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作队积极学习借鉴外地乡村“小微园”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的思路,大胆探索建设乡村振兴小微园,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塘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农产品品种单一,农民收入不高。驻村伊始,工作队加强与村“两委”干部的沟通交流,摸清村情,发现村集体经济总量不大,没有进入强村行列。同时,集体经济来源单一、固化,大都是脱贫攻坚期间光伏项目、温氏养猪、永良米业等产业基地的收益分红,村集体经济增收活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
在察村情的同时,工作队坚持强化“主人翁”意识,主动深入调研访民意,以脱贫户、边缘户为重点,做到经常访;利用各种时机,对村民开展遍访,全面了解掌握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和利益诉求。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收入和男劳动力打零工收入,大量家庭妇女留守在家,除农忙季节忙农事外,大量时间无事可做,只有少数人做手工,编织玩具零件,收入微薄,一个月只能挣到几十块钱到一二百元不等。留守妇女就地就业愿望强烈。有的家庭妇女向工作队说:“能否帮助村里引进企业,让我们进厂务工,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南塘村乡村振兴怎么干?破局的抓手在哪里?如何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促进脱贫人口和其他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强村富民主要目标?这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研发现,南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后侧有个废弃小学,占地4.5亩左右,有10多间破旧砖瓦房教室。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泽平灵机一动,如果盘活了这一闲置资源,可能将会拓宽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的渠道。经过多次与村两委讨论研究,集思广益,提出了“盘活闲置资产,吸引社会资本”的发展思路,最终觅得答案:启动旧校舍改造项目,借势打造乡村振兴小微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驻村工作队向单位汇报后,淮南市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现场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亲自推动废弃小学转化利用。
寿县县委县政府和双桥镇党委政府对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做到精准谋划,在土地报批、规划、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2年4月,双桥镇乡村振兴南塘小微园顺利动工建设,当年年底前完工。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旧校舍改造项目,只是南塘村盘活闲置资源的第一步。利用新建厂房引进企业让村民就近就业,既能通过厂房出租挺起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腰杆子”,还能增加就业岗位,一揽子促进村民增收。
工作队积极配合镇村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瞄定中小微企业和项目落地,外出考察浙江一能电气、鹏程天下电池、康美鞋业、天舰文具、盛驰汽车和鑫溯鞋业等10余家企业,联系和接待了7批客商来村调研考察。希望能寻求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引进有乡土情结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促使他们扎根家乡,造福乡邻,全身心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在双桥镇党委的牵线搭桥下,与在上海创业的本地企业家孙全成达成协议,鼓励和推动他返乡创业,将标准化厂房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他,用作仓储厂房和车辆后视镜减震垫生产车间。当前,面积3758平方米的双桥镇乡村振兴南塘小微园已顺利建成,寿县盛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也顺利入驻并于上半年投产。自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该企业迅速跻身全镇“纳税大户”行列,为双桥镇村级集体经济和南塘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益。
南塘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既要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又要应对市场供求波动。打造小微园,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实现了南塘村历史上工业企业“零”的突破。“作为村干部,服务企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上门服务走访小微园工厂车间时,南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丹丹说道。
一开园,杨丹丹就多了个“园长”的身份,管理着园区内的大小事宜。她带领着村干部,将对接企业与村民工作需求作为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介绍村民进厂就业。车辆后视镜减震垫制造加工技术简单易学,适合村里普通群众,老百姓踊跃报名,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目前,企业用工100人左右,其中本地灵活就业人员约60人,群众实现了增收,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误”。
当前,我国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有效衔接,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是关键,而乡镇小微企业是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的“源头活水”。通过建设小微产业园,可以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手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一手抓乡村振兴起步,实现“两手抓”。
由于规模有限,目前三层厂房只利用了两层,还有一层空闲。企业计划扩大生产,引进与车辆外后视镜减震垫相关的双面胶生产线,使厂房得以充分利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通讯员 / 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