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临时救助是民政部门针对因病、火灾、意外事故等对造成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的救助政策,遵循事后救助、急难情况特事特办的原则。青阳县杜村乡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作用,“五个到位”扎实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众织密、织实、织牢基本生活救助保障网。
政策保障到位
明确细化临时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类别、救助标准等内容,确保临时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临时救助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规范程序到位
临时救助实行个人申请,村委会调查、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三级认定程序,对临时救助对象张榜公示,确保临时救助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逐步实现临时救助工作精准度和时效性,真正实现“应救尽救、及时救助”的原则。
政策宣传到位
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乡、村干部开展“上门问需”,将被动申请转化为主动服务。采取党员活动日、召开村民代表会、LED大屏、入户上门、微信群推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100余次,提高困难群众政策知晓率,有效扩大困难群众求助途径。
监督检查到位
严格实行临时救助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管理,规范建档,完善救助审批资料,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乡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临时救助工作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严格执纪纠错,切实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应急救助到位
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建立“快速通道”,对各种疾病,意外伤害等急难性困难群众,采取“先行救助、后置审批”方式,有效提高了临时救助的时效性。
自2023年1月至6月,全乡共临时救助困难对象8户,救助金额28000元,及时有效缓解因重大疾病、突发性事件等造成的生活困难的群众,充分发挥了“兜底线、保基本”的作用。
下一步,杜村乡将持续关注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真正体现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的保障作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实实在在地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通讯员: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