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河早报消息 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聚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依托应用化工技术、医药技术等重点专业群建设优势,获批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并入选安徽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长三角化工新材料行业和安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走出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是安徽省三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对化工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2023年,淮南联合大学联手中安联合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含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等3个专业的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目前已定向为企业输送订单人才近100人。
高校拥有教育链、人才链,园区拥有产业链、创新链,搭建一座桥梁将其有效衔接是重中之重。淮南联合大学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强化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实现“人才图谱”和“产业地图”相融共进、相互赋能。学校探索“专业+产业”路径,提高职业适应性;完善“教学+研发”模式,激发创新驱动力;健全“培养+就业”体系,优化人才培养链;构建“园区+联盟”格局,增强经济支撑度。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淮南联合大学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参与省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淮南联合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在校生近300人。”学校现有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线路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等十余个专业实训室。同时,拥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等。
学校主动开放资源、对接需求,依托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联合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开展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建设路径,加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高地。(记者 付莉荣 实习生 赵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