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1990年出生的冯正是铜陵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来,冯正巧用自身媒体优势,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他依托自身文化素养,创作出《江豚迁徙记》《我的冠军爸爸》《七彩中国梦》等文艺作品,展现铜都风采;他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开展普通话公益培训、关爱困境留守儿童以及关心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2023年,冯正被评为“铜陵市首届青年文艺新星”、安徽省第十四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热爱家乡,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冯正因桑梓之情从江西省高安市广播电视台回到铜陵市广播电视台,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作为一名跑乡村振兴口的记者,冯正利用自身优势打通乡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2月,冯正在一线采访过程中得知枞阳县义津镇增丰村1万多斤粉丝滞销。为此,他不仅发表了《铜陵:全城买粉丝 爱心助脱贫》稿件,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转载。同时,他和同事还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号召广大听众和网友购买“扶贫粉丝”帮助贫困户脱贫。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将滞销的粉丝全部卖出。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2020年夏季,枞阳县内超强降雨导致农作物受灾,冯正在得知消息后,不仅深入一线采访,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公益扶贫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他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向各位网友介绍了土蜂蜜、豆干、荞麦糊、葛根汁等枞阳特色农产品,讲述了这些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并号召各位网友在抗洪特殊时期为扶贫助农献一份力。在冯正的直播推动下,这些深居乡村的特产好物,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冯正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公益助农尽一份力。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撰写倡议书、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号等方式,热心帮助义津镇江厂村的瓜农们售卖掉因连续降雨而滞销的西瓜700余斤,解决了瓜农们的燃眉之急。他所撰写的报道《雨天买西瓜 真心助脱贫》也在学习强国、中安在线等媒体发表。
在冯正的心目中,他认为通过媒体人自身的资源优势去帮助别人,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热衷创作,展现铜都风采
这些年,冯正热衷于文艺创作。其中,以全国劳模苏保信为题材创作的广播剧《我的冠军爸爸》获安徽省广播文艺一等奖;以长江大保护为题材创作的广播剧《江豚迁徙记》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列为重点文艺项目,在中国之声、长三角之声等全国十余家媒体播出,为宣传铜陵形象、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安徽省作协会员,冯正围绕铜陵的山水、人文写下《铜陵这本书》《铜陵笔记》《最美的你们》等一系列诗歌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在各级文学刊物发表,还被做成了朗诵视频、音频在网络和广播媒体发表。2023年元旦,市文旅局主办的“铜陵市第三届新年诗会暨作家冯正诗歌朗诵会”受到了各级媒体广泛关注,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为宣传铜陵形象、优化铜陵营商环境、提升铜陵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作为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冯正还积极创作相声、小品,其中创作出的《礼物》《返乡》《红船》等作品在全省展演,进一步打响了铜陵品牌。同时,他组织策划了“曲艺党课”的理论政策宣讲、“曲艺小小传承人”公益培训班、新时代文明实践演出等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深受铜陵市民欢迎。
热心公益,情系社会发展
工作刚开始,冯正与“公益”之间的联系建立在一篇篇新闻报道上,记录救助病患、捐款捐物和敬老爱老,然后把这些鲜活的公益事件传播出去,也许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公益的“旁观者”。慢慢地,他发现或许自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从以前的传播者变成不折不扣的公益行动者。
这些年,冯正利用自己播音主持专业特长,深入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地,为广大少年儿童和市民上了一堂堂“公益推普课”,培养大家说普通话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说好普通话的基本技能。2022年、2023年,参加了安徽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举办的“大手牵小手 爱心书包随手捐”活动,为安徽部分乡村的困难学生捐赠爱心书包和学习物资,传递了温暖的正能量。
作为民盟盟员和铜官区政协委员,冯正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上百篇社情民意、调研报告,为铜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参考;作为铜陵市植物园特邀管理员,他参与植物园的建设与管理,为构建城市公园“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铜都绿色卫士,冯正还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铜陵“无废城市”建设。凭借着突出的贡献,冯正先后获得铜陵市五四青年奖章、安徽省优秀盟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安徽省广电系统骨干人才库和铜陵市社科专家库。
谈及媒体人做公益,冯正表示,“我是一个媒体人,后来参与公益,我每天想的都是怎么用自身的优势去解决社会问题,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慢慢地,我觉得也许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以及对他人的关切,才是让我们继续往前走的最大的原因”。(通讯员 杨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