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你念念不忘,谁为你播撒了芬芳?
领着风,踏着浪,长歌一曲。护身旁,战远方,化作那道光。抑路同行,感恩有你!
2023年12月24日,芜湖市青禾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芜湖市治理型社会组织基地五楼会议室召开弋江区第六届公益创投“渡过青春号——青禾青少年心理关护行动”项目解读暨朋辈支持交流会,青禾同行志愿服务队10位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如果一个家庭的孩子得了抑郁症,这个家庭要面对什么,又能够做什么,父母面临着医疗费、陪伴时间、复学等难关,一关比一关难过,仿佛每个家庭都背着厚重的壳爬坡,沉重而吃力。“渡过青春号——青禾青少年心理关护行动”作为连续性创投项目非常必要,符合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又具有很强迫切性。青禾社工作为医生和患者间的桥梁,学生和老师的纽带,孩子和家长的联结,为服务对象搭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项目负责人李同梅介绍,本届项目是对第四届、第五届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突出的发展问题,进行项目优化与设计,并确立“个案管理+父母工作+社会支持”工作模式。由国家心理咨询师对应孩子开展一对一辅导咨询,通过面谈和前测(问卷调查和房树人等)围绕亲子沟通、情绪管理、朋辈交往、学业情况、就医服药、饮食睡眠等内容,以情绪、人际和自尊三个维度从认知、行为和体验等方面,提供倾听陪伴、情感支持与其联结,树立适当的规范和边界感,促进其自我理解和接纳,帮助抑郁青少年理解自己的感受,协助其进行自我探索,提高服务对象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同步由社工或国家心理咨询师开展父母工作,首先与服务父母/监护人(主要照顾者)等家庭成员建立联盟关系,其次进行家长辅导/访谈,改善亲子沟通和关系,促进良性互动,减少家庭成员的矛盾和冲突,给予陪伴、理解和赋能,促进父母发现/重新发现自己的反思能力,引导父母了解孩子的同时也了解自己,协助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提高其适应力和心智化能力。在社会支持方面,根据服务对象需要,适时联动学校和老师、医院和医生、社区和社工等社会力量的介入支持。按由“亲近者”“重要他人”等对服务对象有益而善用资源的原则,社工以资源取向技术,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和优势视角等,通过入户探访和家长/家庭访谈,挖掘服务对象自身及家庭潜能和优势,积极关注输入希望,促进其成长环境优化(与医生定期的沟通)。我们将以专业的方式给予如同朋友般的帮助,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予更多的陪伴支持。
三年来项目越做越下沉,服务对象从有需要的民众到承载着民政兜底的人群。通过青禾之音自媒体发布招募信息、医生和老师推荐,社区和社工站转介,进行多渠道招募服务孩子(项目以弋江区民政关爱的心理困境儿童优先,包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症)或者出院后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或因心理健康等不良表现停学/休学在家的儿童和青少年)。与会成员围绕项目的工作模式、总分目标、活动安排及角色定位等互动讨论,进行确认。杨俊作为连续参加二届项目成员给予了回应,对首末次入户探访,肯定这种服务形式,助力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成长环境。自己因疫情或其他因素没有参加过末次入户,总觉得个案工作还没有结束,作为与服务对象离别处理的环节,后面自己争取参加,不留缺憾。并希望将入户探访能固定下来,这也得到了史有为和徐静等成员认同和响应。鲍敦媛表达了自己可以发挥家长会商的资源,参加到父母工作中。杨萍萍作为新近成员,对存在的疑惑,进行了核实和澄清。陈琪、刘欣和刘美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青禾同行志愿服务队目前由24位国家心理咨询师、3位心理治疗师和心理老师等30余位成员组成,多元支持,协同服务。定期举办“同辈案例集体督导”讨论会,去呈现和讨论每个组员的案例,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开展《助人技术》读书会,给予朋辈支持,进行赋能,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相互成就。发挥“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项目更加注重宣传和推广,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扩大影响力。随着融入到民间抗郁公益组织的节奏,将与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郁金香陪伴等更多地联动,学习借鉴,打造民政示范项目。
最后,李老师表达了感谢和支持,集思广益,共建共创共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志愿者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秉承诚信、透明、公平的志愿服务环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青禾社工会对志愿服务时长进行登记和累加,在志愿汇APP上进行招募、签到等,这也是对志愿者付出的肯定,对志愿者奉献精神的尊重。忆过往,思当下,探未来,大家在个人成长中交流分享;在三餐四季里自暴趣闻;在岁月流转间体验安暖。伙伴们表示:“今晚过得很有意义!”以渺小爱你同行的旅程,带着这点点微光,走向新征程。
项目概述:
“渡过青春号——青禾青少年心理关护行动”项目通过对抑郁等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开展一对一辅导的心理支持,提高其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通过父母工作全面了解和分析评估该家庭状况及家长亲职能力,促进父母对孩子及自身的理解,催化父母的改变,增强家庭良性互动,改善亲子关系;通过对青禾志愿服务队的培育赋能,与弋江区社工站的联动协作,构建成熟而科学的社会公益志愿者团队,打造一支由社工、心理咨询师、医生、心理老师、同工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工桥梁和黏合剂的作用,凝聚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力量,从服务对象的兜底、发展到融合,健全心理困境青少年社会支持体系的社会工作机制。
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