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立足职能定位,找准出版物市场监管工作切入点、着力点,织好“防护网”,耕好“责任田”,打好“组合拳”,守好“主阵地”,持续加大出版物市场整治力度,打好“扫黄打非”主动仗,有效净化文化生态,扫除文化垃圾,构筑精神文化新高地。
织密“日常监管”一张“网”
台账“建”起来。对县域内印刷企业、线上线下出版物经营单位等经营主体分门别类建立基础台账。加强同审批部门对接,做好市场经营主体动态调整,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市场“管”起来。组建巡查工作专班,着力破除执法监管中力量分散、持续性差的问题。每月对网络书店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开展网络巡查;每季度对中小学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线下零售店开展重点执法检查。市场管理工作做到有人“盯”、有人“抓”、有人“管”。
人员“动”起来。打破传统监管模式,执法人员实现监管人员入格入网,改变“单线作战”的监管弊端,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锻造深挖细查的“斗争本领”,形成“团队合作”的强大合力。
网络“转”起来。有效发挥扫黄打非基层站点阵地作用,充分调动乡镇文化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人员贴近基层、信息灵通特点,做好案件线索向案件成果转化文章,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网络。
擦亮“文化执法”一把“剑”
抓学习,促提升。每月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充电”,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研讨学,业务技能显著提升。
设节点,促效能。通过设置案件数量、案件门类、案件评优等评价指标,将文化执法工作纳入县节点工作平台,建立“年初建账、年末交账”工作机制。通过科学设立节点,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等工作”为“找工作”,变“推着干”为“比着干”。
抓管理,促规范。坚持“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的原则,持续加大对非法出版和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5491人次,检查经营点位1533次,巡查网站网店800余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344册,下架“耽美类”出版物751册。累计立案查处21起,以最严格执法监管助推市场管理提质增效。
激活力,促发展。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宽柔并济、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运用教育、告诫、引导等手段,让经营单位有容错空间,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依法适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促进良性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行政执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下好“综合治理”一盘“棋”
推动主体瘦身。组织开展“僵尸企业”清理工作,按照“唤醒一批,规范一批,清理一批”的原则,依法依规对提供虚假的设立申请材料、长期未开展经营活动等企业进行摸底核实。累计撤、注销不在本地经营主体近40家,市场存量压减四分之一。
探索分级管理。对出版物市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推行分级监管。对“A级”守法诚信的单位,逐步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C级”违法违规的单位,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提高巡查计划精准度和巡查工作效率。
协调部门联动。宣传、统战、公安、文旅、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成员单位横向联动。抓好出版物印制、寄递、仓储、运输、传播等重点环节的管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和侵权盗版行为,形成齐抓齐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态势。
引导公众参与。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送法上门等方式,向出版物经营企业及广大市民宣传“扫黄打非”、版权保护等相关知识,引导企业文明经营、依法经营,引导广大市民支持正版、保护正版。组织开展“绿书签行动”“护苗”宣传活动60余场,受众10000余人次,派发“绿书签”8000余张,张贴宣传海报800余份。畅通线索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出版物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进行监督,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肥西县文旅局 汪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