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五个到位”推动“五个实现”,全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心家园”。截至目前,萧县已建设1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2124户4029人,分散安置21户47人,其中杨楼镇新廷安置点为全省最大安置点、安置969人,郝集安置点为中大型安置点、安置897人。
党建引领到位,打造“同心家园”。萧县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安置区45岁以下干部占比55.5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1.11%。构建“总网格长(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党员)”网格体系,建立入户走访、信息采集、民情掌握、问题解决、责任落实、奖惩兑现“六到位”管理机制,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党建主题活动,增进党群凝聚力。
产业扶持到位,打造“放心家园”。萧县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方式,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入社搬迁户每年每亩土地增收800元左右,并享受合作社统一购买意外保险、助学金等福利。该县统筹利用财政专项、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涉农整合等资金,高效实施产业到村项目,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并通过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新廷安置区组建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自主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规划500亩土地用于种植洋葱、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村集体年均增收十多万万元;郝集安置区将郝集贡藕作为支柱产业,规划种植面积1500余亩,目前已发展到800余亩,带动50户搬迁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张口安置区安徽威旺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每年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5000元。
就业扶持到位,打造“安心家园”。萧县利用“信息服务”搭建“助力桥”,建立网格化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搬迁户实名制信息管理,掌握失业人员年龄、技能、就业意向,为搬迁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信息服务。依托“帮扶车间”拓宽“增收路”,依靠“帮扶车间”培育和发展关联产业,引入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安置区,周边100余名搬迁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搬迁脱贫群众”变身“产业工人”。结合“就业帮扶”铺就“新出路”,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搬迁脱贫劳动力,优先安排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有劳动力搬迁户就业率达86.39%。
配套设施到位,打造“舒心家园”。萧县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建设目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投资4600万元打造“十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安置区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完备,老年公寓、物业管理、卫生院、幼儿园配套齐全。同时,搭建“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平台,完善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实施关爱“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行动,聚力打造集关爱保护、文化娱乐、学业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儿童之家”,增强群众对“新家”的融入认同感。
“三治”融合到位,打造“暖心家园”。萧县以“干部讲规矩”为引领,依托广场大屏幕、社区大喇叭等平台,创新“法治+广场舞”方式,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理念,促进乡村法治规范化,新廷社区被评为“宿州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以“群众说事情”为载体,落实“干部下访”“开门接访”“群众评访”,健全“有事好商量、村民善当家、干部会干事”基层治理体系,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化。以“服务送到家”为抓手,建强党员服务队、乡贤理事协会、红白理事协会、老年协会、卫生健康协会、文体娱乐协会,推行“积分制”“清单制”,设立“爱心超市”,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带动形成向善向上文明新风尚。
户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