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铜陵:从“独唱”到“合唱”,“天使”的微笑更灿烂

2023-12-20 20:49

冬日的江面上,寒气笼罩,波翻浪涌。

“老黄,等久了吧!”12月19日上午8时45分,在长江海事五松码头,一艘舷号为2217的工作艇随着波浪起伏,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黄立新身着救生衣早早地立在艇头,热情迎接着每一位登艇之人。

当天,保护区管理局携手生态环境、公安水警等部门开展月度联合巡护行动。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黄立新的脸上较往日多了一份笑容。在大家的追问下,黄立新说出了原因:他刚收到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工作人员郑洋的短信,称2023年10月开展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第三次科考使用的拖拽声呐,捕捉到约70头次江豚的信号,这也意味着铜陵江段野外江豚数量实现了历史性回升。

听到喜讯后,大家纷纷上前祝贺,工作艇也在热闹议论中驶向江中。在曾经一段漫长的岁月里,为了江豚的生计,黄立新和同事们甘为“孤勇者”,承担着守护重任。

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是长江流域独有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1990年,黄立新进入保护区从事巡护员工作,33年来一路前行,每每谈及长江生态总能引起他无限伤感。本世纪之初,长江铜陵段码头、沙场、船厂林立,加上渔民过度捕捞,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江豚数量锐减。“那时,社会上还没形成保护长江的共识,加上保护区管理局力量单薄,搞个迁地抢救式捕捞保护活动,还得向渔民租船。”

“嘟嘟嘟……”一阵马达声将人们的视线拽回到江面上,工作艇不觉间来到胥坝乡安平洲头。“这些天,小家伙在这里挺热闹。”黄立新指着岸边一条趸船,高兴地告诉记者,水下有他们的“顺风耳”。随后,他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并点开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系统,查看附近水域江豚活动情况。

据介绍,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蜿蜒58公里,多弯多岔,沙洲发育较好,且属于感潮江段,较适宜江豚生活繁殖。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江豚,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改建升级迁地保护基地,建成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分别在安平洲头、大通鹊江、保护区补水趸船水下安装江豚声呐监测装置,以及9个铁塔高空视频监控平台,不仅填补了保护区野外技防的空白,也使得江豚保护更加精准化。

七年来,我市统筹推进长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体”建设,大力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港口码头整治、“十年禁渔”等长江大保护工程,累计关停拆除沿江化工企业5家,拆除码头及非码头设施100余个,清理废弃房屋5200平方米,复绿长江生态岸线约40万平方米,放养各类鱼苗约630万尾,以“铜陵作为”贡献“长江之治”。2022年,我市城市水质指数较2017年下降近30%(水质指数越小表明水质越好),长江铜陵段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今年10月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长江“病情”的日益好转,黄立新看得真真切切,“江水清澈了不少,江豚爱吃的鲫鱼、鲤鱼等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江豚在浅滩处追逐鱼群觅食。此外,中华鲟、白颈鸦、黑天鹅等珍稀保护动物也常有出现。”

“这次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科考队员给出的江豚数据,与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队员估计的数据基本相当,目前保护区江豚数量应该在60头左右。”去年9月,黄立新作为一名独立观察员全程参与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十年间,铜陵江豚种群不仅实现了止跌,而且还增加了约15头,增幅超过长江流域整体水平。”

现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我市已成为一种行动自觉,“河长制+法官”“河长制+检察”“河湖巡查邮路”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各级河长约有800人,更有200多名邮递员“化身”护河员。同时,郊区长江豚保护协会、义安区胥坝乡长江清洁保护志愿服务队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纷纷成立,不仅使得“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也让黄立新不用再“孤身走暗巷”。“我现在的职责不只是巡护,更多的是组织和协调,坚信随着更多力量的集结,江豚的微笑会更加灿烂。”

“快看,江豚!”临近中午时分,工作艇结束执法活动返航至长江海事五松码头时,两头江豚正在江上东游西窜,不时跃出水面探出黑黑的小脑袋,好像在说,“感谢你们的保护,我们又可以自由自在游弋嬉戏了!”

(孙照柱 高凌君 铜陵生态环境)

冬日的江面上,寒气笼罩,波翻浪涌。

“老黄,等久了吧!”12月19日上午8时45分,在长江海事五松码头,一艘舷号为2217的工作艇随着波浪起伏,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黄立新身着救生衣早早地立在艇头,热情迎接着每一位登艇之人。

当天,保护区管理局携手生态环境、公安水警等部门开展月度联合巡护行动。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黄立新的脸上较往日多了一份笑容。在大家的追问下,黄立新说出了原因:他刚收到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工作人员郑洋的短信,称2023年10月开展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第三次科考使用的拖拽声呐,捕捉到约70头次江豚的信号,这也意味着铜陵江段野外江豚数量实现了历史性回升。

听到喜讯后,大家纷纷上前祝贺,工作艇也在热闹议论中驶向江中。在曾经一段漫长的岁月里,为了江豚的生计,黄立新和同事们甘为“孤勇者”,承担着守护重任。

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是长江流域独有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1990年,黄立新进入保护区从事巡护员工作,33年来一路前行,每每谈及长江生态总能引起他无限伤感。本世纪之初,长江铜陵段码头、沙场、船厂林立,加上渔民过度捕捞,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江豚数量锐减。“那时,社会上还没形成保护长江的共识,加上保护区管理局力量单薄,搞个迁地抢救式捕捞保护活动,还得向渔民租船。”

“嘟嘟嘟……”一阵马达声将人们的视线拽回到江面上,工作艇不觉间来到胥坝乡安平洲头。“这些天,小家伙在这里挺热闹。”黄立新指着岸边一条趸船,高兴地告诉记者,水下有他们的“顺风耳”。随后,他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并点开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系统,查看附近水域江豚活动情况。

据介绍,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蜿蜒58公里,多弯多岔,沙洲发育较好,且属于感潮江段,较适宜江豚生活繁殖。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江豚,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改建升级迁地保护基地,建成水生哺乳类声影像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分别在安平洲头、大通鹊江、保护区补水趸船水下安装江豚声呐监测装置,以及9个铁塔高空视频监控平台,不仅填补了保护区野外技防的空白,也使得江豚保护更加精准化。

七年来,我市统筹推进长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体”建设,大力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港口码头整治、“十年禁渔”等长江大保护工程,累计关停拆除沿江化工企业5家,拆除码头及非码头设施100余个,清理废弃房屋5200平方米,复绿长江生态岸线约40万平方米,放养各类鱼苗约630万尾,以“铜陵作为”贡献“长江之治”。2022年,我市城市水质指数较2017年下降近30%(水质指数越小表明水质越好),长江铜陵段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今年10月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长江“病情”的日益好转,黄立新看得真真切切,“江水清澈了不少,江豚爱吃的鲫鱼、鲤鱼等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江豚在浅滩处追逐鱼群觅食。此外,中华鲟、白颈鸦、黑天鹅等珍稀保护动物也常有出现。”

“这次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科考队员给出的江豚数据,与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队员估计的数据基本相当,目前保护区江豚数量应该在60头左右。”去年9月,黄立新作为一名独立观察员全程参与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十年间,铜陵江豚种群不仅实现了止跌,而且还增加了约15头,增幅超过长江流域整体水平。”

现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我市已成为一种行动自觉,“河长制+法官”“河长制+检察”“河湖巡查邮路”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各级河长约有800人,更有200多名邮递员“化身”护河员。同时,郊区长江豚保护协会、义安区胥坝乡长江清洁保护志愿服务队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纷纷成立,不仅使得“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也让黄立新不用再“孤身走暗巷”。“我现在的职责不只是巡护,更多的是组织和协调,坚信随着更多力量的集结,江豚的微笑会更加灿烂。”

“快看,江豚!”临近中午时分,工作艇结束执法活动返航至长江海事五松码头时,两头江豚正在江上东游西窜,不时跃出水面探出黑黑的小脑袋,好像在说,“感谢你们的保护,我们又可以自由自在游弋嬉戏了!”

(孙照柱 高凌君 铜陵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