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作为全省第一批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县区,始终将村务公开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严格按照“六规范一满意”要求,持续推进村务公开落地落实,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健全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标准化
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组织、宣传、财政、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民政局具体负责宣传、指导、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推进职责落实,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经费保障,每年拨付2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围绕村务公开内容、阵地建设和规范档案等开展业务培训,采取组织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民政所长、村干部代表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取长补短,推动区、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
完善内容,推进村务公开清单化
印发《潘集区开展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内容、时间、程序、形式、阵地、管理“六规范一满意”村务公开制度。围绕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村务和服务事项,统一制定公开目录,重点公开乡村振兴、财务收支、项目建设、自治事务、惠民资金发放、重大村务处理,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等内容,力求做到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纳入公开范围,并按照“四步公开法”进行公布,确保公开程序规范化。同步规范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及时立卷归档,全面真实反映村务公开整个过程,以村务公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定期常态,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化
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和“应公开、尽公开”要求,将惠民政策享受条件、评定过程、落实到户等内容全面公开,将村实施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质量监管、验收情况、资金拨付等关键信息和重点环节跟进公开,将村级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农村“三资”管理等收支情况及时公开,将监督电话、举报电话长期公开,做到经常性公开和临时性公开,常规工作公开和重大事项公开相结合,力求全面仔细、通俗易懂,让群众“看得懂、看得全、看得真”。
创新方法,推进村务公开多样化
用好“一村一栏一网”等平台,线上线下强化村务公开。依托各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标识清楚、方便实用的村务公开宣传栏,公开服务事项,解读相关政策,使其成为“三务”公开的重要平台。积极运用广播、政府门户网站、村民微信群等载体,拓宽村务公开渠道,紧跟村情,实时更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查阅。将惠农惠民政策、村集体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事项用公示栏、微信群、明白纸、走村入户、问卷调查等形式公开给群众,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回应关切,实现村民与干部“零距离”对话。
深化监督,推进村务公开实效化
强化日常督查,把村务公开列入“季赛”考评,并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限期整改,跟踪督导。同时,将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纳入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纳入全区乡村振兴考核,实行差异化考核。开通线上公开,利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和政务服务平台,推行村务公开网络化,方便群众及时、有效进行查询和监督,实现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设置村务公开意见箱,广泛收集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和村里重大事项随时向村民公开,回应民众需求,强化群众监督。
选树示点,推进村务公开一体化
打造试点标杆,强化示范带动,要求全区10个乡镇在所有村同步开展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重点选择3个硬件设施达标,村两委干部作风过硬,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到位的村作为示范点,坚持边治理边整改、边总结边完善,不断健全村务公开长效机制,以试点带动全区村务公开工作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0个乡镇141个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区村民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作风职能进一步转变,基层民主治理日益活跃,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今后,潘集区将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向村民“晒”出服务,“晒”出清廉,“晒”出信任,让村务更加清爽、干部更加清白、群众更加明白。
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