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产、山、人融合,古村落里的新生机

2023-10-10 09:31

行走在落日余晖下的乡村小道、呼吸着独属于山间的清新空气、夜宿于古朴又浪漫的民宿小院……凭借着原生态美景和便利的交通,群山环绕下的肥东县山口凌村已然成为合肥市民和周边游客的新晋打卡地。

从当初的“半空心村”到合肥市乡村振兴的代表性项目,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乡投公司”)本着“与村庄、村民共融共生”的理念,始终将“乡亲们的利益”放在心头,通过联农带农,探索出了一条项目流量与村民利益深度联结的乡村振兴之路。

外修颜值,“半空心村”破局出圈

地处巢湖北岸、长临河古镇东侧的山口凌村是典型的“九龙攒珠式移民村落”:村庄以“民心塘”为核心,发散出几条主要巷道,房屋沿巷道而建,每逢大雨,雨水顺着巷道流入“民心塘”,远远看去,就像九龙戏珠。

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这个拥有着绝佳自然景色的古村落,竟是一个房屋空置损毁较多,土地、山场无人打理的“半空心村”。2020年5月,由合肥市、肥东县两级乡村振兴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开工。坚持“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埋一口井”的“三不”原则,山口凌的基础设施建设颇有成效:沥青道路平坦宽阔、“民心塘”里碧波荡漾、通讯基站开启致富信息天路……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为后续建成运营打下了基础。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建有乡建学堂、溪畔草堂、凌家客栈、驿站等;二期建设了乡宿小院、项目配套业态等,其中,乡宿小院及凌家客栈共有46间客房、64个床位,最多可满足80人住宿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自建设运营以来,通过房屋土地租赁、解决临时用工和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突破100万元,陆续回村的村民约70人左右。项目建设使用临工约6000人次,解决村民长期就业11人,2023年6月通过引入多种业态商户,新增就业约6人。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呈现在大家面前。

内练气质,企业与乡村共融共生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项目启动之初,合肥乡投公司就抱着要与村庄、村民共融共生的理念,既要让原住民留得住,也要让新村民进得来。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罗时玲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1997年,罗时玲就在同乡的介绍下前往北京务工。她在外籍人士家中做过保姆,也在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做过餐饮,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因为老伴身体不好,2019年下半年,我从北京回了山口凌。”罗时玲坦言,在北京务工20多年,刚回村那会有些不习惯,因为没有了收入,只能在工地上打打零工,年收入不到3万元。今年4月,合肥乡投公司推出“农家派饭”、“农家菜采摘”等联农带农项目,对于罗时玲来说,正是发挥自己特长的好机会。之后,她报名成为“农家派饭”的2号家庭,冰糖肘子、干锅鸡、口袋饼等特色菜“俘获”了游客们的味蕾。山口凌村,已有5位和罗时玲一样的留守妇女加入了“农家派饭”,她们将一颗颗“蒿子粑粑”、一盘盘“有机菜”、一碗碗“锅巴饭”端到游客的手里,送到游客的心中。

自联农带农项目实施以来,为参与的农户家庭创收已达30万元、绿色农家菜销售突破3000斤。像这样苦练内功,将乡村的产业振兴与村集体、村民增收深度融合,真心实意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充分激发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山口凌项目成为企业与乡村共融共生的发展样板。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行走在落日余晖下的乡村小道、呼吸着独属于山间的清新空气、夜宿于古朴又浪漫的民宿小院……凭借着原生态美景和便利的交通,群山环绕下的肥东县山口凌村已然成为合肥市民和周边游客的新晋打卡地。

从当初的“半空心村”到合肥市乡村振兴的代表性项目,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乡投公司”)本着“与村庄、村民共融共生”的理念,始终将“乡亲们的利益”放在心头,通过联农带农,探索出了一条项目流量与村民利益深度联结的乡村振兴之路。

外修颜值,“半空心村”破局出圈

地处巢湖北岸、长临河古镇东侧的山口凌村是典型的“九龙攒珠式移民村落”:村庄以“民心塘”为核心,发散出几条主要巷道,房屋沿巷道而建,每逢大雨,雨水顺着巷道流入“民心塘”,远远看去,就像九龙戏珠。

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这个拥有着绝佳自然景色的古村落,竟是一个房屋空置损毁较多,土地、山场无人打理的“半空心村”。2020年5月,由合肥市、肥东县两级乡村振兴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开工。坚持“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埋一口井”的“三不”原则,山口凌的基础设施建设颇有成效:沥青道路平坦宽阔、“民心塘”里碧波荡漾、通讯基站开启致富信息天路……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为后续建成运营打下了基础。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建有乡建学堂、溪畔草堂、凌家客栈、驿站等;二期建设了乡宿小院、项目配套业态等,其中,乡宿小院及凌家客栈共有46间客房、64个床位,最多可满足80人住宿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自建设运营以来,通过房屋土地租赁、解决临时用工和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突破100万元,陆续回村的村民约70人左右。项目建设使用临工约6000人次,解决村民长期就业11人,2023年6月通过引入多种业态商户,新增就业约6人。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呈现在大家面前。

内练气质,企业与乡村共融共生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项目启动之初,合肥乡投公司就抱着要与村庄、村民共融共生的理念,既要让原住民留得住,也要让新村民进得来。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罗时玲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1997年,罗时玲就在同乡的介绍下前往北京务工。她在外籍人士家中做过保姆,也在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做过餐饮,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因为老伴身体不好,2019年下半年,我从北京回了山口凌。”罗时玲坦言,在北京务工20多年,刚回村那会有些不习惯,因为没有了收入,只能在工地上打打零工,年收入不到3万元。今年4月,合肥乡投公司推出“农家派饭”、“农家菜采摘”等联农带农项目,对于罗时玲来说,正是发挥自己特长的好机会。之后,她报名成为“农家派饭”的2号家庭,冰糖肘子、干锅鸡、口袋饼等特色菜“俘获”了游客们的味蕾。山口凌村,已有5位和罗时玲一样的留守妇女加入了“农家派饭”,她们将一颗颗“蒿子粑粑”、一盘盘“有机菜”、一碗碗“锅巴饭”端到游客的手里,送到游客的心中。

自联农带农项目实施以来,为参与的农户家庭创收已达30万元、绿色农家菜销售突破3000斤。像这样苦练内功,将乡村的产业振兴与村集体、村民增收深度融合,真心实意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充分激发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山口凌项目成为企业与乡村共融共生的发展样板。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