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发布客户端消息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6月20日,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次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上,沿淮城市纷纷晒出了协同发展成绩单。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蚌埠不仅在产业发展、交通互联、区域联动、生态环保等方面奋勇争先,也大力拓展开放合作,体现中心城市担当。
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生态廊道构建、互联互通推进、产业协同深化、文旅融合深入、公共服务优化、开放合作拓展等方面均有突破。据统计,2022年沿淮城市GDP总量达到9.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沿淮29个市、县各城市一致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强化跨界河流污染防控,协同推进公、铁、水、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各地市深化产业分工合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尤其注重深度挖掘区域文旅资源,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中心城市,蚌埠突出产业协同发展,聚焦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项目实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与此同时,争取到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跨区域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干线纳入国家规划,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等项目加速实施;公路方面,五蒙高速公路开工,“四纵三横两联一环”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初步构建;蚌埠民用机场开工建设,为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网络再添重要支点。利用淮河航道天然优势,蚌埠港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新开通蚌埠-宁波集装箱航线,并先后开通了上游港口阜阳港航线、河南周口港航线、漯河港和淮滨港航线,向下游开行了“港航巴士”沪太直达和中转航线,以及连云港航线、盐城大丰港航线和扬州港航线。硬件建设加速,软件也要跟上。作为行业联盟“领头羊”,我市大力推进港口联盟和气象灾害联防合作联盟建设,逐个对接亳州、信阳、南通等地港口企业,依托淮河云大宗商品信息平台,进一步促进联盟企业内部信息互换、信息共享,加速一体化发展步伐。
去年,我市获批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多式联运试点市,争取了一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督查激励。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与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等9个片区联合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并签订协议,共同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蚌埠片区“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作用更加凸显。
20日召开的市长会商会上,各地市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今年底建立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谋划推动淮河河道疏浚、航道建设、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在沿淮城市间建立重大事项协调工作机制。按照规划,2028年项目建设基本完工,流域互通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淮河航运“通江达海、河海联运”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沿淮地市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各类要素流动更加通畅,联通成本进一步降低。
引领淮河生态经济带升级跨越发展,蚌埠还有更大作为。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介绍,以五大产业集群为基础,在系统分析沿淮各市产业定位和发展优势,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聚焦“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目标,加速空、铁、公、水项目建设,以期在淮河流域交通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作用。
“无论是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建设,蚌埠都在力争上游。”陶广生介绍,在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总投资53.48亿元的“靓淮河”工程初见成效,全省最大河灌区、投资104.28亿元的怀洪新河灌区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沿淮城市加快推进公铁水路互联互通,深度挖掘淮河文化精髓,共同筑造绿色家园,合力争取国家支持,共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更高质量发展。”陶广生说。(记者 靳瑾 编辑 徐捷)