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创新求变,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它建管并重,路网体系日渐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它用心用情,聚焦问题紧抓整改,生态环境明显提升……身处这片热土,合肥淝河的每一面都让人充满着热爱与期待。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淝河片区加快蝶变重生、转型跨越的重要一年。淝河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跑出“加速度”,努力开创经济向新、民生向暖、生态向绿的新局面。
项目“压舱” 决胜经济第一战场
2019年底,新东方安徽总部大厦项目在淝河开工,历经三年多建设,大厦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建成后,不仅为新东方员工提供更加美观、舒适、智能、环保的工作环境,也将成为区域性标志性建筑。
新东方安徽总部大厦
这是淝河镇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淝河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牢把握项目发展第一要务,初步形成了“开工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梯次推进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镇在建亿元重点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约700亿元,万科朗拾森屿和信达观棠等5个项目顺利入库,在库项目达到43个。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20亿元,占包河区的比重由片区改造前的约5%上升到近20%。
如今,淝河经济从过去的工业、制造业主导聚集到智慧科技、总部经济、健康医疗、时尚文旅等新兴产业上来: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基地——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中国视界”成功吸引商汤科技、文香科技、八度云等龙头企业入驻,累计注册企业45家、正式落户项目14个;上海路与龙川路交口西北角,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区初露“真容”,力争早日投入使用……一批优质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淝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1—8月,淝河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8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7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49亿元、入库税金2.25亿元。为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淝河片区优化调整“淝河+建发公司”服务模式,全程提供“管家式”“保姆式”精准服务。“金牌店小二”服务提质增效,“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有序推行,全年净增市场主体2819家、总量超1.69万家。
早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后,淝河镇就启动了“2221行动”,全面部署征迁安置、环境整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党的建设七大领域的工作。今年,淝河片区将全面发力稳定经济运行、全力以赴壮大企业集群、全心全意创优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力,将一个品质化、现代化的新淝河呈现在市民面前。
南淝河码头主题公园
强健“筋骨” 多维路网咫尺繁华
道路,如同“筋骨”,撑起城市发展骨架,更是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锚定“活力品质新中心、时尚气质新淝河”的目标,淝河镇持续加快城市路网体系建设,为群众出行按下“加速键”。
今年5月,淝河片区潭渡路(北京路—上海路)通车放行,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历口路(青通河路—秋浦河路)正在抓紧进行绿化施工,计划于今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建成通车。该道路途径轨道交通4号线尧渡河路站、地铁P+R停车场、五金机电城等重要节点,通车后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淝河片区道路交通网络。
近年来,淝河镇“四横五纵”路网格局不断完善。作为合肥市南部重要的东西向发展轴,祁门路东延段全线放行;郎溪路南延(包河大道—裕溪路)工程高架全面放行,新东二环南段基本成型;全长近7.64公里的巢湖南路(东二环—繁华大道)工程全面通行,其南延将牵手锦绣大道;南淝河路与合肥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业已川流不息……
地上交通纵横交错,地下交通宛若游龙。
合肥市最长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4号线从淝河片区穿越而过,沿线设置有五里庙站、尧渡河路站、工经学院站、葛大店南站4个站点,与1、2、3、5号线可无缝换乘;轨道交通6号线甘棠路站则位于南淝河路与上海路交叉口,伴随着飞驰的列车,城市半径得以不断延伸。
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大建设也不断刷新着“包河速度”:自淝河镇高标准推进片区综合改造以来,通过有序推进“拆”、“建”衔接,片区征迁任务已完成95%以上。作为两大攻坚战之一,今年,淝河镇正有序推进复建点的回迁和建设工作,确保早日实现集体土地上房屋征迁清零。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地铁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高质量建设回迁小区,全覆盖、高标准推进环境整治行动,让城市“里子”更实、“面子”更靓。
绿意“生长” 城市呼吸更加顺畅
作为唯一濒临巢湖的主城区,包河区地处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河流下游,区域内十条河流汇集。坐拥南淝河6.7 公里黄金水岸线的淝河镇,水和绿也是其最丰富的资源禀赋。
然而,曾几何时,这里是合肥市最大的“城中村”,也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近年来,淝河片区坚持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综合施策治污增绿,做足“水”“绿”文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淝河生态公园变身成为有着“会呼吸的绿飘带”之称的和谐宜居地;全长1760米的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融入科技元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有氧森林”;上海路至郎溪路之间,一座占地37万平方米的南淝河码头主题公园已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地……一个舒适、便捷、智能、活力的滨水城市空间呼之欲出。
冬青树排列有序,红叶石楠连成绿带,这是郎溪路与上海路交口西南角区域的新风景。城区内,淝河镇沿着辖区“四横五纵”路网沿线进行改善,推进区域环境进一步细化、美化。与此同时,针对在建工地多,管控责任落实少;拆迁区域多,拆后管理少;焚烧隐患点位多,巡查力量少;过路车辆多,尾气管控措施少等实际情况,下大力气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淝河片区航拍
这一桩桩一件件,是淝河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诠释。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淝河镇用一次次实践和探索,让老百姓期望的“天蓝、地绿、水清”从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刘哲/文 江振焕 叶玉庭/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