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合肥​新站高新区:“四聚焦”赋能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1-02 16:46

近日,安徽省2022年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正式公布,新站高新区位列综合排名第3位。安徽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分别发文对综合评价结果靠前的高新区予以通报表彰。

近年来,新站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持续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聚焦科创体系搭建和氛围营造。为系统把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全局,2023年2月新站高新区成立中共新站高新区工作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以少荃湖科创中心为核心,布局魏武路新芯产业、文忠路产教融合和新海大道转型发展三条科创带,建设中国芯视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声谷信创等五大园区,打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未来技术六大集群。出台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建设与管理、科技招商等方面政策文件和工作方案,成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聚焦科创策源和成果转化承接。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推动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二期常态化运营,积极对接洽谈空天信息超高频半导体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2个新研项目,新建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创新中心。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提升和科创项目落地承载能力,高标准全方位推动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聚焦国际化田园式产业新城定位,推动“产、城、乡”一体化融合,组建专班推动,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少荃湖科创中心、科创大厦、数字科技产业园三园齐开,新增国有科创载体面积30余万平方米。组建孵化器创新发展联盟,加强运营管理和资源对接,赋能民营科创载体发展壮大。

聚焦校企对接和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对接市成果转化专班,挖掘重点高校科研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学校“实验室”与产业“应用场”。截至今年10月底,推动高校成果转化成立企业超过20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总额超过96.3亿元,科技成果登记累计完成200余项。持续抓好创新主体培育,辅导337家入库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认定231家,形成了“发现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国家高企总量也由2019年的不足百家壮大至2023年的近340家,近四年实现了高企数量每两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

聚焦科技招商和发展新路径。树牢科技即产业的理念,按照既要“大项目顶天立地”又要“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思路,精准定位大院大所、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企业,打造科技招商强引擎。积极对接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无人驾驶矿车、中医药生产、3D打印金属粉末等优质科技型项目,积极探索科技招商“新赛道”。今年已签约科技类项目13个,累计签约金额超过37亿元,在谈项目28个。

下一步,新站高新区将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紧扣“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贡献科创力量。

近日,安徽省2022年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正式公布,新站高新区位列综合排名第3位。安徽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分别发文对综合评价结果靠前的高新区予以通报表彰。

近年来,新站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持续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聚焦科创体系搭建和氛围营造。为系统把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全局,2023年2月新站高新区成立中共新站高新区工作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以少荃湖科创中心为核心,布局魏武路新芯产业、文忠路产教融合和新海大道转型发展三条科创带,建设中国芯视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声谷信创等五大园区,打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未来技术六大集群。出台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建设与管理、科技招商等方面政策文件和工作方案,成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聚焦科创策源和成果转化承接。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推动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二期常态化运营,积极对接洽谈空天信息超高频半导体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2个新研项目,新建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创新中心。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提升和科创项目落地承载能力,高标准全方位推动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聚焦国际化田园式产业新城定位,推动“产、城、乡”一体化融合,组建专班推动,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少荃湖科创中心、科创大厦、数字科技产业园三园齐开,新增国有科创载体面积30余万平方米。组建孵化器创新发展联盟,加强运营管理和资源对接,赋能民营科创载体发展壮大。

聚焦校企对接和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对接市成果转化专班,挖掘重点高校科研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学校“实验室”与产业“应用场”。截至今年10月底,推动高校成果转化成立企业超过20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总额超过96.3亿元,科技成果登记累计完成200余项。持续抓好创新主体培育,辅导337家入库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认定231家,形成了“发现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国家高企总量也由2019年的不足百家壮大至2023年的近340家,近四年实现了高企数量每两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

聚焦科技招商和发展新路径。树牢科技即产业的理念,按照既要“大项目顶天立地”又要“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思路,精准定位大院大所、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企业,打造科技招商强引擎。积极对接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无人驾驶矿车、中医药生产、3D打印金属粉末等优质科技型项目,积极探索科技招商“新赛道”。今年已签约科技类项目13个,累计签约金额超过37亿元,在谈项目28个。

下一步,新站高新区将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紧扣“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贡献科创力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