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心”换新 破“旧”立新 ——安徽含山实施“老旧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2024-01-05 09:21   安徽网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含山县通过“城市体检”对一大批老旧小区对“症”改造,在以“新”换“心”赢得群众信任,在破“旧”立“新”中加快小区蝶变,在推“陈”出新中提升城市品质。2016-2022年,含山县已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9个,总建筑面积约66.9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8313户,累计投资21512万元。2023年含山县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28个,共涉及居民楼117栋,建筑面积26.84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365户,总投资13936.8万元,工程年底前竣工。几年来,含山“老旧改”工作成效硕果盈枝,城市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市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以“心”换新,回应民生期盼

党建引领,搭建“连心桥”。小区怎么改,问需于民;场景怎么建,居民来点单;改造工程结束后,小区居民把验收第一关。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连心桥”,充分发挥社区、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议事会功能,在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管理维护等方面调动群众积极性、提升群众参与度,实现“问计于民、量身定制”。如楚园春天、阳光世纪城小区(A)区改造后“面子新”“里子更实”,也改到了群众“心坎”上;位于阳光世纪城小区内的含城第二幼儿园改造升级后呈现出童话般的意境,在设计上,建筑物外墙色彩斑斓,地下雨污分流,路面和运动场铺满塑胶,采用园林风格将亭、桥、溪流、长廊与假山、叠石、喷泉等巧妙布局,空间处理上采用小中见大等手法,达到步移景异等景观效果,同时注重细节处理,实施转角花园、一米菜园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凝聚合力,破解“执法难”。围绕老旧居民小区里存在大量的不文明行为,县城管部门开展集中拆违行动,累计拆除私搭乱建62处,净化了空间立面。针对毁绿种菜、乱堆乱放、违规充电等易发多发行为,住建、城管、消防、环峰镇及社区等多部门开展物业集中攻坚,联合执法小区行动。集中铲除小区违规毁绿种菜90多处,5500多平方。整治电瓶车“飞线充电”400多起。清理楼道乱堆乱放600多处。拖离小区“僵尸车”152辆。

回应民声,送上“及时雨”。今年共办理反映物业管理等问题790件,集中反映:小区监控老旧损坏,机动车停车难,非飞线充电,电梯维护等问题,老旧改政策正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及时雨”。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联合环峰镇、自规、城管、重点中心、消防等部门,以及供电、供水、供气、安广等专营单位参与改造,形成合力。在改造过程主动对接群众,全力收集居民反馈意见、充分满足居民诉求、耐心解决居民家门口“小事”,化解社会矛盾。

破“旧”立新,补齐设施短板

加大投入,着力“补短板”。针对物业维修资金无法覆盖或居民不愿意配合维修的现象。该县有13个安置小区,在居民入住时都未缴纳物业维修基金,导致基础设施无钱保养,大部分损坏严重。县住建局针对设施缺少老化的短板,持续加大投入,积极调动安徽绿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分公司等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改造提升小区配套功能。上述安置小区现已建成非机动车棚约27629m²、电瓶车充电桩9209个,小区道路改造面积25763m²,解决部分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公共设备陈旧等问题,助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查缺补漏,消除“污染源”。居民小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源头,但少数小区建设的时候,对一些隐蔽工程监管不严,雨污水混接、漏接,管网破损,下水管道不通,不能正常运行。部分小区化粪池长期无人管理,成为小区“隐患点”。通过实施老旧改,已更换楼房落水管9119m,新建修复雨污管9356m,从根本上治理改造小区的雨污水分流问题,畅通“微循环”。

细微改造,回应民之盼。推进“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关爱“银发族”,解决“出行难”。全覆盖加装楼梯扶手和无障碍坡道。在运动场所进行地面防滑处理。持续推进落实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断满足既有多层住宅居民的需求热度,实现“问计于民、量身定制”,探索“成片式”加装电梯典型案例,2023年该县第一部加装电梯在阳光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累计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1部。建立了电梯维保服务机制,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弘扬“国球”文化,在改造的小区设置乒乓球运动区,建设非标准足球场3处,让群众切实体验到身边的获得感。

推“陈”出新,提升城市品质

点面结合,转角“遇到美”。在“老旧改”过程中坚持统筹谋划布局,系统化思维,注重对“边角地”等微空间合理利用,探索“墙内+墙外”片区联动改造,点线面有机结合,把改造项目延伸到群众的生活圈,与街区范围内的步道、公厕、停车位等群众生活中的必备场景整体设计、融合改造,配建托幼、助餐等项目,着力打造完整社区,有序推动城市更新。累计改造“口袋公园”15个,人均公园绿地达14.15平方米,积极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生态环境。将老旧小区改造与街区范围内的漫行步道、公共厕所、公共停车位、商铺店招、建筑立面等群众生活中的必备场景整体设计、融合改造,相继建成总长4公里的“翡翠项链”绿道,城区总停车泊位达28188个,极大地推进了住宅小区及周边街区环境整体提升,使群众“转角就能遇到美”。

文化注魂,彰显“历史感”。着力将含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在玉龙公园将凌家滩遗址中发掘的玉龙、玉人等精美玉器通过雕塑小品予以展现;在含城东部街头游园兴建仿古含山老东门城楼;在含山一中,利用原有的围墙,修建含城古城墙,古城墙的立面镶嵌“天下第一游记名山褒禅山”“远古文明凌家滩”“伍子胥过昭关”的浮雕,同时结合老旧改改造区域的环境,融入地域文化,在小区围墙上设计植入草船借箭、望梅止渴成语发生地和鸡爪巷的由来等当地民俗文化;在含山中学南侧,融入“程门立雪”的典故意境,修建立雪公园,勉励莘莘学子立志奋进。通过老旧改等城市更新行动,注入本土文化元素,提高了城市的历史感和美誉度。

引入市场,缓解“充电难”。充电桩建设和管理是居民小区焦点问题。通过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日常维护,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目前含山县已完成86个小区,12000个充电桩头建设任务。充电桩的落成,不仅方便了居民电动车的日常充电,也为社区消防安全加上了一把“安心锁”,“小小充电桩”解决了“民生大问题”。(苏自山  夏胜为)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含山县通过“城市体检”对一大批老旧小区对“症”改造,在以“新”换“心”赢得群众信任,在破“旧”立“新”中加快小区蝶变,在推“陈”出新中提升城市品质。2016-2022年,含山县已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9个,总建筑面积约66.9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8313户,累计投资21512万元。2023年含山县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28个,共涉及居民楼117栋,建筑面积26.84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365户,总投资13936.8万元,工程年底前竣工。几年来,含山“老旧改”工作成效硕果盈枝,城市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市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以“心”换新,回应民生期盼

党建引领,搭建“连心桥”。小区怎么改,问需于民;场景怎么建,居民来点单;改造工程结束后,小区居民把验收第一关。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连心桥”,充分发挥社区、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议事会功能,在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管理维护等方面调动群众积极性、提升群众参与度,实现“问计于民、量身定制”。如楚园春天、阳光世纪城小区(A)区改造后“面子新”“里子更实”,也改到了群众“心坎”上;位于阳光世纪城小区内的含城第二幼儿园改造升级后呈现出童话般的意境,在设计上,建筑物外墙色彩斑斓,地下雨污分流,路面和运动场铺满塑胶,采用园林风格将亭、桥、溪流、长廊与假山、叠石、喷泉等巧妙布局,空间处理上采用小中见大等手法,达到步移景异等景观效果,同时注重细节处理,实施转角花园、一米菜园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凝聚合力,破解“执法难”。围绕老旧居民小区里存在大量的不文明行为,县城管部门开展集中拆违行动,累计拆除私搭乱建62处,净化了空间立面。针对毁绿种菜、乱堆乱放、违规充电等易发多发行为,住建、城管、消防、环峰镇及社区等多部门开展物业集中攻坚,联合执法小区行动。集中铲除小区违规毁绿种菜90多处,5500多平方。整治电瓶车“飞线充电”400多起。清理楼道乱堆乱放600多处。拖离小区“僵尸车”152辆。

回应民声,送上“及时雨”。今年共办理反映物业管理等问题790件,集中反映:小区监控老旧损坏,机动车停车难,非飞线充电,电梯维护等问题,老旧改政策正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及时雨”。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联合环峰镇、自规、城管、重点中心、消防等部门,以及供电、供水、供气、安广等专营单位参与改造,形成合力。在改造过程主动对接群众,全力收集居民反馈意见、充分满足居民诉求、耐心解决居民家门口“小事”,化解社会矛盾。

破“旧”立新,补齐设施短板

加大投入,着力“补短板”。针对物业维修资金无法覆盖或居民不愿意配合维修的现象。该县有13个安置小区,在居民入住时都未缴纳物业维修基金,导致基础设施无钱保养,大部分损坏严重。县住建局针对设施缺少老化的短板,持续加大投入,积极调动安徽绿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分公司等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改造提升小区配套功能。上述安置小区现已建成非机动车棚约27629m²、电瓶车充电桩9209个,小区道路改造面积25763m²,解决部分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公共设备陈旧等问题,助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查缺补漏,消除“污染源”。居民小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源头,但少数小区建设的时候,对一些隐蔽工程监管不严,雨污水混接、漏接,管网破损,下水管道不通,不能正常运行。部分小区化粪池长期无人管理,成为小区“隐患点”。通过实施老旧改,已更换楼房落水管9119m,新建修复雨污管9356m,从根本上治理改造小区的雨污水分流问题,畅通“微循环”。

细微改造,回应民之盼。推进“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关爱“银发族”,解决“出行难”。全覆盖加装楼梯扶手和无障碍坡道。在运动场所进行地面防滑处理。持续推进落实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断满足既有多层住宅居民的需求热度,实现“问计于民、量身定制”,探索“成片式”加装电梯典型案例,2023年该县第一部加装电梯在阳光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累计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1部。建立了电梯维保服务机制,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弘扬“国球”文化,在改造的小区设置乒乓球运动区,建设非标准足球场3处,让群众切实体验到身边的获得感。

推“陈”出新,提升城市品质

点面结合,转角“遇到美”。在“老旧改”过程中坚持统筹谋划布局,系统化思维,注重对“边角地”等微空间合理利用,探索“墙内+墙外”片区联动改造,点线面有机结合,把改造项目延伸到群众的生活圈,与街区范围内的步道、公厕、停车位等群众生活中的必备场景整体设计、融合改造,配建托幼、助餐等项目,着力打造完整社区,有序推动城市更新。累计改造“口袋公园”15个,人均公园绿地达14.15平方米,积极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生态环境。将老旧小区改造与街区范围内的漫行步道、公共厕所、公共停车位、商铺店招、建筑立面等群众生活中的必备场景整体设计、融合改造,相继建成总长4公里的“翡翠项链”绿道,城区总停车泊位达28188个,极大地推进了住宅小区及周边街区环境整体提升,使群众“转角就能遇到美”。

文化注魂,彰显“历史感”。着力将含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在玉龙公园将凌家滩遗址中发掘的玉龙、玉人等精美玉器通过雕塑小品予以展现;在含城东部街头游园兴建仿古含山老东门城楼;在含山一中,利用原有的围墙,修建含城古城墙,古城墙的立面镶嵌“天下第一游记名山褒禅山”“远古文明凌家滩”“伍子胥过昭关”的浮雕,同时结合老旧改改造区域的环境,融入地域文化,在小区围墙上设计植入草船借箭、望梅止渴成语发生地和鸡爪巷的由来等当地民俗文化;在含山中学南侧,融入“程门立雪”的典故意境,修建立雪公园,勉励莘莘学子立志奋进。通过老旧改等城市更新行动,注入本土文化元素,提高了城市的历史感和美誉度。

引入市场,缓解“充电难”。充电桩建设和管理是居民小区焦点问题。通过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日常维护,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目前含山县已完成86个小区,12000个充电桩头建设任务。充电桩的落成,不仅方便了居民电动车的日常充电,也为社区消防安全加上了一把“安心锁”,“小小充电桩”解决了“民生大问题”。(苏自山  夏胜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