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茶界“红与黑”,在祁门

2023-10-10 09:48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出版,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一个谜,那就是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红与黑》。显然,《红与黑》是个象征性的书名,关于它的“解读”更是五花八门,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也许是这本书的魅力之一。感谢司汤达给读者们设下的这个“谜局”,总是在自然或不自然之间,牵引着我们试图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座叫维里埃尔的小城里“解谜”。

1875年,也就是《红与黑》出版的45年后,中国茶界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在安徽祁门,一个叫胡元龙的人在平里镇贵溪村的培桂山房创建“日顺茶厂”,并首创祁门红茶,之后不断改良生产技艺,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自此,祁门红茶全国“走红”,走向世界。

同样在祁门,还有一款比百年祁红的历史更为悠久、更为沧桑的黑茶,那就是取自“安五脏六腑”之意的安茶。安茶从明代发端,至清光绪以前,盛极一时,风靡两广和东南亚。然而,随着祁红日益兴起,祁门的安茶产区大为缩小,加之抗战期间运销路线受阻,1937年安茶停止生产,一度不见安茶的踪迹。好在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和兜兜转转后,安茶终于在1992年重获新生,逐步走向复兴。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圈、黄金产茶带的祁门,不仅盛产被誉为“茶中英豪”“红茶皇后”“镶着金边的女王”的祁门红茶,还有被东南亚人誉为“圣茶”的安茶。这一“红”一“黑”,在祁门这个小城里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中国茶界那份独有的“祁”迹。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茶界的“红与黑”,那么请来祁门吧,在“中国红茶之乡”,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百年祁红何以“红”动天下?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2023年5月18日,中国诗茶大会暨祁门红茶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会在祁门举办。这一天,祁门女孩“群芳最”穿越千年向我们款款走来,带来了关于茶的平行空间,用浩瀚无边的科技焕新祁红魅力。作为祁门原创的“全球首位茶文化虚拟人”、高贵典雅的“元宇宙茶品牌主理人”、国风国潮的“乡村振兴推荐官”,她向全世界“解密”了“群芳最”之“最”在哪里。这些“最”,恰恰是百年祁红之所以能“红”动天下的密码。

“最”在百年祁红“薪火传”。中国红茶,起自明末,盛于清代,走红当今。祁门红茶由“祁红鼻祖”胡元龙创制,历经吴觉农、胡浩川等业界大师百年来的锤炼、改良、提升,“祁门工夫红茶”久负盛名、经久不衰。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祁门红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位列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三度蝉联国际金奖,四度蝉联国家金奖,一代伟人邓小平盛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最”在无与伦比“祁门香”。茶以香为贵。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诗云:在中国的香茶里,发现春天的芬芳。这香茶特指“祁门香”,似花、似果、似蜜,这种很难被准确形容的复合香型是祁红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其他红茶难以媲美的,便通过“祁门”这一具备充分地域标识的名字来命名。放眼整个茶界,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地名命名的茶叶香型。

“最”在祁红文化“永流传”。从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到祁红采摘节,从“祁棋相逢”到“诗茶相携”,从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到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祁门县“皖美首台套”发布,无不是棋、诗和茶等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无不是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交融,无不是国际元素与乡土气息碰撞,一同助推“祁门红茶”这个世界级文化IP“垂直崛起”。

“最”在万里茶道“大动脉”。一条茶道连南北,一缕茶香飘万里。“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通道,被称为“世纪动脉”,全程1.4万多公里。一百多年前,祁门红茶通过阊江运到江西鄱阳湖,之后到九江,再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祁门红”自始至终都是活跃在世界茶叶舞台的鲜艳主角。2021年12月,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祁门县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

复兴安茶何以“黑”得出奇?

独立六茶外,安然一盏中。2023年7月9日,“开祁门 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大湾区邀约会暨“复兴安茶·粤见祁香”论坛在广东东莞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安徽省等各地的茶文化专家、爱茶人士齐聚一堂,赏茶、品茶、话茶,共同感受安茶越陈越醇、越陈越香的独特魅力安茶的历史传奇,畅谈安茶的前世今生、展望安茶的未来发展。

是的,无论是一篓盛满时间的安茶,还是一度几乎消失的安茶,总能拨动着太多人的心弦。祁门安茶是幸运的,在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后,还有人孜孜以求为它续上茶香,让走向复兴的安茶更加地“黑”得出奇,让人们愈发地爱上它、离不开它。我们不禁要问,安茶的这份“黑”得出奇,到底源自哪里?

源自历史的久远与沧桑。论茶史,安茶比祁门红茶要更久远一些。创制于明朝的安茶,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后发酵的紧压茶(民间又称“软枝茶”),是安徽历史上唯一的一款黑茶。新安派画家渐江在其晚年给朋友的一封手札里提到“故乡松萝,不贴于脾,至涓滴不敢沾啜,极思六安小篓”,所指就是安茶。在坊间更有口口相传的民谚:“楼下喝普洱,楼上喝安茶”,足以说明安茶不愧是当时的上乘饮品。相比百年祁红的赓续不断,安茶就显得沧桑了许多,走过一段艰辛的路程,曾经辉煌一时,亦曾不见踪迹,直至今日才走向复兴,昔日被祁红光芒短暂掩盖的沧海明珠正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源自技艺的传承与革新。安茶制作属古法工艺,十四道制作工序复杂、繁琐,兼具绿茶的揉和烘、红茶的筛和拼、黑茶的蒸和压。每年四月份开始采摘、初制,一直要做到初冬时节,历时八个月有余。安茶有道夜露工序,即利用天然露水,对干茶进行发酵,世间独有,工艺称绝。正如一首叫《夜露赞》的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有一天晚上叫夜露,从此安茶就有了情愫,这露珠儿留在绿色的茶叶上,有一天就会在你的心里入住,哦,神秘的夜露”。竹篓是安茶独特的身份标识,篓呈椭圆形,内衬箬叶,工艺独特,做到茶香、箬香、竹香三香合一。随着对安茶制作技艺的传习不断深入,安茶的品质更加优化,2014年安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安茶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荣获中国博览会黑茶金奖。

源自茶人的坚守与执着。安茶在近代曾远销亚洲各地,制茶商号繁多。据统计,1932年祁门县有安茶号47家,其中“顺”字号6家,“春”字号30家,名气较大的有“孙义顺”“新和顺”“向阳春”等。可惜的是,当1945年最后一批安茶运送抵香港后,安茶就此销声匿迹了,制茶之人和商号也随之“隐退”了。直至1983年,在香港的中国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寄给安徽省茶叶公司一篓1935年前生产的祁门安茶样品,让人们看到了复兴安茶的希望。经过新茶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2年试制成功,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安茶重放光芒。近年来,祁门县成立安茶协会,拥有安茶生产企业20余家,年产安茶200余吨、产值4000万元左右,预示着新时代安茶春天已来。

红茶之乡何以“红黑绝配”?

2023年以来特别是金秋九月,祁门县的茶事活动很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祁门交织汇聚。

9月23日,“开祁门 见黄山” 2023年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暨“复兴安茶·豫见祁香”论坛在“商都”郑州盛大举行,吸引更多的中原地区消费者喜欢上安茶,共同推动安茶这个古老经典的茶品焕发新的生机。

9月24日,作为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10场发布会之一的祁门县“皖美首台套”发布会在安徽省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各界茶专家、茶商、爱茶人士齐聚一堂,以茶会友、以茶招商、以茶兴业,邂逅科技与制造融合之美。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四季黄山 相约秋天”发布会在吉林长春举行,祁门县作了祁门红茶推介,诚邀各位朋友登黄山、开祁门、品祁红。

接下来,祁门县还举办2023祁门安茶夜露节、全球首位茶文化虚拟人“群芳最”正式出道发布会等一系列茶事活动,让更多的人奔赴而来、身临“祁”境,一同领略中国茶界“红与黑”的独特魅力,一同找到这“红黑绝配”神话背后的密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时光向前,祁门向上。如今的祁门,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正在朝着全面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最大的天时是身处的美好时代。随着新时代的“万里茶道”已然出发和“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祁门县正处在千载难逢机遇期和大有可为新阶段。镶嵌于开放的长三角腹地的祁门,是黄山市链接珠三角的“桥头堡”,也是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即“一带一圈”的外延地带,现已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外溢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同时,“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四张亮丽名片,也赋予了祁门这片土地无限魅力与活力。应该说,属于祁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时代已经到来。全县上下正信念如磐、满腔热情地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最大的地利是绝佳的生态红利。祁门是“生态王国”,是一幅绮丽的山水画卷,一处没有大门的天然景区。全县森林覆盖率88.64%,位居全省首位,连续蝉联“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膺中国红茶之乡、中国御医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等。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牯牛降,被誉为“亚热带边缘的绿色自然博物馆”和“珍稀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好山好水出好茶。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圈、黄金产茶带的祁门,没有辜负这一方山水。山多、云多、雾多、阴雨多、直照日光少的“四多一少”自然条件,加上生物多样性特有小气候环境,为祁门特有的槠叶群体种茶树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这也是祁门产好茶、出名茶的“生态基因”。

最大的人和是上下的“祁”心协力。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茶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祁红、电子、文旅、中(医)药康养四大主导产业,扎实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成功举办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祁红采摘节、中国诗茶大会、“开祁门 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邀约会等茶事活动,全力以赴把祁门茶叶“一红一黑”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深入开展“‘祁’心创未来”专项行动,以“‘祁’行周一见”推动干部沉下去,以“‘祁’心半月谈”推动能力提上来,以“‘祁’遇十八乡”推动乡村靓起来,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带动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真正实现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积极引导、带动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等一批新茶人秉承“工匠精神”,坚守“一杯好茶”,把祁门红茶、安茶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全力讲好祁红故事、安茶故事,向世界展示祁门红茶、安茶的魅力,让祁门茶叶的“一红一黑”享誉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茶界“红与黑”的谜底已为你解开。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祁门,邀你在祁门来一次全身心、沉浸式的体验,你一定会“祁”遇不一样的自己,还有不一样的“红与黑”。(祁红)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出版,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一个谜,那就是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红与黑》。显然,《红与黑》是个象征性的书名,关于它的“解读”更是五花八门,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也许是这本书的魅力之一。感谢司汤达给读者们设下的这个“谜局”,总是在自然或不自然之间,牵引着我们试图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座叫维里埃尔的小城里“解谜”。

1875年,也就是《红与黑》出版的45年后,中国茶界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在安徽祁门,一个叫胡元龙的人在平里镇贵溪村的培桂山房创建“日顺茶厂”,并首创祁门红茶,之后不断改良生产技艺,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自此,祁门红茶全国“走红”,走向世界。

同样在祁门,还有一款比百年祁红的历史更为悠久、更为沧桑的黑茶,那就是取自“安五脏六腑”之意的安茶。安茶从明代发端,至清光绪以前,盛极一时,风靡两广和东南亚。然而,随着祁红日益兴起,祁门的安茶产区大为缩小,加之抗战期间运销路线受阻,1937年安茶停止生产,一度不见安茶的踪迹。好在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和兜兜转转后,安茶终于在1992年重获新生,逐步走向复兴。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圈、黄金产茶带的祁门,不仅盛产被誉为“茶中英豪”“红茶皇后”“镶着金边的女王”的祁门红茶,还有被东南亚人誉为“圣茶”的安茶。这一“红”一“黑”,在祁门这个小城里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中国茶界那份独有的“祁”迹。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茶界的“红与黑”,那么请来祁门吧,在“中国红茶之乡”,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百年祁红何以“红”动天下?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2023年5月18日,中国诗茶大会暨祁门红茶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会在祁门举办。这一天,祁门女孩“群芳最”穿越千年向我们款款走来,带来了关于茶的平行空间,用浩瀚无边的科技焕新祁红魅力。作为祁门原创的“全球首位茶文化虚拟人”、高贵典雅的“元宇宙茶品牌主理人”、国风国潮的“乡村振兴推荐官”,她向全世界“解密”了“群芳最”之“最”在哪里。这些“最”,恰恰是百年祁红之所以能“红”动天下的密码。

“最”在百年祁红“薪火传”。中国红茶,起自明末,盛于清代,走红当今。祁门红茶由“祁红鼻祖”胡元龙创制,历经吴觉农、胡浩川等业界大师百年来的锤炼、改良、提升,“祁门工夫红茶”久负盛名、经久不衰。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祁门红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位列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三度蝉联国际金奖,四度蝉联国家金奖,一代伟人邓小平盛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最”在无与伦比“祁门香”。茶以香为贵。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诗云:在中国的香茶里,发现春天的芬芳。这香茶特指“祁门香”,似花、似果、似蜜,这种很难被准确形容的复合香型是祁红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其他红茶难以媲美的,便通过“祁门”这一具备充分地域标识的名字来命名。放眼整个茶界,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地名命名的茶叶香型。

“最”在祁红文化“永流传”。从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到祁红采摘节,从“祁棋相逢”到“诗茶相携”,从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到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祁门县“皖美首台套”发布,无不是棋、诗和茶等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无不是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交融,无不是国际元素与乡土气息碰撞,一同助推“祁门红茶”这个世界级文化IP“垂直崛起”。

“最”在万里茶道“大动脉”。一条茶道连南北,一缕茶香飘万里。“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通道,被称为“世纪动脉”,全程1.4万多公里。一百多年前,祁门红茶通过阊江运到江西鄱阳湖,之后到九江,再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祁门红”自始至终都是活跃在世界茶叶舞台的鲜艳主角。2021年12月,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祁门县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

复兴安茶何以“黑”得出奇?

独立六茶外,安然一盏中。2023年7月9日,“开祁门 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大湾区邀约会暨“复兴安茶·粤见祁香”论坛在广东东莞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安徽省等各地的茶文化专家、爱茶人士齐聚一堂,赏茶、品茶、话茶,共同感受安茶越陈越醇、越陈越香的独特魅力安茶的历史传奇,畅谈安茶的前世今生、展望安茶的未来发展。

是的,无论是一篓盛满时间的安茶,还是一度几乎消失的安茶,总能拨动着太多人的心弦。祁门安茶是幸运的,在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后,还有人孜孜以求为它续上茶香,让走向复兴的安茶更加地“黑”得出奇,让人们愈发地爱上它、离不开它。我们不禁要问,安茶的这份“黑”得出奇,到底源自哪里?

源自历史的久远与沧桑。论茶史,安茶比祁门红茶要更久远一些。创制于明朝的安茶,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后发酵的紧压茶(民间又称“软枝茶”),是安徽历史上唯一的一款黑茶。新安派画家渐江在其晚年给朋友的一封手札里提到“故乡松萝,不贴于脾,至涓滴不敢沾啜,极思六安小篓”,所指就是安茶。在坊间更有口口相传的民谚:“楼下喝普洱,楼上喝安茶”,足以说明安茶不愧是当时的上乘饮品。相比百年祁红的赓续不断,安茶就显得沧桑了许多,走过一段艰辛的路程,曾经辉煌一时,亦曾不见踪迹,直至今日才走向复兴,昔日被祁红光芒短暂掩盖的沧海明珠正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源自技艺的传承与革新。安茶制作属古法工艺,十四道制作工序复杂、繁琐,兼具绿茶的揉和烘、红茶的筛和拼、黑茶的蒸和压。每年四月份开始采摘、初制,一直要做到初冬时节,历时八个月有余。安茶有道夜露工序,即利用天然露水,对干茶进行发酵,世间独有,工艺称绝。正如一首叫《夜露赞》的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有一天晚上叫夜露,从此安茶就有了情愫,这露珠儿留在绿色的茶叶上,有一天就会在你的心里入住,哦,神秘的夜露”。竹篓是安茶独特的身份标识,篓呈椭圆形,内衬箬叶,工艺独特,做到茶香、箬香、竹香三香合一。随着对安茶制作技艺的传习不断深入,安茶的品质更加优化,2014年安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安茶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荣获中国博览会黑茶金奖。

源自茶人的坚守与执着。安茶在近代曾远销亚洲各地,制茶商号繁多。据统计,1932年祁门县有安茶号47家,其中“顺”字号6家,“春”字号30家,名气较大的有“孙义顺”“新和顺”“向阳春”等。可惜的是,当1945年最后一批安茶运送抵香港后,安茶就此销声匿迹了,制茶之人和商号也随之“隐退”了。直至1983年,在香港的中国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寄给安徽省茶叶公司一篓1935年前生产的祁门安茶样品,让人们看到了复兴安茶的希望。经过新茶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2年试制成功,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安茶重放光芒。近年来,祁门县成立安茶协会,拥有安茶生产企业20余家,年产安茶200余吨、产值4000万元左右,预示着新时代安茶春天已来。

红茶之乡何以“红黑绝配”?

2023年以来特别是金秋九月,祁门县的茶事活动很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祁门交织汇聚。

9月23日,“开祁门 见黄山” 2023年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暨“复兴安茶·豫见祁香”论坛在“商都”郑州盛大举行,吸引更多的中原地区消费者喜欢上安茶,共同推动安茶这个古老经典的茶品焕发新的生机。

9月24日,作为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10场发布会之一的祁门县“皖美首台套”发布会在安徽省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各界茶专家、茶商、爱茶人士齐聚一堂,以茶会友、以茶招商、以茶兴业,邂逅科技与制造融合之美。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四季黄山 相约秋天”发布会在吉林长春举行,祁门县作了祁门红茶推介,诚邀各位朋友登黄山、开祁门、品祁红。

接下来,祁门县还举办2023祁门安茶夜露节、全球首位茶文化虚拟人“群芳最”正式出道发布会等一系列茶事活动,让更多的人奔赴而来、身临“祁”境,一同领略中国茶界“红与黑”的独特魅力,一同找到这“红黑绝配”神话背后的密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时光向前,祁门向上。如今的祁门,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正在朝着全面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最大的天时是身处的美好时代。随着新时代的“万里茶道”已然出发和“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祁门县正处在千载难逢机遇期和大有可为新阶段。镶嵌于开放的长三角腹地的祁门,是黄山市链接珠三角的“桥头堡”,也是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即“一带一圈”的外延地带,现已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外溢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同时,“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四张亮丽名片,也赋予了祁门这片土地无限魅力与活力。应该说,属于祁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时代已经到来。全县上下正信念如磐、满腔热情地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最大的地利是绝佳的生态红利。祁门是“生态王国”,是一幅绮丽的山水画卷,一处没有大门的天然景区。全县森林覆盖率88.64%,位居全省首位,连续蝉联“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膺中国红茶之乡、中国御医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等。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牯牛降,被誉为“亚热带边缘的绿色自然博物馆”和“珍稀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好山好水出好茶。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圈、黄金产茶带的祁门,没有辜负这一方山水。山多、云多、雾多、阴雨多、直照日光少的“四多一少”自然条件,加上生物多样性特有小气候环境,为祁门特有的槠叶群体种茶树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这也是祁门产好茶、出名茶的“生态基因”。

最大的人和是上下的“祁”心协力。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茶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祁红、电子、文旅、中(医)药康养四大主导产业,扎实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成功举办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祁红采摘节、中国诗茶大会、“开祁门 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邀约会等茶事活动,全力以赴把祁门茶叶“一红一黑”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深入开展“‘祁’心创未来”专项行动,以“‘祁’行周一见”推动干部沉下去,以“‘祁’心半月谈”推动能力提上来,以“‘祁’遇十八乡”推动乡村靓起来,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带动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真正实现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积极引导、带动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等一批新茶人秉承“工匠精神”,坚守“一杯好茶”,把祁门红茶、安茶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全力讲好祁红故事、安茶故事,向世界展示祁门红茶、安茶的魅力,让祁门茶叶的“一红一黑”享誉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茶界“红与黑”的谜底已为你解开。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祁门,邀你在祁门来一次全身心、沉浸式的体验,你一定会“祁”遇不一样的自己,还有不一样的“红与黑”。(祁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