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开祁门 见黄山 2023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暨“复兴安茶·豫见祁香”论坛举行

2023-09-24 11:14

9月23日,“开祁门 见黄山”2023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暨“复兴安茶·豫见祁香”论坛在“商都”郑州盛大举行。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乐曲,茶艺师优雅舒缓地温具、置茶、冲泡、奉茶,为茶客们奉上一杯鲜爽醇厚的祁门安茶……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协、茶商、茶人汇聚一堂,共赏茶艺、共品茶饮、共话茶事。

箬叶沉香 在岁月洗礼中重获新生

祁门,物华天宝,是世界级优质茶叶小产区,在中国茶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祁门红茶,名重天下,世人皆知,祁门安茶则因其独特的价值、温顺醇和的口感,被越来越多的中原爱茶人士所认知、接受和喜爱。

安茶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制作完成后一般也需要陈化三年后再品尝。从开始采摘到入口品尝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耐心等待。竹、箬、茶三者经由炭火烘焙,相互交融,在岁月沉淀中三香合一,形成了独特的安茶陈香。陈年的安茶,茶性温良,能够祛湿、解暑,有“三年为药,五年为宝”“安五脏六腑”之说,因此“安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醇,越陈越贵。

安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末时期。后因战事影响,水路荒废,安茶一度中断。弹指一挥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原销区人们对安茶仍念念不忘,祁门县开始了恢复安茶生产的过程,在祁门南乡安茶旧产地芦溪一带,遍访当年安茶制作、经营者,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1992年试制成功,形、色、香、味与香港茶样完全吻合,安茶重获新生、再放光彩。2013年安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颁布实施,2014年安茶原产地地理保护产品申报成功,同时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荣获中国博览会黑茶“金奖”。

活动现场,郑州市管城区副区长李建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姬霞敏发表致辞,安茶专家郑建新围绕安茶的历史文化开展主题演讲。河南省各地市茶叶站站长在河南省地图上所属地市区域签名,一齐为祁门安茶“代言”。一场精彩的安茶秀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各式安茶在时尚摩登的模特手中轮流登台亮相,传统与现代的创新碰撞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珠玉蒙尘不掩其光,如今的安茶,不再是蒙受风尘的明珠,而是破茧重生的蝴蝶,在践行三茶统筹、融合创新发展的当下,安茶复兴,势在必行。

茶连两地 在溯源展望中携手共进

如何让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安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安茶复兴,复兴的到底是什么?它的未来发展都有哪些新出路?“复兴安茶·豫见祁香”圆桌论坛如期开幕。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郭运业、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会长郭俊邦、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学权、河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纵建,分别就安茶复兴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安茶发展之路分享了各自观点,为安茶的复兴之路建言献策。

安茶属于后发酵茶类,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历史市场基础和养生功效。“当代茶圣”吴觉农《吴觉农选集》中载,“运往黄河流域各区者,徽州六安茶居其大宗”,可见中原地区亦是安茶主销区。

历史上,河南饮茶文化丰富,是人口第一大省,市场辐射面极广,对茶的包容性很强。作为横贯东西的茶叶重要枢纽、南茶北销的中转站,河南省也是茶叶贸易、南北茶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平台,众多品牌角逐的市场。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是中原地带重要交通枢纽,一头连接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一头连接广大北方主销区,是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开祁门 见黄山”2023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是祁门深化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的系列活动之一。祁门、郑州,作为一南一北、一产一销两大重地,产销结合,共创共赢。两地共话情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携手描绘强化市场开拓、推动共赢发展的新篇章,一齐成就安茶复兴的美好佳话!

未来可期 在开放创新中成就美好

登黄山天下无山,游祁门幸福开门。祁门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线,坐落于美丽的黄山脚下,镶嵌于开放的长三角腹地,有着“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四张独特名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部地区的加速崛起,加之德上高速池祁段建成通车,昌景黄高铁开通在即,祁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正在缩小,全新的时代正奔涌而来。

祁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詹栩在致辞中表示,茶叶是祁门的名片,也是世界的瑰宝。祁门之茶,有历史、更有底蕴,有特质、更有品质,有品牌、更有影响。“开祁门 见黄山”系列邀约会,是祁门深化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借此邀约契机,加强祁门与中原之间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合作,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友谊之花越开越艳、合作之路越走越广。他诚挚邀请全体嘉宾关心祁门、宣传祁门、支持祁门,共同感受祁门魅力,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谱写开放篇章。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好茶,一方好茶促进一方振兴。茶产业不仅是祁门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支柱产业。祁门县现有茶园19万亩,拥有各类茶企600余家,茶叶产量7300吨,综合产值5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近7000元。祁门同时孕育着红茶、绿茶、安茶。其中安茶生产企业20余家,产量达50万斤,综合产值达1.5亿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近年来,祁门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点产业、样板产业来打造,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用心用情服务茶企业、创新茶科技,不遗余力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更好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各地旅游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祁门县与国内外各城市在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为全面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凝聚磅礴力量。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祁门县人民政府、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祁门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祁门县投资促进局、祁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河南省茶叶商会、黄山祁遇乡村运营有限公司、祁门县安茶协会协办。(祁红)

9月23日,“开祁门 见黄山”2023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暨“复兴安茶·豫见祁香”论坛在“商都”郑州盛大举行。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乐曲,茶艺师优雅舒缓地温具、置茶、冲泡、奉茶,为茶客们奉上一杯鲜爽醇厚的祁门安茶……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协、茶商、茶人汇聚一堂,共赏茶艺、共品茶饮、共话茶事。

箬叶沉香 在岁月洗礼中重获新生

祁门,物华天宝,是世界级优质茶叶小产区,在中国茶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祁门红茶,名重天下,世人皆知,祁门安茶则因其独特的价值、温顺醇和的口感,被越来越多的中原爱茶人士所认知、接受和喜爱。

安茶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制作完成后一般也需要陈化三年后再品尝。从开始采摘到入口品尝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耐心等待。竹、箬、茶三者经由炭火烘焙,相互交融,在岁月沉淀中三香合一,形成了独特的安茶陈香。陈年的安茶,茶性温良,能够祛湿、解暑,有“三年为药,五年为宝”“安五脏六腑”之说,因此“安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醇,越陈越贵。

安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末时期。后因战事影响,水路荒废,安茶一度中断。弹指一挥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原销区人们对安茶仍念念不忘,祁门县开始了恢复安茶生产的过程,在祁门南乡安茶旧产地芦溪一带,遍访当年安茶制作、经营者,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1992年试制成功,形、色、香、味与香港茶样完全吻合,安茶重获新生、再放光彩。2013年安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颁布实施,2014年安茶原产地地理保护产品申报成功,同时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荣获中国博览会黑茶“金奖”。

活动现场,郑州市管城区副区长李建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姬霞敏发表致辞,安茶专家郑建新围绕安茶的历史文化开展主题演讲。河南省各地市茶叶站站长在河南省地图上所属地市区域签名,一齐为祁门安茶“代言”。一场精彩的安茶秀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各式安茶在时尚摩登的模特手中轮流登台亮相,传统与现代的创新碰撞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珠玉蒙尘不掩其光,如今的安茶,不再是蒙受风尘的明珠,而是破茧重生的蝴蝶,在践行三茶统筹、融合创新发展的当下,安茶复兴,势在必行。

茶连两地 在溯源展望中携手共进

如何让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安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安茶复兴,复兴的到底是什么?它的未来发展都有哪些新出路?“复兴安茶·豫见祁香”圆桌论坛如期开幕。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郭运业、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会长郭俊邦、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学权、河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纵建,分别就安茶复兴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安茶发展之路分享了各自观点,为安茶的复兴之路建言献策。

安茶属于后发酵茶类,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历史市场基础和养生功效。“当代茶圣”吴觉农《吴觉农选集》中载,“运往黄河流域各区者,徽州六安茶居其大宗”,可见中原地区亦是安茶主销区。

历史上,河南饮茶文化丰富,是人口第一大省,市场辐射面极广,对茶的包容性很强。作为横贯东西的茶叶重要枢纽、南茶北销的中转站,河南省也是茶叶贸易、南北茶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平台,众多品牌角逐的市场。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是中原地带重要交通枢纽,一头连接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一头连接广大北方主销区,是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开祁门 见黄山”2023黄山祁门美好生活中原邀约会,是祁门深化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的系列活动之一。祁门、郑州,作为一南一北、一产一销两大重地,产销结合,共创共赢。两地共话情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携手描绘强化市场开拓、推动共赢发展的新篇章,一齐成就安茶复兴的美好佳话!

未来可期 在开放创新中成就美好

登黄山天下无山,游祁门幸福开门。祁门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线,坐落于美丽的黄山脚下,镶嵌于开放的长三角腹地,有着“生态王国”“红茶之乡”“御医故里”“千年古县”四张独特名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中部地区的加速崛起,加之德上高速池祁段建成通车,昌景黄高铁开通在即,祁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正在缩小,全新的时代正奔涌而来。

祁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詹栩在致辞中表示,茶叶是祁门的名片,也是世界的瑰宝。祁门之茶,有历史、更有底蕴,有特质、更有品质,有品牌、更有影响。“开祁门 见黄山”系列邀约会,是祁门深化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借此邀约契机,加强祁门与中原之间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合作,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友谊之花越开越艳、合作之路越走越广。他诚挚邀请全体嘉宾关心祁门、宣传祁门、支持祁门,共同感受祁门魅力,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谱写开放篇章。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好茶,一方好茶促进一方振兴。茶产业不仅是祁门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支柱产业。祁门县现有茶园19万亩,拥有各类茶企600余家,茶叶产量7300吨,综合产值5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近7000元。祁门同时孕育着红茶、绿茶、安茶。其中安茶生产企业20余家,产量达50万斤,综合产值达1.5亿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近年来,祁门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点产业、样板产业来打造,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用心用情服务茶企业、创新茶科技,不遗余力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更好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各地旅游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祁门县与国内外各城市在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为全面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凝聚磅礴力量。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祁门县人民政府、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祁门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祁门县投资促进局、祁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河南省茶叶商会、黄山祁遇乡村运营有限公司、祁门县安茶协会协办。(祁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