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博士生王超兑“献”九年生命承诺 淮南市第6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2023-07-04 11:00   淮河早报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据淮河早报消息  “我一直在求学,还没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能挽救他人生命,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7月3日,安徽省第523例,淮南市第61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超完成捐献。

9年前签署生命约定

2014年秋季开学不久,刚迈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王超正赶上校园里持续开展向张宝和该校国防生黄海松学习义务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活动,看到同学们排队献血,他也毫不犹豫站在了队伍中,签下自愿捐献同意书,献血并留下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2017年6月,张宝走进校园,用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体会,在台下聆听的王超也是心潮澎湃,期盼着有朝一日也能像张宝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火种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王超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读研,再读博,一直在求学路上,尽管十分忙碌,但捐“髓”救人的心愿多年来从未改变。

2023年4月,王超终于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当工作人员告知他当初留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时候,王超很是惊喜,像当初留样一样,没有让工作人员过多动员,毫不动摇地选择捐献救人。为了尽量配合患者的治疗进度,他利用在上海出差的间隙,连夜赶到淮南,一早去医院进行捐献前的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后,立马再踏上归程。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捐献时间一直无法确定,王超始终表示患者第一,自己困难再多也会设法克服。

博学与博爱兼并

王超学业成绩一直十分优异,他博览群书、爱好广泛。本科期间,除主修土木工程专业以外,还辅修了金融专业,获得双学士学位。本科四年,成绩一直保持班级第一,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参加省及国家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安徽省力学竞赛奖项,还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多项表彰。

2018年本科毕业时,王超获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他产学研结合,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阶段,他更是刻苦钻研,深得导师器重。

王超在安徽理工大学就读期间,从一进校开始就积极参加献血活动,热心好学的他参加了4个学生社团,尽量散发自己的光和热。读博期间,本来一些事情可以甩手交给他带的本科生、硕士生做,可勤奋负责的王超还是手把手带教学弟学妹们,大事小事和他们一起干,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做课题、搞研究,帮着他们一遍遍修改论文。

读本科时,懂事的王超就尽量用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减轻负担,平日课余时间他带家教,寒暑假出去打工。读研时,他不怕苦累尽量到生产一线,既锻炼自己、供养自己,又能贴补家用,也为自己继续读博打下基础,不给本就辛劳的父母添麻烦。他说父母培养他们3个孩子实在不易,也是父母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德影响着他做人做事。

为爱履约坚定不移

对于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王超一再表示不要宣传、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只想默默地去做好这件事。

此前,王超接到初配成功要回淮南做高分辨采样和体检的消息,那时的他正紧张地赶着导师交给的重要课题任务,不得不向导师请假,说明原由。出于对他学业和前途的关心,导师怕其请假会影响课题的完成。尽管王超表示自己会尽力两方面兼顾不影响课题,但导师还是担心其学业,让其好好思量再做决定。也许别人到此就会终止捐献,但做事严谨负责、心地善良的王超觉得自己的前途命运不能与一条生命相提并论,于是他果断地作出选择,利用晚上时间赶回淮南,尽快做好捐献前的准备,次日中午赶回,往返没到一天时间,不需要请假,也没影响课题。

确定了捐献时间,麻烦更大,因捐献需要一周时间住院,该如何请假?王超一再不让淮南市红十字会按照惯例给学校发请假函,他不想让导师为其担忧。终于找到了机会,捐献时间恰好赶上他要去上海出差,王超再度上演善意的“谎言”,利用出差后的探亲时间进行捐献。

而对于家人,他干脆一直隐瞒、只字不提。回到淮南,住在酒店,虽离家很近,他不但不能回家看望父母,还最担心家人知道,怕父母担忧。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求学的路上奔波,我自己付出很多,但对社会对他人贡献不多,这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很值得,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回报。”

王超入院待捐期间,尽管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强打精神,不愿耽误自己的学术课题,每天盯着电脑做研究。不仅如此,他还挤出时间给患者写信,鼓励患者尽快康复,好好生活,用心经营家庭,珍惜一切,并希望患者康复后也能助人为乐,传承爱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7月3日,王超在安徽省立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采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患者送去重获新生的生命火种,实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承诺。

记者 李严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据淮河早报消息  “我一直在求学,还没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能挽救他人生命,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7月3日,安徽省第523例,淮南市第61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超完成捐献。

9年前签署生命约定

2014年秋季开学不久,刚迈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王超正赶上校园里持续开展向张宝和该校国防生黄海松学习义务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活动,看到同学们排队献血,他也毫不犹豫站在了队伍中,签下自愿捐献同意书,献血并留下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2017年6月,张宝走进校园,用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体会,在台下聆听的王超也是心潮澎湃,期盼着有朝一日也能像张宝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火种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王超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读研,再读博,一直在求学路上,尽管十分忙碌,但捐“髓”救人的心愿多年来从未改变。

2023年4月,王超终于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当工作人员告知他当初留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时候,王超很是惊喜,像当初留样一样,没有让工作人员过多动员,毫不动摇地选择捐献救人。为了尽量配合患者的治疗进度,他利用在上海出差的间隙,连夜赶到淮南,一早去医院进行捐献前的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后,立马再踏上归程。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捐献时间一直无法确定,王超始终表示患者第一,自己困难再多也会设法克服。

博学与博爱兼并

王超学业成绩一直十分优异,他博览群书、爱好广泛。本科期间,除主修土木工程专业以外,还辅修了金融专业,获得双学士学位。本科四年,成绩一直保持班级第一,三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参加省及国家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安徽省力学竞赛奖项,还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多项表彰。

2018年本科毕业时,王超获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他产学研结合,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阶段,他更是刻苦钻研,深得导师器重。

王超在安徽理工大学就读期间,从一进校开始就积极参加献血活动,热心好学的他参加了4个学生社团,尽量散发自己的光和热。读博期间,本来一些事情可以甩手交给他带的本科生、硕士生做,可勤奋负责的王超还是手把手带教学弟学妹们,大事小事和他们一起干,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做课题、搞研究,帮着他们一遍遍修改论文。

读本科时,懂事的王超就尽量用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减轻负担,平日课余时间他带家教,寒暑假出去打工。读研时,他不怕苦累尽量到生产一线,既锻炼自己、供养自己,又能贴补家用,也为自己继续读博打下基础,不给本就辛劳的父母添麻烦。他说父母培养他们3个孩子实在不易,也是父母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德影响着他做人做事。

为爱履约坚定不移

对于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王超一再表示不要宣传、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只想默默地去做好这件事。

此前,王超接到初配成功要回淮南做高分辨采样和体检的消息,那时的他正紧张地赶着导师交给的重要课题任务,不得不向导师请假,说明原由。出于对他学业和前途的关心,导师怕其请假会影响课题的完成。尽管王超表示自己会尽力两方面兼顾不影响课题,但导师还是担心其学业,让其好好思量再做决定。也许别人到此就会终止捐献,但做事严谨负责、心地善良的王超觉得自己的前途命运不能与一条生命相提并论,于是他果断地作出选择,利用晚上时间赶回淮南,尽快做好捐献前的准备,次日中午赶回,往返没到一天时间,不需要请假,也没影响课题。

确定了捐献时间,麻烦更大,因捐献需要一周时间住院,该如何请假?王超一再不让淮南市红十字会按照惯例给学校发请假函,他不想让导师为其担忧。终于找到了机会,捐献时间恰好赶上他要去上海出差,王超再度上演善意的“谎言”,利用出差后的探亲时间进行捐献。

而对于家人,他干脆一直隐瞒、只字不提。回到淮南,住在酒店,虽离家很近,他不但不能回家看望父母,还最担心家人知道,怕父母担忧。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求学的路上奔波,我自己付出很多,但对社会对他人贡献不多,这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很值得,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回报。”

王超入院待捐期间,尽管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强打精神,不愿耽误自己的学术课题,每天盯着电脑做研究。不仅如此,他还挤出时间给患者写信,鼓励患者尽快康复,好好生活,用心经营家庭,珍惜一切,并希望患者康复后也能助人为乐,传承爱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7月3日,王超在安徽省立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采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患者送去重获新生的生命火种,实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承诺。

记者 李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