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和”以皖韵

2023-11-18 12:08   新华每日电讯

和平、和睦、和谐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之一。在中国南北交汇中心地带的安徽,一个“和”字笔墨浓烈,贯通黄河长江,连接古今,浸润山河,温暖人心。

“和”以皖韵,和合中华。

一巷一墙 孕育“和”之形

火红、金黄、深绿……叠错的色彩展示黄山最斑斓的秋天。山脚下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黟县西递村,随处可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民居。村中心,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建筑,成为热门“打卡”点。

驻足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座建筑靠人行处的侧墙拐角,被人为地削去直角。门额上题刻:“作退一步想。”

这其中有一段“退一步与人方便”的佳话。清代道光年间,开封知府胡文照在修缮祖居“大夫第”时,考虑到行商走贩拉货挑担不易,主动将处于闹市的正屋墙角削去三分、侧门墙界后退半米,“裁直为圆、方便他人”。墙角虽削去三分,但是高处有棱有角,靠地面的直角墙基仍在,寓意“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三分和气”。胡文照的做法也被邻里纷纷仿效,原本逼仄的巷道多了几分宽广。

在徽州,“作退一步想”不止这一面墙、几幢旧居。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须知难得惟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在这里,不少人家悬挂的楹联透着几代人遵从的和合文化。古城街巷大多很窄,又有露天水渠穿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水渠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块青石板探出来,伸到水渠上方,当两人迎面相遇,其中一人可踩在石板上让对面先通过。这块青石板,因此得名“谦让石”。

黄山北去500里,跨过长江,是为桐城。在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中心,有一条长不过百米,仅两米宽的窄巷,连天的香樟树下人流不息。

这背后又有一个“让”的故事:《桐城县志略》等史志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桐城市所属的安庆市,亦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清光绪年间,美国人威廉·埃德加·盖洛考察中国18个省府,在考察报告中他对“安庆”的注解为“Peace and Happiness”。“和”,是这个美国人真实而直观的体悟。

书中联外 绵延“和”之味

犹如一粒种子,“和”字于先哲之呼声掷地有声、诗赋之吟咏慷慨深沉、学堂之诵读朗朗上口、家训之教诲语重心长,自此发芽。勇于革故鼎新、重视教育教化,深沉的和合追求成为后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近年来,桐城市根据考古发掘、文献史料、口述整理等,恢复重建了“六尺巷”、张氏相府等。街头墙壁上画着六尺巷故事漫画,孩子们入学第一课也少不了“六尺巷”。

据史书记载,张英为官勤政清廉,主张谦让、益人。其次子张廷玉先后任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户部尚书。张英父子优良家风为世人称颂。父子撰著的《聪训斋语》《澄怀园语》合集为《父子宰相家训》,历经多次出版。

这样的六尺巷自带流量。有网友赞它内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阔胸襟”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处世情怀”。有网友以此自勉:“心宽不怕巷子窄,行善礼让福自来。”

同样在西递,几乎每天晚上,村口会有大型水幕秀《西递传奇》,“作退一步想”的故事以水幕动漫的形式徐徐上演,“和”字留在楹联之上、画板之上、灯光之下。

传文善治 解码“和”之道

时隔300多年,现代版“让三尺”的故事在桐城吕亭镇平坦村上演。

因通往4户村民家的一条巷道过于狭窄,巷道中间还有一根电线杆,车辆无法进出,平坦村计划对巷道扩宽、清障、硬化,但遭遇多重阻力。

巷道边的村民认为道路硬化后车流量增加会影响其房屋安全及出行安全;与巷道一墙之隔的学校认为道路拓宽会占用学校土地,使学校国有资产流失;供电部门因迁移费用和无处重新立杆问题,对迁移巷道中间的电线杆存在顾虑。

平坦村党总支书记项宗龙告诉记者,纠纷调解过程中,“六尺巷”的故事最终解决了三方的心结:学校拆除围墙并让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供电局主动迁移电线杆,村民同意拓宽道路,并筹资解决道路硬化问题。

“和”,被不断赋予新时代内涵,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有益的作用,于润物细无声处推动着社会善治。

2016年,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据“六尺巷”故事精髓,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目前,桐城市已建成300余个“六尺巷调解工作室”。短短两年,全市矛盾纠纷减少25%,万人成讼率下降16%;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

胡文照的故居如今修缮一新,天井里曾经寓意“团圆”的合欢桌被解读为意蕴更深刻的“和合桌”。“两个半圆形的桌子拼在一起,心里的疙瘩就解了。”胡文照的二十五世孙——西递镇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

近年来,当地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等平台,创新推出的基层社会治理德治品牌——“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在引导群众“退一步想”的同时,促进基层治理“进一步为”。

“作退一步想”的徽州,成为今天讲述中国和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会客厅。去年春,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内的70余场外交活动在黄山的氤氲茶香中举行。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黄山、桐城如此,安徽如此,中国如此。迎客松下,迎客天下。(记者刘菁 陈诺 刘美子 屈彦)

和平、和睦、和谐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之一。在中国南北交汇中心地带的安徽,一个“和”字笔墨浓烈,贯通黄河长江,连接古今,浸润山河,温暖人心。

“和”以皖韵,和合中华。

一巷一墙 孕育“和”之形

火红、金黄、深绿……叠错的色彩展示黄山最斑斓的秋天。山脚下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黟县西递村,随处可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民居。村中心,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建筑,成为热门“打卡”点。

驻足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座建筑靠人行处的侧墙拐角,被人为地削去直角。门额上题刻:“作退一步想。”

这其中有一段“退一步与人方便”的佳话。清代道光年间,开封知府胡文照在修缮祖居“大夫第”时,考虑到行商走贩拉货挑担不易,主动将处于闹市的正屋墙角削去三分、侧门墙界后退半米,“裁直为圆、方便他人”。墙角虽削去三分,但是高处有棱有角,靠地面的直角墙基仍在,寓意“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三分和气”。胡文照的做法也被邻里纷纷仿效,原本逼仄的巷道多了几分宽广。

在徽州,“作退一步想”不止这一面墙、几幢旧居。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须知难得惟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在这里,不少人家悬挂的楹联透着几代人遵从的和合文化。古城街巷大多很窄,又有露天水渠穿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水渠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块青石板探出来,伸到水渠上方,当两人迎面相遇,其中一人可踩在石板上让对面先通过。这块青石板,因此得名“谦让石”。

黄山北去500里,跨过长江,是为桐城。在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中心,有一条长不过百米,仅两米宽的窄巷,连天的香樟树下人流不息。

这背后又有一个“让”的故事:《桐城县志略》等史志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桐城市所属的安庆市,亦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清光绪年间,美国人威廉·埃德加·盖洛考察中国18个省府,在考察报告中他对“安庆”的注解为“Peace and Happiness”。“和”,是这个美国人真实而直观的体悟。

书中联外 绵延“和”之味

犹如一粒种子,“和”字于先哲之呼声掷地有声、诗赋之吟咏慷慨深沉、学堂之诵读朗朗上口、家训之教诲语重心长,自此发芽。勇于革故鼎新、重视教育教化,深沉的和合追求成为后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近年来,桐城市根据考古发掘、文献史料、口述整理等,恢复重建了“六尺巷”、张氏相府等。街头墙壁上画着六尺巷故事漫画,孩子们入学第一课也少不了“六尺巷”。

据史书记载,张英为官勤政清廉,主张谦让、益人。其次子张廷玉先后任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户部尚书。张英父子优良家风为世人称颂。父子撰著的《聪训斋语》《澄怀园语》合集为《父子宰相家训》,历经多次出版。

这样的六尺巷自带流量。有网友赞它内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阔胸襟”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处世情怀”。有网友以此自勉:“心宽不怕巷子窄,行善礼让福自来。”

同样在西递,几乎每天晚上,村口会有大型水幕秀《西递传奇》,“作退一步想”的故事以水幕动漫的形式徐徐上演,“和”字留在楹联之上、画板之上、灯光之下。

传文善治 解码“和”之道

时隔300多年,现代版“让三尺”的故事在桐城吕亭镇平坦村上演。

因通往4户村民家的一条巷道过于狭窄,巷道中间还有一根电线杆,车辆无法进出,平坦村计划对巷道扩宽、清障、硬化,但遭遇多重阻力。

巷道边的村民认为道路硬化后车流量增加会影响其房屋安全及出行安全;与巷道一墙之隔的学校认为道路拓宽会占用学校土地,使学校国有资产流失;供电部门因迁移费用和无处重新立杆问题,对迁移巷道中间的电线杆存在顾虑。

平坦村党总支书记项宗龙告诉记者,纠纷调解过程中,“六尺巷”的故事最终解决了三方的心结:学校拆除围墙并让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供电局主动迁移电线杆,村民同意拓宽道路,并筹资解决道路硬化问题。

“和”,被不断赋予新时代内涵,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有益的作用,于润物细无声处推动着社会善治。

2016年,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据“六尺巷”故事精髓,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目前,桐城市已建成300余个“六尺巷调解工作室”。短短两年,全市矛盾纠纷减少25%,万人成讼率下降16%;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

胡文照的故居如今修缮一新,天井里曾经寓意“团圆”的合欢桌被解读为意蕴更深刻的“和合桌”。“两个半圆形的桌子拼在一起,心里的疙瘩就解了。”胡文照的二十五世孙——西递镇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

近年来,当地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等平台,创新推出的基层社会治理德治品牌——“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在引导群众“退一步想”的同时,促进基层治理“进一步为”。

“作退一步想”的徽州,成为今天讲述中国和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会客厅。去年春,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内的70余场外交活动在黄山的氤氲茶香中举行。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黄山、桐城如此,安徽如此,中国如此。迎客松下,迎客天下。(记者刘菁 陈诺 刘美子 屈彦)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