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池州贵池区:靶向发力工农文旅建设富美乡村

2023-07-06 09:51   池州市人民政府网

据池州日报报道 从推进工矿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到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富农产业,再到村居环境由内及外的整治,近年来,贵池区梅街镇坚持“乡村振兴先行镇”发展定位,瞄准“财税收入排头兵”“乡村文化振兴标杆镇”两大目标,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多角度、多维度推动工农文旅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美、经济强、文化兴、乡风淳”的锦绣梅街。

向工业强镇迈进

6月27日,位于梅街镇梅街村的池州市金隆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类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监控室中,两名来自本地的操作员正观察着窑炉温度。

“生产智能化、员工本土化”这是该公司总经理汪宏总结的两个关键词。“通过加大专业技术研发投入,目前我们已由最初的15万吨产能发展至最佳产能60万吨,同时本地员工的占比也从30%提升至95%。”汪宏介绍,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为贵池区石灰石深加工领域最大的一家企业。

“工业是梅街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1-5月就创造财税收入超1亿元。”分析包括金隆钙业在内的工业稳步发展的原因,梅街镇党委书记陈玉伟说,这离不开企业的自我革新和各村创优营商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该镇以深化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集中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聚力推动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梅街镇工业总产值预估可实现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

陈玉伟表示,梅街将瞄准从“工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型升级之路,鼓励贵兴等深加工企业技改创新,实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动大唐矿业、富莱斯德加快基建,不断拓展非金属矿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村一规划”

做强工业的同时,梅街镇紧盯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实施,并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的桃子长势特别好,一点虫害都没有,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站在梅街镇桃坡村的黄桃种植基地旁,村民潘传明高兴地说。在他身后,一排排黄桃树郁郁葱葱,一个个果实“身披红色战袍”,显得分外可爱。

据该村党委副书记李权介绍,这片桃园占地70亩,由桃坡村集体与潘村村民组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后,转租给桃坡中药材合作社,并于2019年正式建成,目前,已累计种植“锦绣黄桃”果树2400余棵。

“7月底黄桃进入成熟期,预计产量可达10万斤,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并带动50余户村民增收。”李权说,基地已接到镇域内6家企业的订购需求,在销路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成立刘街片毛竹加工“村级联盟”、新建“物料大棚”“钢构厂房”出租给企业、帮助妙可白茶新建3820平方米白茶加工车间……除了桃坡村的黄桃产业,今年以来,梅街镇围绕产业兴旺,按照“一村一规划”,指导各村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扶持壮大白茶、食用菌两大主导型产业和中药材、青梅、经果林等多元经济,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据统计,今年1-5月,梅街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19.48万元,完成撂荒耕地清表复垦130.87亩。

“傩乡美丽计划”

时值盛夏,驻足于傩文化展示馆内,漫步在白洋河沿线景观步道上,休憩于古香古色的特色民居里……畅游刘街社区,随处可见的傩元素,让游客宛如在画中游。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集中活跃地,近年来,刘街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傩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努力让梅街傩走出梅街的同时,吸引各地戏曲文化研究者和游客走进梅街。

“这个傩文化展示馆是2021年市级重点支持的非遗项目,去年1月就已对外开放。”刘街社区党委副书记许鑫磊介绍。

晚饭后约上三五好友,去新修的步行栈道走走,这对家住刘街社区的村民朱丽萍来说,几乎是每日的“必修课”。目睹着家门口的变化,她的感受最为直观:“现在人居环境变好了,住在这里特别舒服。来旅游和看傩戏的人也增加了,我家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跳出刘街,纵观梅街。伴随着镇域及村级经济“强”起来,梅街镇创新提出“傩乡美丽计划”:以“傩”起笔,挖掘村社、庭院等美化潜力,围绕“文化兴、乡风淳”,在全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目前,全镇已完成铺庄双河组、峡川曹庄组、刘街毛坦组、和平庄坦组、长垅塘边组5个美丽自然村庄建设,鼓励农民自发成立傩戏会27个,发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乡村之美、乡愁之情、乡风之韵渐次展开。

“环境变美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傩文化展示馆、峡川柯氏家风文化馆和乌石村史馆等载体,旅游产业有望成为镇里的又一个支柱产业。”陈玉伟告诉记者,该镇将依托正在筹建的S358线,进一步探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特色旅游线路,推深做实源溪、刘街、峡川、乌石、长垅等村居乡村旅游。


据池州日报报道 从推进工矿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到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富农产业,再到村居环境由内及外的整治,近年来,贵池区梅街镇坚持“乡村振兴先行镇”发展定位,瞄准“财税收入排头兵”“乡村文化振兴标杆镇”两大目标,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多角度、多维度推动工农文旅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美、经济强、文化兴、乡风淳”的锦绣梅街。

向工业强镇迈进

6月27日,位于梅街镇梅街村的池州市金隆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类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监控室中,两名来自本地的操作员正观察着窑炉温度。

“生产智能化、员工本土化”这是该公司总经理汪宏总结的两个关键词。“通过加大专业技术研发投入,目前我们已由最初的15万吨产能发展至最佳产能60万吨,同时本地员工的占比也从30%提升至95%。”汪宏介绍,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为贵池区石灰石深加工领域最大的一家企业。

“工业是梅街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1-5月就创造财税收入超1亿元。”分析包括金隆钙业在内的工业稳步发展的原因,梅街镇党委书记陈玉伟说,这离不开企业的自我革新和各村创优营商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该镇以深化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集中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聚力推动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梅街镇工业总产值预估可实现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

陈玉伟表示,梅街将瞄准从“工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型升级之路,鼓励贵兴等深加工企业技改创新,实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动大唐矿业、富莱斯德加快基建,不断拓展非金属矿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村一规划”

做强工业的同时,梅街镇紧盯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实施,并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的桃子长势特别好,一点虫害都没有,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站在梅街镇桃坡村的黄桃种植基地旁,村民潘传明高兴地说。在他身后,一排排黄桃树郁郁葱葱,一个个果实“身披红色战袍”,显得分外可爱。

据该村党委副书记李权介绍,这片桃园占地70亩,由桃坡村集体与潘村村民组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后,转租给桃坡中药材合作社,并于2019年正式建成,目前,已累计种植“锦绣黄桃”果树2400余棵。

“7月底黄桃进入成熟期,预计产量可达10万斤,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并带动50余户村民增收。”李权说,基地已接到镇域内6家企业的订购需求,在销路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成立刘街片毛竹加工“村级联盟”、新建“物料大棚”“钢构厂房”出租给企业、帮助妙可白茶新建3820平方米白茶加工车间……除了桃坡村的黄桃产业,今年以来,梅街镇围绕产业兴旺,按照“一村一规划”,指导各村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扶持壮大白茶、食用菌两大主导型产业和中药材、青梅、经果林等多元经济,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据统计,今年1-5月,梅街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19.48万元,完成撂荒耕地清表复垦130.87亩。

“傩乡美丽计划”

时值盛夏,驻足于傩文化展示馆内,漫步在白洋河沿线景观步道上,休憩于古香古色的特色民居里……畅游刘街社区,随处可见的傩元素,让游客宛如在画中游。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集中活跃地,近年来,刘街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傩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努力让梅街傩走出梅街的同时,吸引各地戏曲文化研究者和游客走进梅街。

“这个傩文化展示馆是2021年市级重点支持的非遗项目,去年1月就已对外开放。”刘街社区党委副书记许鑫磊介绍。

晚饭后约上三五好友,去新修的步行栈道走走,这对家住刘街社区的村民朱丽萍来说,几乎是每日的“必修课”。目睹着家门口的变化,她的感受最为直观:“现在人居环境变好了,住在这里特别舒服。来旅游和看傩戏的人也增加了,我家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跳出刘街,纵观梅街。伴随着镇域及村级经济“强”起来,梅街镇创新提出“傩乡美丽计划”:以“傩”起笔,挖掘村社、庭院等美化潜力,围绕“文化兴、乡风淳”,在全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目前,全镇已完成铺庄双河组、峡川曹庄组、刘街毛坦组、和平庄坦组、长垅塘边组5个美丽自然村庄建设,鼓励农民自发成立傩戏会27个,发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乡村之美、乡愁之情、乡风之韵渐次展开。

“环境变美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傩文化展示馆、峡川柯氏家风文化馆和乌石村史馆等载体,旅游产业有望成为镇里的又一个支柱产业。”陈玉伟告诉记者,该镇将依托正在筹建的S358线,进一步探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特色旅游线路,推深做实源溪、刘街、峡川、乌石、长垅等村居乡村旅游。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