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镇而过的柘皋河 盛利者 摄
老街 方华 摄
振翅欲飞的高铁柘皋站全景 方华 摄
据巢湖晨刊报道 “巢县城,柘皋人。”这是过去巢湖的一句俗语。自古商贸繁华的柘皋,造就了柘皋人善经商的本领,纷纷将生意做到了县城乃至全国各地。
柘皋商贸的兴旺,离不开其显要的地理位置,得益于水陆两路的交通。
据楚怀王六年(前323年)的《鄂君启节·车节》中的记述,早在战国时期,当时便有一条从“鄂”出发,经过今天的湖北、河南、安徽等省,最终抵达“郢”的车道。其中有“庚下□(蔡),庚居鄛(巢)”一句。该车道自下蔡南下,过橐皋,往居巢。
又据《巢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设有高井驿(今夏阁镇高井铺),后迁至柘皋镇西街(邮电支局东侧)。清代,驿丞吴承芳在城隍庙左侧建有“马驿公馆”。这条驿道从合肥而来,横穿柘皋镇,向东去往巢县。除了这条交通要道外,旧日以柘皋为中心,还有数十条道路连接周边集镇及邻县。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陆路交通的发展也一直受限,天然水道便成为人、物往来的便利通道。南北走向的柘皋河与东西走向的古道在柘皋交会,造就了一座千年古镇。而柘皋的商贸兴盛,最得益的,应是穿镇而过的柘皋河。
柘皋河汇入巢湖,通过裕溪河连接长江、通达大海。当地及周边的粮棉油等土特产,从这里运往外地。江西的木材以及大江南北的物品运达古镇,从此处销往四方。
清末至民国时期,柘皋镇水运最为兴盛,成为江淮之间南北交通要道与物资集散的水运枢纽。汇集柘皋的货物有本省涡阳、蒙城、定远、寿县、全椒、来安等地农产品,潜山、太湖、宿松和江西等地竹木产品,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土特产品,江苏、沪宁的日用百货也运销柘皋。柘皋河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交通运输的便利,有力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柘皋商业,兴起在唐宋,明代便已成为巢湖北岸的重要商业城镇。清末民初,柘皋镇商业辐射更是达到了顶峰,商铺近千家,盛况已超巢城。鼎盛之时,“人文荟萃,商贾云集,车载马驮,熙熙攘攘,喧夜闹声不绝”,时称“不夜城”“小南京”。
据相关调查,1936年柘皋镇拥有较大商铺676家,包括了杂货店、茶酒馆、布店、酱坊、糖坊、茶叶店、匠铺、烟业(黄烟店和烟厂)、粮油棉土产行、药店(含诊所)、土膏店、当铺等数十种行业,在巢湖流域以及江淮之间,占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除了本地商贾外,柘皋当时还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外客商常驻,为了相互联系、照顾,他们以籍贯和行业为归属,分别在古镇上设立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徽州会馆、合肥会馆及广潮帮等。其中江西会馆规模较大,活动频繁。
柘皋的商品交易中,米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解放前,柘皋境内有私营粮行一百几十家。其中,柘皋镇上就有73家。东门有徐坤大、茹长泰、阎玉泰、金恒元等41家,西门有洪鸣九、杨文达、盛家兴、刘朝选等6家,河西有李振兴、翟义盛、袁广发等11家,北门有翟义胜等15家。他们多数资本较大、设备完善,凭借水陆交通之便利条件,招揽业务范围广阔,输入范围西至梁园、八斗、定远、凤阳,北至古河、全椒、迟荷、藕塘等地,售销地区主要是芜湖、南京、无锡、上海等城市。抗日战争前,英国的孟昌、协和两家公司以及芜湖、南京、无锡几家米商,派代表常驻柘皋,委托粮食行收购粮油土产。建国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柘皋镇是江北较大的粮食集散地之一。
米市交易也催生了米厂。建国前柘皋镇有陈立宏在河西开办的股份制“庆丰”、湾里的“大丰”、河西的“齐氏”“温氏”等四家米厂。
市场的兴旺,也带动了食品、餐饮、纺织、酿酒等行业。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月,合肥至南京的合浦公路筑成通车,经柘皋并设汽车站。紧接着淮南铁路建成通车,柘皋河的港口水运逐渐衰落。随着周边陆路交通的不断改善,加上抗战期间,柘皋商业遭到破坏,柘皋的工商业进入一段沉寂期。
解放以后,柘皋的工商业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集体企业和国营工业带动着一方经济。
进入新世纪,悠悠的柘皋河虽已不再承担交通运输之功能,但奔涌不息的河流却将通江达海面向世界的梦想植入了古镇和柘皋人的胸襟。
今天的柘皋,芜合高速、312国道、329国道、208省道、栏滨路等穿镇而过,商合杭高铁全线通车……更加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把一个崭新的柘皋高速带向世界、带向未来。
承区域地理之优势,揽现代交通之便捷,一个全新的产业新城正在柘皋河畔崛起,这方创新制造高地上,这座千年古镇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