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享受先进的教育资源。其次是针对项目服务对象家长在与孩子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志愿者在线上及时给予解答,第一时间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生一档”计长远

不管是知识教育,还是康复训练,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残疾人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能够为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

该项目在坚持送教上门的基础上,全面摸排残疾人的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人的发展方向,编写送教上门学生评估手册和送教上门工作手册,每学年收集整理送教上门学生的残疾证、户口本、身份证、学籍表、评估表、送教计划、送教上门手册等材料,完善600余份送教上门残疾学生的“一生一档”台账,并根据学习进度和改善情况做好长远规划。对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身体残疾恢复较好的孩子,建议和引导他们进入正常学校就读,先后并不间断地对232名进行后期指导。

对不能适应正常学校节奏的孩子,则引导他们进入特殊学校就读,让孩子获得更加系统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年龄较大的残疾人,则积极联系埇桥区残联,组织128名残疾人参加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尽可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建立幸福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助残圆梦”情暖人心,陪伴成长托举未来。“助残圆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将始终在爱与奉献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筑梦、护梦、圆梦。

乔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