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电科第四十、四十一研究所—— 填补100多项国内空白的背后

2023-10-19 10:06   蚌埠新闻网

据蚌埠日报报道  “宽带电磁频谱测试技术”等几十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几百项;在“载人航天”“探月”“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生产、试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55年来,中国电科第四十、四十一研究所(简称“40、41所”)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奋勇攀登,成果丰硕!而取得如此骄人业绩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自主创新,让自身永葆生机与活力。”40、41所所长许建华说,作为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国家队,40、41所的责任使命就是要在这一领域,持续不断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主责主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国防军工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今,40、41所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新时代,一直扎根蚌埠这片热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不断填补国内空白,有效发挥着行业国家队的引领作用,支撑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发展。

从“跟跑”到“领跑”的大步跨越

40所和41所均于1968年成立于陕西秦岭腹地,1982年整体搬迁到安徽蚌埠,2012年两所开始“一体化”管理。55年来,无论是地处闭塞的老三线,还是扎根淮河岸边的蚌埠市,40、41所的基因里,持续流淌着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血脉,既是“大三线”时代的开拓者,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建设者,更是新时代的奋进者。

“创新是我们的‘蓝色基因’。实践证明,只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拥抱变化,应对挑战,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许建华感慨地说,55年来,40、41所走出一条跟踪研制、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实现了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这背后,是一家老牌科研院所对“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炙热追求,更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梦想成真的奋斗缩影。

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40、41所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型号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研发体系,收获着一批又一批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电子测试测量和计量技术研究、测试装备与机电组件的研发生产,全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40、41所收获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迄今为止,共完成220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100多项国内空白,获得9项国家级和40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定并发布各类标准5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共获专利授权8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00余件。2019年,41所成功跻身年度“全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

从“创新”到“创造”的价值实现

“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让创新创造价值。”许建华说,40、41所已构建起“1+5+N”的自主创新体系——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所为目标,制定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建立起“技术、产品、标准、知识产权、项目”5大体系,并以项目为载体,形成技术储备和开发平台;紧跟电子测试前沿技术发展,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制定N个专项计划着力攻关。

近年来,依托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计量一级站、信息产业接插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40、41所每年都要承担上百项的科研攻关任务。在电子测试测量技术领域,突破了太赫兹物质精细谱线检测识别、太赫兹材料超分辨率成像等多项技术,形成智能测试平台、复杂电磁信号智能处理与分析平台等应用成果;在光电子计量领域,突破了宽光谱高吸收率黑体腔设计等多项技术,研制出国际首台光量子探测器综合参数测试仪;在互连与控制技术领域,突破了射频连接器、微波开关、高压连接器、高压直流继电器等一大批技术……这些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均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导航、机械、交通、工业控制、新能源和国防军工等众多领域,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矢志探索、追求卓越。40、41所始终牢记“国家队”的使命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电子测试和互连与控制技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科技不断进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王启南

据蚌埠日报报道  “宽带电磁频谱测试技术”等几十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几百项;在“载人航天”“探月”“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生产、试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55年来,中国电科第四十、四十一研究所(简称“40、41所”)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奋勇攀登,成果丰硕!而取得如此骄人业绩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自主创新,让自身永葆生机与活力。”40、41所所长许建华说,作为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国家队,40、41所的责任使命就是要在这一领域,持续不断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主责主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国防军工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今,40、41所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新时代,一直扎根蚌埠这片热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不断填补国内空白,有效发挥着行业国家队的引领作用,支撑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发展。

从“跟跑”到“领跑”的大步跨越

40所和41所均于1968年成立于陕西秦岭腹地,1982年整体搬迁到安徽蚌埠,2012年两所开始“一体化”管理。55年来,无论是地处闭塞的老三线,还是扎根淮河岸边的蚌埠市,40、41所的基因里,持续流淌着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血脉,既是“大三线”时代的开拓者,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建设者,更是新时代的奋进者。

“创新是我们的‘蓝色基因’。实践证明,只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拥抱变化,应对挑战,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许建华感慨地说,55年来,40、41所走出一条跟踪研制、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实现了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这背后,是一家老牌科研院所对“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炙热追求,更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梦想成真的奋斗缩影。

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40、41所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型号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研发体系,收获着一批又一批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电子测试测量和计量技术研究、测试装备与机电组件的研发生产,全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40、41所收获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迄今为止,共完成220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100多项国内空白,获得9项国家级和40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定并发布各类标准5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共获专利授权8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00余件。2019年,41所成功跻身年度“全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

从“创新”到“创造”的价值实现

“电子测试测量和互连与控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让创新创造价值。”许建华说,40、41所已构建起“1+5+N”的自主创新体系——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所为目标,制定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建立起“技术、产品、标准、知识产权、项目”5大体系,并以项目为载体,形成技术储备和开发平台;紧跟电子测试前沿技术发展,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制定N个专项计划着力攻关。

近年来,依托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计量一级站、信息产业接插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40、41所每年都要承担上百项的科研攻关任务。在电子测试测量技术领域,突破了太赫兹物质精细谱线检测识别、太赫兹材料超分辨率成像等多项技术,形成智能测试平台、复杂电磁信号智能处理与分析平台等应用成果;在光电子计量领域,突破了宽光谱高吸收率黑体腔设计等多项技术,研制出国际首台光量子探测器综合参数测试仪;在互连与控制技术领域,突破了射频连接器、微波开关、高压连接器、高压直流继电器等一大批技术……这些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均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导航、机械、交通、工业控制、新能源和国防军工等众多领域,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矢志探索、追求卓越。40、41所始终牢记“国家队”的使命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电子测试和互连与控制技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科技不断进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王启南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