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芦荡晚风起,秋塘鱼贝生。深秋时节,漫步在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张楼程阁、徐黄楼等自然村内的池塘边,美人蕉争相怒放,水鸟振翅飞起,芦苇随风摇摆,和美乡村的田园气息飘荡开来,美景如画,如一首写满故乡的诗,令人陶醉……看着眼前的一切,今年71岁的村民刘先民十分感慨:“以前这里是垃圾堆、污水池、废弃塘,谁也不想靠近它一步,如今这变化是真大。”刘先民是本地人,见证着村里的大小池塘从有水到缺水、从缺水到污水、又从污水到活水的变化历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可喜变化的“源头”就是渠沟镇大力实施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在皖北地区率先打造出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样板。
近年来,相山区渠沟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通过牢牢抓住“生态宜居”这一关键点,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无序排放等问题,下好生态环境治理“先手棋”,打好污染防治“主动仗”,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让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增“新”,亮出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你看这网兜里是贝类,下面种植的全都是水草。”蹲在程阁自然村里的水塘前,张楼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跃东向记者展示着这塘水清澈见底的奥妙。渠沟镇在张楼程阁自然村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资源循环的原则,将农村污水资源化,在水循环通道中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生态净化系统对来水进行净化提升,生活污水采用体现资源化三级消解技术,就地就近资源化,使污水能施肥、能灌溉,让农村地表水能洗衣、可洗菜。地表水按照地形地势采用自流方式,在水流通道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消纳水体营养盐,使贝鱼草菌藻系统净化效能发挥最大化,也便于水生态景观的构建,同时净化后的水可供村民日常使用,真正实现还水于民。
“你看我们这水多清澈,年轻人从外地回来都说,这让他们想起了孩童时期的往事。”说罢,刘跃东用手捧起池塘里的清水,洗了一把脸。洗去了奔波的疲惫,找回了那一抹清澈的乡愁。
同时,渠沟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试点工程。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在徐集村、刘楼村、郭王村等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试点工程,相继建设污水主管网、支网和到户污水收集管线、收集池以及一体式终端处理设备,定期进行水质检测。6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现已开始试运营,总设计处理规模达到680吨/日,惠及周边居民7000余户。
弹奏美妙乐曲,需要十指联动,娴熟配合。生态治污,亦是如此。渠沟镇在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试点工程的同时,还大力实施王引河支流治理工程。投资8000万元对王引河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河沟总长35.89千米。新建污水管网10公里,清理河道垃圾约1.5万吨,清理淤泥约20万立方米,生态护岸约8公里,生态沟渠治理总长度50公里。加固、新建过路桥涵,以及沟渠扩挖、修建堤防、堤顶道路等。目前,工程即将竣工。
“呵护清清水源,绽放勃勃生机。”一张张管网铺设延伸,一个个管道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目标。“眼见着村子一年一变样,几年大变样。现在走在路上我们的心情很舒畅,傍晚也愿意出来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原来我们家旁边的景色这么美!”村民们欣喜于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更愿意呵护它、赞美它,人居环境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润物无声。如今,走进渠沟镇各个村落,或清新自然或质朴温馨,道路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画卷映入眼帘。小村庄越变越美的背后折射出渠沟镇农村污水治理的务实措施和可喜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镇部署安排,围绕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做好生态水循环治理工作,以水环境长治久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跃东表示。
邹晨光 大皖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