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12月31日,随着一艘1000吨级起重船和一艘800吨级起重船平稳地将池州长江公铁大桥3号主墩钢围堰首节第二块壁体准确吊装到位,国内最大水头差深水矩形钢围堰首节顺利吊装完成,大桥建设取得又一阶段性进展。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连接铜陵市枞阳县和池州市贵池区,是跨长江的综合性交通工程,项目承载 S40 宁枞高速公路、合池城际铁路,并按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标准预留双线轨道。其构造为三主桁三索面双层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上层为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合池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50km/h,预留城际轨道交通160km/h。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3号主墩钢围堰由中交二航局负责施工,围堰为矩形双壁钢套箱结构。作为临时围护设施,围堰在大桥主墩承台、桥塔施工期间起着重要的挡水作用。3号主墩围堰尺寸大、重量重,长80.6米,宽52.6米,高42.75米,壁体厚度2.2米,钢材总重量约8250吨,封底方量21600方,设计最大水头差达34.75米,是国内水头差最大的矩形钢围堰。围堰竖向共分4节运输和安装,结构受力大、下沉深度深、施工难度大、安全质量管控要求高。主墩位于长江下游中心航道处,水位深、流速大,来往船舶众多,航道通航净空和保通要求高,围堰运输和吊装组织调度难度很大。
此次吊装完成的是首节钢围堰,平面尺寸为80.6米×52.6米、高6米,占地面积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高度相当于两层楼房,钢围堰在江苏靖江专业化加工厂内制造完成后,通过运输船经540公里水运到达指定桥位吊装下放。首节围堰重962.4吨,单块壁体重量达481.2吨,具有浮态对接拼装精度要求高、双起重船抬吊同步性要求高等特点。
为确保钢围堰顺利吊装,池州大桥项目会同业主单位、二航局技术中心、海事部门、长江航道局、外部专家等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了多次安全技术交底。钢围堰通过运输船运输抛锚定位后,使用1000吨和800吨起重船及4根直径130毫米定制钢丝绳分2次抬吊首节上、下游块体,通过可调导向装置对两块壁体进行粗调定位,然后通过千斤顶精调定位、最终锁定,完成底节围堰拼装。
项目团队利用泥砂泵和空气吸泥机提前将围堰下放范围内的河床面进行清理整平,并设置了总提升力3600t的吊挂系统,确保围堰平稳着床。项目还成立由技术、测量、监控等专业人员组成驻场监造专班,对围堰加工制造、焊缝检测、监测传感器布设等围堰制造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保障钢围堰施工质量。下一步,项目建设团队将吸取首节围堰成功吊装的经验,安全、高效地完成后三节围堰的接高下沉工作。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大桥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安徽省内第6座跨江公铁大桥,对于进一步加强皖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过江通道布局,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曹旭 朱晓红 吴保国 黄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