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叶集区三元镇:党建引领,唱响基层治理的“主旋律”

2023-11-02 14:39

今年以来,叶集区三元镇持续深入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抓重点、解难题,创新党建、跨越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红色领航。三元镇坚持“美好向往”与“肩负使命”同频共振,创新建设农创“党员微家”新阵地,利用现有的村(社)服务阵地、集体闲置资产、党员自家庭院等各类空间,融合民俗馆、知青馆、农耕馆等文化元素,集成打造党员学习的“微党课”、活动开展的“微场所”、农家院落的“微服务”、党员调处的“微治理”、农村党员的“微家风”的“五微模式”,切实丰富基层党建“微”阵地的核心内涵。今年以来,以“微家”为主体开展的各类学教活动已有30余场,累计参与党员群众500余人次,在“党员微家”建立助力农创的“青年之家”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乡里乡亲”调解室,先后收集党员群众意见80余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0余件。同时,创新打造农村数字党建“微”平台,围绕农村远教电教的作用发挥,投入10余万元订制“智慧三元”APP和智能电视充分发挥了线上党建功能,将学习、展示、视频等功能融合于一体,实现党员电教远教网络端口和传统电信机顶盒端口的“无缝衔接”,建成可移动的远教站点,力促电教远教与助农服务深度融合。今年以来,通过“微”平台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党员参与其中的达54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00个小时以上,涉及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在龙元村,“党员微家”建在美丽乡村中心村,与数字党建“微”平台合二为一,不仅满足周围党员群众日常议事、学习、活动等实际需要,还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农家书屋从村部搬到了“群众家隔壁”,党群新阵地直接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

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三元镇坚持“为民惠民”与“践行初心”交相辉映,常态化推动党小组“板凳会”走深走实,用好党员群众“零距离”工作法,将支部党员“化整为零”,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企业厂房讲政策、话民生,将党员群众的意见、心愿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指南;压实“五会合一”工作要求,动员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讲故事、议民生、唱红歌、评先进、赛所学”等“板凳会”活动,进一步丰富基层组织活动,规范党小组活动开展;增强“板凳会”融合属性,将基层“千头工作”融入群众家门口的“一会”,与群众一起“畅谈”常态化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评比“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在群众身边学会群众语言,党群相融暖民心成为现实。今年以来,三元镇已开展“板凳会”120余场,党员群众累计参与7000余人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同时,结合“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党建+治理”模式,组建村(社区)党员“智囊团”和矛盾调解队,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村民组长、群众组成,采取说事理、讲法理的方式,通过“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室等途径,积极帮助网格内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和支持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创新搭建的镇村“书记热线”、网格联络卡,切实打通了党群、干群“绿色通道”,群众已经养成直接联系党支部书记、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基本实现了“群众呼叫,党员报道”。今年以来,全镇“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线上平台开始常态化使用,全镇“无事”找书记平台办件16000余件。村组干道和重要路口基本事项摄像头全覆盖,群众在家可以“隔空喊话”党员干部,“平台点单、网上办结”的数字服务已经走进了农村。

融入中心大局同频共振。三元镇坚持“最大政绩”与“高质量发展”互动并进,跨越提升村集体经济建设水平,创新村级集体经济“整镇推进”发展思路,全面统筹到村项目、资产资源和收支管理,贯彻落实“党建+”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体经济3类8型发展模式,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组织的“书记工程”,明确职责任务“硬杠杠”。打造自主经营核心产业,由基层党委牵头,集中整合土地、项目、资金等多方资源,通过“试点、推广、提升”三步确定“生态鸡”养殖项目,实现产业发展量变到质变。走好“化土为金”发展道路,兼顾各村社不同发展底蕴,推进适度规模化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从传统的“一户一地”变为“一村一地”,为机械化规模化高效化土地利用打下基础。因地制宜用好人力资源,汇聚农村闲赋劳动力,组建村集体劳务公司,承接环境整治、基建工程、市政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在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群众收入的同时,扩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截至目前,全镇10个劳务公司共承揽项目工程20余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将增收100余万元,收益群众达500余人。在桥元村,20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在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70余名周边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期望,尝到“甜头儿”的群众只盼着家乡产业越做越大,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臧磊)

今年以来,叶集区三元镇持续深入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抓重点、解难题,创新党建、跨越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红色领航。三元镇坚持“美好向往”与“肩负使命”同频共振,创新建设农创“党员微家”新阵地,利用现有的村(社)服务阵地、集体闲置资产、党员自家庭院等各类空间,融合民俗馆、知青馆、农耕馆等文化元素,集成打造党员学习的“微党课”、活动开展的“微场所”、农家院落的“微服务”、党员调处的“微治理”、农村党员的“微家风”的“五微模式”,切实丰富基层党建“微”阵地的核心内涵。今年以来,以“微家”为主体开展的各类学教活动已有30余场,累计参与党员群众500余人次,在“党员微家”建立助力农创的“青年之家”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乡里乡亲”调解室,先后收集党员群众意见80余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0余件。同时,创新打造农村数字党建“微”平台,围绕农村远教电教的作用发挥,投入10余万元订制“智慧三元”APP和智能电视充分发挥了线上党建功能,将学习、展示、视频等功能融合于一体,实现党员电教远教网络端口和传统电信机顶盒端口的“无缝衔接”,建成可移动的远教站点,力促电教远教与助农服务深度融合。今年以来,通过“微”平台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党员参与其中的达54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00个小时以上,涉及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在龙元村,“党员微家”建在美丽乡村中心村,与数字党建“微”平台合二为一,不仅满足周围党员群众日常议事、学习、活动等实际需要,还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农家书屋从村部搬到了“群众家隔壁”,党群新阵地直接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

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三元镇坚持“为民惠民”与“践行初心”交相辉映,常态化推动党小组“板凳会”走深走实,用好党员群众“零距离”工作法,将支部党员“化整为零”,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企业厂房讲政策、话民生,将党员群众的意见、心愿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指南;压实“五会合一”工作要求,动员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讲故事、议民生、唱红歌、评先进、赛所学”等“板凳会”活动,进一步丰富基层组织活动,规范党小组活动开展;增强“板凳会”融合属性,将基层“千头工作”融入群众家门口的“一会”,与群众一起“畅谈”常态化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评比“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在群众身边学会群众语言,党群相融暖民心成为现实。今年以来,三元镇已开展“板凳会”120余场,党员群众累计参与7000余人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同时,结合“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党建+治理”模式,组建村(社区)党员“智囊团”和矛盾调解队,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村民组长、群众组成,采取说事理、讲法理的方式,通过“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室等途径,积极帮助网格内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和支持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创新搭建的镇村“书记热线”、网格联络卡,切实打通了党群、干群“绿色通道”,群众已经养成直接联系党支部书记、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基本实现了“群众呼叫,党员报道”。今年以来,全镇“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线上平台开始常态化使用,全镇“无事”找书记平台办件16000余件。村组干道和重要路口基本事项摄像头全覆盖,群众在家可以“隔空喊话”党员干部,“平台点单、网上办结”的数字服务已经走进了农村。

融入中心大局同频共振。三元镇坚持“最大政绩”与“高质量发展”互动并进,跨越提升村集体经济建设水平,创新村级集体经济“整镇推进”发展思路,全面统筹到村项目、资产资源和收支管理,贯彻落实“党建+”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体经济3类8型发展模式,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组织的“书记工程”,明确职责任务“硬杠杠”。打造自主经营核心产业,由基层党委牵头,集中整合土地、项目、资金等多方资源,通过“试点、推广、提升”三步确定“生态鸡”养殖项目,实现产业发展量变到质变。走好“化土为金”发展道路,兼顾各村社不同发展底蕴,推进适度规模化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从传统的“一户一地”变为“一村一地”,为机械化规模化高效化土地利用打下基础。因地制宜用好人力资源,汇聚农村闲赋劳动力,组建村集体劳务公司,承接环境整治、基建工程、市政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在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群众收入的同时,扩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截至目前,全镇10个劳务公司共承揽项目工程20余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将增收100余万元,收益群众达500余人。在桥元村,20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在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70余名周边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期望,尝到“甜头儿”的群众只盼着家乡产业越做越大,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臧磊)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