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他坚持每天作画5小时,总计花费约27000小时;7年来,他免费教学过150多位学生,其中不乏农民、教师、医生、军人、自由职业者等各行从业人员,每年产出凤画作品5000余张,产值高达500万至800万元;17年来,他坚持宣传凤阳凤画,将其带到了50多个不同城市,举办展览高达71场,让全县十万余人了解凤画......他就是县级凤画非遗传承人、凤阳凤画研究会副会长唐勤智。
“凤画就是我的天命”
桌上堆满稿纸,不同笔触的画笔、调色盘、塑料盆、五彩斑斓的颜料散落在工作台上。凤阳县县级凤画传承人唐勤智将一张崭新的画纸平铺在台面上,双手摩挲几下,清脆的宣纸沙沙作响。
这是一次与宣纸的“对话”。唐勤智稍加思索,提起画笔,轻轻沾染颜料,将多余的色彩置于清水中淡去。一滴颜料滴入,小小的碗中泛起圈圈涟漪,混着江南氤氲的水汽,有种清新别样的美感。
20世纪七十年代,唐勤智正值始龀。七八岁的他总爱观察邻居家的凤画老艺人作画,高贵神秘的凤凰让唐勤智心向往之,艺人流畅洒脱的高超技艺也让他叹为观止。
2006年的一个普通的下午,唐勤智偶然路过省级凤画传承人吴德椿的工作室。发现吴老先生用于宣传免费教学凤画的广告牌不知被谁踢了一个大洞,他便主动进入工作室向其告知此事。谁知一进门,他便被工作室中鲜丽耀目、独具一格的凤画作品吸引了。
(唐勤智在向记者介绍凤阳凤画 图/杨俊)
一见之后,就此着迷。自那天之后,想要学习凤画的愿望便时刻萦绕在唐勤智的心间。经过数月的临摹后,唐勤智便向吴师傅提出要想要拜师学艺的愿望。但是碍于唐勤智当时工作繁忙且年岁不小的情况,吴师傅怕他是一时兴起,并未立即应允。
在被婉拒的日子里,唐勤智并未消极待日,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凤画做出一份贡献。不会画凤画,就致力于宣传凤画。在深思熟虑下,他决定创立凤阳凤画论坛,经协商后唐勤智决定与凤阳百姓网达成合作,搭建凤画的网络阵地。
论坛刚刚创立之际,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广泛讨论。有时,激烈的讨论甚至会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作为版主的唐勤智,不仅需要对网民态度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还需要对海量的评论进行把关,“那时候经常熬夜,几乎天天都顶着个黑眼圈”。一段时间后,论坛的强烈反响甚至吸引了众多当地媒体的关注,使众多网民对凤阳凤画有了概念性的了解。
长达两年默默无闻的付出终于让吴德椿师傅看到了唐勤智对于凤画的热爱和决心。2008年,唐勤智正式拜师学艺。与此同时,他还招揽身边的人广学凤画,最终与同行其余五人一起成为了吴德椿门下的六名弟子。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果你要问我,我的天命是什么?——凤画就是我的天命”。四十余载如流水,凤阳凤画对于唐勤智来说,从儿时可望不可及的高雅艺术变成了如今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愿望就是跟大家一起做好这件事”
21世纪初,凤画市场上出现了以“凤头”和以“鸡头”为代表的两派画作。然而,自古以来,从明时传下来的凤画向来是以“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鹰嘴、鸡爪、如意冠”为基本特点的,如有偏离或某处不到位,都不够格称为正宗的凤阳凤画。
为了矫枉过正、传承最为正宗的凤画,吴德椿先生带头,涂维良,刘云刚,吴江等资深凤画艺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凤阳县华氏凤画研究,在以凤画特点为传承基本线的同时进行多维度、多体裁、多画面、多色彩的创新。
(唐勤智的工作台 图/杨俊)
2009年,凤阳县华氏凤画研究会(三年后更名为凤阳县凤阳凤画研究会)正式成立,吴德椿任会长,涂维良,唐勤智,刘云刚,吴江任副会长。研究会一经成立,唐勤智等一行人便继续在宣传领域呕心沥血地奉献自我。
要想打开门路,必需先扩大传播面。没有参览机会,就找熟人推荐,争取免费展览的名额;宣传需要的资金不够,就由研究会成员众筹解决;展会中的安保力量不足,就由研究会成员们轮流看管画作;没人来看展览,唐勤智就同事们一起自制宣传牌,上街招揽行人看展。“比起学画中的困难,传播凤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他感叹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6月,在凤阳县文化馆有关领导的介绍下,凤画研究会得到了一个由安徽画廊主办的非遗文化展的参展机会。此次画展,安徽省省文化厅、省文联以及省美协的领导都亲临现场观展,八十多幅炫目多彩、形态各异的凤画作品一经展出,大改了凤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单一老派的形象。甚至还引起了滁州市领导的关注和诸多网络媒体的广泛报道,为期十天的展览让凤阳凤画一炮而红。
(唐勤智作品:《国色天香》四条屏 唐勤智/ 图)
至此开始,凤阳凤画研究会便开始参加一系列的展出活动。据唐勤智介绍,展览主要分为三大类:凤舞中华巡展、凤阳凤画进校园展、凤阳凤画交流展。近年来,他们致力于将凤阳凤画带出凤阳县甚至由安徽省向外辐射。14年来,凤画研究会在安庆、黄山、阜阳、合肥、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省内外50多个城市举办凤阳凤画专题大展71场,所到之处皆给当地留下深刻的影响。
“凤阳凤画是凤阳人民的”
除此之外,凤画研究会还主张雅俗共赏,不仅展览于各大画廊,也时常出入于街道市井间。每每当地进行各大活动开幕式、大型歌舞活动时,凤画研究会都会前去会场宣传凤画,“虽说场地不算高雅,但是宣传效果却是极佳”。截至目前为止,在凤阳凤画研究会等一行人的宣传下,凤阳县78万人民中,已有大约10万余人了解凤画。
不仅宣传、而且传承,凤画研究会还致力于将凤画教授给每一个想要学习它的人。自研究会成立以来,以吴德椿带头的众多传承人便一起开启了凤阳县“全民凤画”的浪潮。“在凤阳,人们茶余饭后不爱喝酒打牌,而是在画凤画。画画的人遍布整个年龄段,上达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三四岁的孩童”,唐勤智说道。
自那时起,县内开始在各年级的学校设有凤画课堂,社会上也为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办起了凤画培训机构,就连老年大学中也附有凤画教学相关课程。一时间,凤阳县呈现出一幅“大家一起来画画”的繁荣艺术景象。
在此背景下,唐勤智别出心裁,为年龄16至50岁的社会人士专设了免费教学课堂。2016年,县博物馆为了给游客展示凤画,将二楼的一块空闲场地设为凤阳凤画学习交流体验的场所,唐勤智就在这里进行长期的公益教学活动。在这间不到五十平方的空间里,他用七年时间教出了150余位学生,目前已有10余人达到可以参加省级展览的水平。
(唐勤智所在的凤画工作室 图/朱东阳)
免费教学七余载,唐勤智看见过很多和他一样热爱凤画的人。有年纪相仿的同龄人,慕名前来之后激动地向他诉说成人培训班的难寻;有育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多挤出点时间画画经常自带午饭,在画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有家境困难、勤工俭学的学生,自十五六岁时开始学画,从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少年变成如今能够举办个人画展的小有成就的画者。“正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才让我觉得我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
《凤阳凤画是凤阳人民的》是吴德椿先生曾经写下的一篇文章,意在抨击当时社会上想要将凤画据为己有的画者,点明凤画是当今凤阳人民的瑰宝而非属于谁个人的。而现今,唐勤智等人坚持免费教学,将凤阳凤画带到凤阳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使凤画艺术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在民间,更是新时代的传承人对这句话最好诠释。
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持。十七年来,唐勤智凭借着其对凤画的一腔热爱和伟大抱负,将“画凤画,传凤画”这件事做得淋漓尽致。“我的愿望是让凤阳县的千家万户都知道咱们的凤阳凤画”,未来的他仍将在这条路上不回头地走下去。(文/程婉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