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群众满意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宿松县松兹街道围绕“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新思路,坚持不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以建设“和美松兹、活力新城”及美丽宜居自然村为重点,始终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助力村庄面貌换新颜,谱写乡村美丽“篇章”。
未雨绸缪,精心谋划抓整治
入户宣传明政策。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发动乡村干部逐户上门,耐心细致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倡议群众积极参与配合,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工作,现场签订整治承诺书,成功签订2100余份整治承诺书,同时利用广播、横幅、宣传车等方式在辖内进行持续宣传,确保宣传无死角,夯实了群众基础。在入户宣传时,对于少数贫困户及年老体弱对象,组织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站所同志组成服务小分队,分头上门协助30余户对象进行庭院清扫、杂物整理,做好保洁工作,获得了群众好评。
健全制度打基础。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各项长效管护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后续管护,共建共治共享。各村、社区积极共开展环境整治夜校活动80余次、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00余次,以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打下坚实基础。
征求意见促推进。结合村情,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走访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根据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方案要求,将祝屋组、刘屋组自然村纳入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计划,并紧扣时间节点狠抓推进。在各村、社区环境整治夜校里,成功转变乡村干部唱独角戏的原貌,积极鼓励优秀党员、文明户带头发言,切实发挥夜校作用,提升了群众热情。
发动群众齐上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动员群众自觉履行门前“三包”,全力以赴、主动参与,将祝屋、刘屋、高铁站旁自然村内道路、沟渠、广场、人行道等破损情况进行全面修复,对村内道路周边的破损道路进行大规模拆破拆旧,拓宽“乡间路”,疏通“梗阻路”,进一步畅通农村道路。组织志愿者、党员、群众一起动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环境整治活动。
多措并举,环境整治见实效
由点及面整治。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到哪里,乡村的文明新风就吹到哪里。修建停车位、路边花坛、村口标设、村民健身广场、景观桥……拆破除旧后空出的闲置土地不仅为道路的拓宽、健身广场的建设提供了空间,更为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公共设施提供了可能。村民茶余饭后有了聚会聊天的地方,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宜居村环境整治建设,道路宽敞了,路灯亮了,村民有了休闲健身的广场,村里人居环境变了样,老百姓心里更加舒畅了。
节前集中整治。为进一步巩固提升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在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中秋和国庆佳节,各村、社区组织志愿者手持工具,对卫生死角和小广告进行清理,对道路两侧杂物、河塘沟渠、房前屋后等进行清理,对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现象进行耐心劝导,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通过活动的开展,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为双节的到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我爱我家的良好风尚。
突出重点整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路径,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开展“六清”、治理“六乱”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整治行动。各村、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积极参与集中整治行动200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3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30余口、清理村(社区)内沟渠20余公里。集镇范围内新增停车位100余处、清理乱搭乱建80余处、清理废旧广告牌200余个。
巩固成果,持续发力保“颜值”
栽种苗木增“颜值”。厚植绿色发展特色优势,积极发展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在发展苗木产业中,大力推进苗木示范基地建设。苗木基地已发展成为全县最大苗木小苗繁育基地,有近200个品种供应客户选择,实现了全年供应苗木链条,为绿化村民庭院和乡间道路提供了便利,更是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绿色”法宝。目前,安徽怡花湾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苗木基地已流转土地2000亩,第二次土地流转争取流转土地3000余亩,依托基地资源优势,把基地打造成为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保“颜值”。借助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县城等契机,开展公园、广场保洁志愿服务活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以及低碳生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等40余场,“环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发展8000余人次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红”同“环保绿”相结合起来,号召全体辖区内居民朋友广泛参与,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松兹。
创建评比争“颜值”。为检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实行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集中评比。通过定期开展实地督查、评比打分的形式进行评选,打造示范典型、树立榜样标杆,督促各村、社区找差距、学经验、补不足,推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落地、落实、落细,引导带动全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激发村民自愿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
督导检查提“颜值”。成立人居环境督导组,不定期、不定点对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对有损人居环境的行为进行劝导阻止,对打扫不彻底的区域要求及时整改,努力提升乡村“颜值”。
通过环境整治,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健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动了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为美丽乡村建设书写了崭新篇章。
吴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