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一核二元三治”赋能乡村治理

2024-01-12 16:24

近年来,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工作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紧盯抓组强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将提升治理能力与满足群众需要融为一体,实现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元驱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一核二元三治”乡村治理新机制,有效带动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提升村庄整体实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高皇镇位于淮南市潘集区东南部,南与淮南市区田家庵区隔淮河相望,北依泥河下游与夹沟镇毗邻,东与蚌埠市怀远县相接壤,西与潘集区重要工业镇平圩镇相邻,面积76.2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人口5.6万人,全镇以种植农作物、发展蔬菜产业为主,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国家级淮河行蓄区汤渔湖70%土地位于高皇镇,泥河、柳河、尹河穿境而过,生态环境优良,是潘集区唯一不涉矿、不涉厂的镇,是市委、市政府跨河发展、南北互动和区委、区政府东向发展带动集聚之镇,也是厚积薄发、最具发展潜能的镇之一。2023年度,高皇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90余万元。

强化党建统领打造乡村治理核心

一是加强示范支部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通过强化领导、规范制度、打造品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多项举措,实现组织力的提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的研究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培育人才、乡风塑造、环境整治、生态维护等诸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致力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党委、政府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党政班子与村“两委”班子学历高、结构优、活力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开设村居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履职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党员队伍建设。实施积极分子队伍巩固提升工程,继续吸收高学历的年轻人员入党,提高积极分子质量,有些解决部分村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坚持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结合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构建产环二元释放乡村治理动能

一是积极谋划产业。高皇镇立足城郊地理优势,坚持“农民增收、产业富镇”战略,打造了高皇镇蔬菜交易市场、新品种蔬菜示范温室大棚等项目,培育了田园梦家庭农场、安徽农之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孙岗为中心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沿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张岗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淮北大堤北部高标准水稻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了高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镇现有种植蔬菜农户6500余户,种植面积达2.8万亩,一年四季不轮空,销售量占淮南市场三分之一,注册的“高皇”“乐土”品牌蔬菜已走进了各大商超,除销往合肥、蚌埠等省内各大城市外,近年来吸引的福建、上海等地蔬菜采购商逐渐增多,形成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和推广的特色示范产业链。二是做优农村环境。打造“1+25”模式,以镇为中心,将靠近镇周围的后集村和街道打造成亮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镇村环境面貌,打造具有田园风貌的特色镇。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洼西中心村、孙岗孙西中心村等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了胡集电灌站维修、大集蔬菜基地水系生态修复、孙岗生产桥建设、农贸市场改造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孙岗村、洼西村先后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称号。

推进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网格员+”基层治理机制效能,全镇2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最末端。目前,全镇明确网格员126名,实现网格划分、管理全覆盖。充分利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力量全面摸底排查,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收集民意难题,分级分类建立“问题台账”,调处矛盾纠纷100余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持续。二是推进民主法治。吸纳辖区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村医126人组成银龄“民间志愿调解员”队伍;依托镇村妇联组织,成立“孔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谢大姐暖心服务队”,3只队伍今年以来,参与化解土地纠纷、婚姻纠纷、邻里纠纷等35件。创新“听证员+N”模式,组建由律师、网格员、部门负责人构成的听证评议队伍,适当邀请信访人亲属及其所在村居党员群众旁听,确保信访事项“大家评、大家议、接地气”。三是强化乡村德治。广泛倡导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用好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多举措守牢守住乡村文明阵地。镇妇联积极引导妇女参与“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活动评选,在推荐、表彰先进过程中,推动形成良好家风家教,2户家庭分别被评为市级最美家庭、最美婆媳。创新开展“晒晒我的美丽庭院”活动,在镇村干部大会上用幻灯片对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图片展播,让各村居汲取创建经验激发创建干劲。高皇镇被评为“第十届淮南市文明乡镇”,高皇村等9个村被评为“第十届淮南市文明村”。在胜利村等9个村推行试点积分制,让“积分超市”成为带动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引导更多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形成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高皇镇推动乡村治理是在充分认识自身实际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重要抓手,通过挖掘自身优势、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聚集性和美乡村,深入推进积分管理、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形成了区域特色。其核心是以党建、产业、治理相结合,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为城郊传统农业乡镇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工作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紧盯抓组强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将提升治理能力与满足群众需要融为一体,实现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元驱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一核二元三治”乡村治理新机制,有效带动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提升村庄整体实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高皇镇位于淮南市潘集区东南部,南与淮南市区田家庵区隔淮河相望,北依泥河下游与夹沟镇毗邻,东与蚌埠市怀远县相接壤,西与潘集区重要工业镇平圩镇相邻,面积76.2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人口5.6万人,全镇以种植农作物、发展蔬菜产业为主,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国家级淮河行蓄区汤渔湖70%土地位于高皇镇,泥河、柳河、尹河穿境而过,生态环境优良,是潘集区唯一不涉矿、不涉厂的镇,是市委、市政府跨河发展、南北互动和区委、区政府东向发展带动集聚之镇,也是厚积薄发、最具发展潜能的镇之一。2023年度,高皇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90余万元。

强化党建统领打造乡村治理核心

一是加强示范支部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通过强化领导、规范制度、打造品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多项举措,实现组织力的提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的研究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培育人才、乡风塑造、环境整治、生态维护等诸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致力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党委、政府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党政班子与村“两委”班子学历高、结构优、活力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开设村居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履职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党员队伍建设。实施积极分子队伍巩固提升工程,继续吸收高学历的年轻人员入党,提高积极分子质量,有些解决部分村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坚持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结合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构建产环二元释放乡村治理动能

一是积极谋划产业。高皇镇立足城郊地理优势,坚持“农民增收、产业富镇”战略,打造了高皇镇蔬菜交易市场、新品种蔬菜示范温室大棚等项目,培育了田园梦家庭农场、安徽农之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孙岗为中心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沿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张岗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淮北大堤北部高标准水稻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了高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镇现有种植蔬菜农户6500余户,种植面积达2.8万亩,一年四季不轮空,销售量占淮南市场三分之一,注册的“高皇”“乐土”品牌蔬菜已走进了各大商超,除销往合肥、蚌埠等省内各大城市外,近年来吸引的福建、上海等地蔬菜采购商逐渐增多,形成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和推广的特色示范产业链。二是做优农村环境。打造“1+25”模式,以镇为中心,将靠近镇周围的后集村和街道打造成亮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改善镇村环境面貌,打造具有田园风貌的特色镇。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洼西中心村、孙岗孙西中心村等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了胡集电灌站维修、大集蔬菜基地水系生态修复、孙岗生产桥建设、农贸市场改造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孙岗村、洼西村先后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称号。

推进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网格员+”基层治理机制效能,全镇2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最末端。目前,全镇明确网格员126名,实现网格划分、管理全覆盖。充分利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力量全面摸底排查,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收集民意难题,分级分类建立“问题台账”,调处矛盾纠纷100余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持续。二是推进民主法治。吸纳辖区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村医126人组成银龄“民间志愿调解员”队伍;依托镇村妇联组织,成立“孔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谢大姐暖心服务队”,3只队伍今年以来,参与化解土地纠纷、婚姻纠纷、邻里纠纷等35件。创新“听证员+N”模式,组建由律师、网格员、部门负责人构成的听证评议队伍,适当邀请信访人亲属及其所在村居党员群众旁听,确保信访事项“大家评、大家议、接地气”。三是强化乡村德治。广泛倡导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用好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多举措守牢守住乡村文明阵地。镇妇联积极引导妇女参与“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活动评选,在推荐、表彰先进过程中,推动形成良好家风家教,2户家庭分别被评为市级最美家庭、最美婆媳。创新开展“晒晒我的美丽庭院”活动,在镇村干部大会上用幻灯片对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图片展播,让各村居汲取创建经验激发创建干劲。高皇镇被评为“第十届淮南市文明乡镇”,高皇村等9个村被评为“第十届淮南市文明村”。在胜利村等9个村推行试点积分制,让“积分超市”成为带动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引导更多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形成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高皇镇推动乡村治理是在充分认识自身实际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重要抓手,通过挖掘自身优势、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聚集性和美乡村,深入推进积分管理、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形成了区域特色。其核心是以党建、产业、治理相结合,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为城郊传统农业乡镇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